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14 15:29:59瀏覽299|回應1|推薦4 | |
我的好友小珍,她先生是外交人員,經常派駐國外,這二年先生調回國,小珍到處訪友、參觀、吃小吃,彷彿是要捕捉回多年遺漏的記憶。 婚前,小珍擔任過報社記者、文化工作等多職,今年,某藝大聘請她擔任一年的約聘講師,她覺得可以藉此貢獻她的專業知識給學生,樂得立刻答應。教了半年多,她覺得班上學生除了專攻的音樂以外,對週遭的人情事故一無所知,雖然有些學生的志願是當音樂老師,但看來學生學音樂多半是家長的意願,除了練習彈奏以外,還是練習彈奏。眼看著暑假學生就要畢業了,前途茫茫,不知所措。 小珍鼓勵學生拓展他們的視野,規定每個人要出去拜訪一位街頭藝人,並交出一份報告。剛開始,學生們排斥抗拒的很嚴重,說是不知道要去哪裡找街頭藝人。沒想到,到了交報告的時候,每個人都交出了一份精采的報告,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都興奮的講述他們採訪的互動過程,小珍說,讀著他們的報告,你會感動的想哭。重點是,他們都走出了他們生活的小圈圈,開始試著尋找與社會接軌的地方。 我擔任人力資源多年,有一次跟小珍吃飯,小珍問我可不可以請我從人力資源的角度,給快畢業的學生一點advise。我說好呀,正好我在重讀『與成功有約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可以與同學們分享如何養成這七個好習慣,這對個人生活、對工作都有一輩子的幫助。 剛開始上課時,學生姍姍來遲,小珍事前就告訴我他們可能不會準時,但會來聽課的都是有心想充電的學生。我說,早來的多聽,晚來的少聽,學習本來就是自己的事,不用強求。只是,我十幾年未接觸學校,不知道現在是如此自由。開場總是難,尤其是當學生們都以為我是來說教的。 我先問班上同學,有沒有人讀過『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結果沒有人讀過。我從『思維轉變』開始,談『習慣』是如何養成的,然後從第一個『主動積極』的習慣,談到最後一個『蓄勢待發』的習慣。剛開始,有人忙吃早餐,有人竊竊私語討論著課後的生日慶祝會,當我講到第三個習慣『掌握重點』,有學生開始跟我有點頭與eye contact,講到第四個習慣『雙贏思維』,有人開始記重點、問問題。‧‧‧與同學們有了互動,我講的就更加起勁。 華倫‧巴非特說:『人,聰明才智其實差不多;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你要作的目標,化身成為你每天作它的習慣。』一個半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我鼓勵同學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仔細慢慢去讀這本書,收穫一定更多。下課後,同學們熱情地向我致謝,還有同學邀請我參加她的畢業公演。小珍說:『真是太感謝妳了。』 教育是百年大計。當我看到小珍,她只是一年的約聘講師,能夠如此的推己及人,用心的教好她的學生,如果每位老師都是如此,那我們的學生就有福,我們的教育就有希望了。 于2008年4月1日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