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8/28 14:24:38瀏覽126|回應3|推薦8 | |
我常跟我朋友說,我覺得養小孩的過程就好像是拿到一個植物盲盒,領到的時候不知道它是什麼,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照著說明書澆水、給陽光、施肥,但漸漸的,植物與植物間的差異就出現了。 有的植物吸收得快,長得也快,有的植物一直吸收,但不見它長,有的植物沒給它餵養份,但它卻有能耐拼命生長。 我兒子是三歲開始上的幼兒園,三歲以前一直養在台東鄉下,鄉下的孩子是沒什麼娛樂消遣的,去一趟市區要花半個小時多的路程,於是每天我們在家的活動,夏天就是去蝴蝶谷抓蝦抓魚抓蝴蝶,下午上高台看熱氣球,冬天就是去泡溫泉、餵梅花鹿,三歲前從來沒有待在室內好好上過一次課,可想而知,小班開學第一個月幾乎每天都像戰爭,公幼混齡制,因此部分時間會出現大中小班學生各自帶開活動的情況,沒上過學的小孩經常搞不清楚狀況,也經常被老師反映坐不住。 一個學期過去後,老師招架不住,只得委婉的建議我帶小孩去評估,於是去年底到今年初花了非常多時間帶去給醫生做檢查,也帶去給心理諮商師做評估,雖然評估完之後並沒有達到需要介入治療的地步,但上課情況不見好轉,又不能轉班的情況下,最後選擇轉學。 一開始轉學也經過了思想上的掙扎,一方面覺得換環境孩子需要重新適應,另一方面又覺得公幼收費便宜,且就在家門口,接送方便,幾番掙扎之後,最後還是找了一間相對較近的準公共。 原以為換了環境孩子會各種不適應,也許情況會更糟,但或許是如同園長所言,孩子跟新學校有緣,去了第一周竟然能夠上全天(原來在公幼一直上半天),聽到他換新學校之後上課非常專注、吃飯與午睡都很配合,媽媽聽到非常的欣慰,不免也懷疑他在上一間學校是鬼打牆? 但是,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不是的,八月期末,小班老師又私底下找我表示:孩子在戶外活動的時候經常自己站在角落,不肯跟同學一起玩,雖然表達上沒有問題,但總感覺跟同學互動上不那麼主動。 於是,新一輪的問題便是協助他能夠融入群體,主動交朋友。 我想起之前友人打趣說到:孩子就是小的時候操心,老了你還操心,等你死了掛在牆上,他還要讓你保佑他。 雖然不知道將來種出來是大樹還是攀牆的花朵,但是育兒一路走來就是他成長了我也有所體悟。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