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2/01 08:12:15瀏覽487|回應0|推薦2 | |
~ 袁枚是清代主性靈、反復古思潮的領袖。他的詩作在當時崇唐模宋的創作風氣中別樹一幟,獨具個人藝術特色。他的古文創作也主張獨創精神,反對摩秦仿漢,與其性靈說詩論笙磬相應。本書由注譯者嚴選《小倉山房詩集》、《小倉山房文集》、《小倉山房尺牘》、《隨園詩話》、《子不語》之精彩篇章,詳加注譯、深入研析,書後另附袁枚年譜,是讀者全面認識其人其文的最佳選擇。 導讀 袁枚是傑出的古文家。其於古文創作也主張獨創精神,反對優孟衣冠、摩秦仿漢、謹守唐宋八大家空套,不自出心裁,與其性靈說詩論笙磬相應。其《小倉山房文集》古文體裁涉及碑文、墓誌銘、行狀、傳、序、記、祭文、書、論、說、表、啟等。內容則囊括論理、記事、寫人、寫景、抒情等方面,限於篇幅,本文只簡略介紹傳記、山水、悲悼內容的古文。 袁枚的人物傳記古文吸收了《左傳》、《史記》等先秦古文傳統,既基本遵循了其實錄的原則,又繼承了其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故既具有真實性,又不乏文學性。此類古文取材廣泛,類型眾多。例如:神道碑多記當代名公巨卿、封疆大吏等政壇高層人物,從中亦可見國家政治風雲之變幻。墓誌銘則以記中層官吏為主,可見當時吏治概況;同時亦記社會中層文士及命婦、節婦等。傳記寫人物,其身分不限,三教九流皆有。這些人物構成乾隆時期不同階層、不同身分、不同個性的豐富的人物畫像長廊。袁枚寫人物擅長白描手法,以寥寥數筆,勾勒人物的相貌神情,間接地表現人物個性。如〈書魯亮儕〉寫晚年魯亮儕:「余避東廂,窺偉丈夫,年七十許,高眶大顙,白鬚彪彪然,口析水利數萬言。心異之,不能忘。」奇特的風采,使人感受到魯氏內含非凡、正義的人格力量。或者不作外貌描寫,但重視人物語言、動作細節的刻劃。如〈廚者王小余傳〉寫傳主高超的烹飪技藝,就選取了王氏烹飪過程中全神貫注、乾淨利落的指令動作,完成了人物塑造。袁枚寫人與記事結合,人物的性格、思想是在事件或情節的展開中顯示的。神道碑類多寫人物參與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大事;小人物則寫感人的生活瑣事。有時還以唐人傳奇手法寫人物,情節曲折跌宕,富於戲劇性。如〈書馬僧〉寫馬僧的豪俠性格及高超武藝,就是通過曲折、紆徐的情節發展而表現的。 袁枚的山水古文,反映出其酷愛自然的天性,及捕捉與表現山水之美的藝術功力。山水在袁枚筆下,是具有生命力的人化的自然,常被賦予感情、個性,是有靈性之物。人與自然是一種和諧的關係,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如〈遊黃山記〉,寫雲、松、石、峰,都具有人一樣的情感,活潑的靈性;〈遊丹霞記〉寫溪中觀山:「尤奇者:左窗相見,別矣,右窗又來;前艙相見,別矣,後艙又來。山追客耶?客戀山耶?」山被性靈化,有情有義,與人合一。袁枚山水古文,還經常即景悟理,抒寫一種理趣。如〈隨園記〉先寫修治隨園因地勢置景,命名「隨園」,最後又生發出「余之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隨之而已」的感嘆,表達任隨自然的生活態度。〈遊丹霞記〉寫丹霞之美被人發現遲,而想到名山大川湮沒無聞者甚多,進而引申出「愈知聖人經義更無津涯。若因前賢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闌禁後人,不許再參一說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闡釋的是人間萬事萬理都需要不斷探索、不斷發現新義的道理。 袁枚山水古文描寫各地山水名勝,善於發現並表現其獨具的審美特徵,互不雷同。如〈遊桂林諸山記〉,一是緊扣七星岩洞的地貌特徵,二是抓住諸山「孤峭」的山貌特徵。〈浙西三瀑布記〉,明確將雁蕩大龍湫與天台石梁瀑布作比:「石梁武,龍湫文;石梁喧,龍湫靜;石梁急,龍湫緩;石梁衝盪無前,龍湫如往而復:此其所以異也。」後寫青田石門山瀑布,則突出表現其「在石洞中」,位置奇特,「激蕩之聲如考鐘鼓于甕內」的特點。三瀑布各自的美皆得到表現。 袁枚的悲悼古文主要是祭文、悼辭類,數量雖不是很多,但其動人心魄的藝術力量與影響卻甚大,值得重視。此類古文並不憑空抒情,而是借助於記事來抒寫性靈,表達作者的深情。如名篇〈祭妹文〉,為王文濡評為同韓愈〈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瀧岡阡表〉「鼎足而三」的祭文。祭文回憶幼年與三妹袁機手足情深,「羅縷記存」一些家常瑣事,夾敘夾議,事事皆含悲喜之情,加上不時插以悲呼哭號之語,淋漓盡致地宣洩了對三妹的懷念與悲思。〈韓甥哀詞〉悼念四妹之子韓執玉,借簡略的記事,抒發了「尤哀其能類我也」的真情,以及自己事業後繼無人的悲惋。〈胡稚威哀詞〉悼念友人胡天游,悲惋的記事,再配以哀詞,極其真摯沉痛。 ~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