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需要農業科學專區--關心一下
2008/06/07 00:43:09瀏覽262|回應0|推薦6

本人是宜蘭農家子弟出身的公務員,我家本身也有農地,但近10年來上一代長輩年老凋零,年輕的一代乏人問津,已經沒有自行耕種稻米,而是給鄰近老農種菜,以維持農地持續農用,有時還休耕,當然會吸引年輕的一代產生不如接受建商的媒合配建農舍出售,以可觀的一筆金錢換取看不見未來的務農事業得想法。

宜蘭這邊除了轉植經濟作物外,種稻老農多表示成本與收獲所得幾不能維持,就算轉種蔬果等,獲利期望還是不高,天災、盤商獲利過高和市場供需失調是主要原因。就我個人的觀察和看法認為,小區域自耕農過多所累積的植栽成本投資(例農機購置、肥料購置以及人力負擔)過高,縱然政府有一些補助小自耕農的貸款措施,但農民畢竟不是生意人,幾年下來隨著WTO效應發酵的,卻是農舍和法拍農地的增多,試問,現今農發條例除了綁死一堆老農,滿65歲再給6000安慰外,臺灣普遍的小自耕農的未來在哪?一如紀錄片的崑濱伯只能高唱無米樂,卻純樸、忠摯的不敢想像和要求政府能許他一個有展望的務農餘生!

如果由政府出面主政除經理人制度外,再加上區域整合農業科學專區,也就是讓小自耕農變成地主戶,把臺灣各地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做專業、專區以及科學、企業化的管理與施作,而且導入現代化機械與人才,另外原地主戶有意願且符合耕作需求能力的人力再受雇於專區,直接在農業裡擴大內需,從產到銷企業化經營,降低成本,擴大營收打造出臺灣農產品中的LV品牌,提高臺灣農產品的競爭力,又何需懼怕大陸、東南亞或是其他地區同質性產品的競爭!也可以吸引年輕一代投身從事農業的意願!這是我個人的小小看法,也期待過幾天可以看到新的願景!PS我爸爸還有3年才能領6000元......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i676150&aid=193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