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頷垂豆
2012/11/21 19:32:16瀏覽653|回應0|推薦6

中文名稱:

頷垂豆                                                更多頷垂豆
英文名稱: Chinese Apes-earring

學名:

Archideneron lucidum  (Benth.) I.Nielsen
Archideneron lucidum Benth.
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
‧科名: 豆科 ( Fabaceae)頷垂豆屬(Archideneron)
別名: 頷毸豆、圍涎樹、雷公柴、光金龜樹、雞眉、亮葉圍涎樹、烏雞骨、番仔彎、番仔環、Zabatobato(排灣)。
原產地 中國南部,海南島,香港,琉球,馬來西亞和台灣。
分佈: 台中、苗栗、南投、屏東、花蓮,低海拔山麓次生林內或開墾林地向陽山區。
用途: 1. 庭植觀賞,果枝供花材。2. 木材用途:木材可作建材或供箱板及薪炭用。3. 藥用:枝葉入藥,可消腫袪濕。樹皮及果實有毒,入藥,性寒涼,外敷治燙傷,潰瘍,亦用治跌打、風濕等。性味:枝葉:微苦、辛、涼。效用:枝葉:有小毒。涼血解毒,消炎生肌,袪風消腫。治風濕痛,跌打損傷,燙傷,消腫止痛。
莖: 高可達 10 公尺,胸徑 15~20 公分,樹皮灰褐色,小樹枝,嫩葉及花序都長有褐色柔毛。

葉:

葉為二回羽狀複葉,羽片 2 對 ,長 15~20 公分,葉軸細長,每一羽片有 6~8 枚小葉,子葉對生或互生,長橢圓形,長 6~9 公分,寬 2.5 - 4 公分,先端漸尖或短尾狀,基部歪而略呈楔形,紙質,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略帶褐色;小葉柄短,長 0.3~0.4 公分,略有茸毛。

花:

花白或淡黃色,多數,呈頭狀花序,徑約 2 公分,再由多數的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花萼筒狀,先端淺 5 裂,花冠筒狀,長 0.3~0.4 公分,先端 5 裂,外面有毛茸,裂片舌形,毛緣,雄蕊多數,花絲挺出,基不聯生或筒狀,子房有柄,花柱與雄蕊同長。花期 4~6 月。
實: 莢果革質,長 15~20 公分,紅褐色,螺旋狀扭曲,成熟時開裂,內有種子數枚;種子卵圓形,徑約 2 公分,黑色而帶有白粉狀,常有臍帶與莢果相連。果有毒。

特性:

常綠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胸徑 15~20 公分,樹皮灰褐色。葉為二回羽狀複葉,羽片1~ 2 對 ,每一羽片有 6~8 枚小葉。子葉對生或互生,長橢圓形,長 6~9 公分,寬 2.5~4 公分。花白或淡黃色。多數,呈頭狀花序,直徑約 2 公分。莢果革質,長 15~20 公分,紅褐色,螺旋狀扭曲,成熟時開裂,內有種子數枚,開裂後種子有絲狀臍帶附著莢緣。喜陽光和通風與土壤肥沃環境。
更多資料: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頷垂豆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二卷(增訂一版)p87 頷垂豆 821215版
邱年永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95 頷垂豆 p97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884頷垂豆 p442 國立編譯館主編
http://sowhc.sow.org.tw/html/note/jun-jie01/jun-jie01.htm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2/45.htm 頷毸豆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頷垂豆 92年10月243頁

補充一:

摘自:農委會出版的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第參冊 p48 & 56

57. LEGUMINOSAE (FABACEAE) 豆科

草本,藤本,灌木或喬木,根絕大多數具根瘤菌。

葉單葉或複葉,常為羽狀複葉,一般互生,具葉枕。子房上位,單一心皮。莢果。

    臺灣自生及歸化的有79屬。

 

9. ARCHIDENDRON  頷垂豆屬

喬木。二回偶數羽狀複葉,小葉歪形。圓球狀頭狀花序。

花萼鐘形或漏斗形。花瓣漏斗形,整齊花。單體雄蕊,雄蕊多數,基部合生成筒。

台灣有1種。

1. Archidenron lucidum (Benth.) Nielsen 頷垂豆  

枝條被褐毛。葉1-2 對羽片,每一羽片3-4小葉;

小葉對生或互生,橢圓形,長6-9cm,寬2-3cm,先端漸尖。莢果扭曲成環狀。

全島低海拔次生林及荒廢地。

 

補充二:

摘自:農委會出版的臺灣樹木解說第貳冊 p45

學名:Pithecellobium lucidum Benth.
俗名:亮葉圍涎樹,烏雞骨,番仔環,Chinese Apes-earring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二回羽狀複葉,羽片12對;小葉約4對,長橢圓形,歪形,長69㎝,背淡褐色。花黃白色。莢果螺旋狀,撚扭如唾掛,開裂後種子有絲狀珠柄附著莢緣。
生態/分布:產臺灣及華中、華南至華西。

用途/解說:樹皮及子有毒,入藥,性寒涼,外敷治燙傷,潰瘍,亦用治跌打、風濕等。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c1a&aid=70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