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 Voyage Finance 錢航財經 §
(
新版
)
首頁
文章創作
個人相簿
訪客簿
作家簡介
加入好友
|
推薦此部落格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作家:Voyage
作家
Voyage
文章推薦人
(18)
3.14
小禾
觴-酒寒
維摩小詰
逍遙子
常文
angie030
俠之大者
evasyc
凱風
more...
其他創作
‧
倒扁運動襲擊 散戶情緒不振
‧
自己當基金顧問
‧
科技業三大主軸加溫,不旺也難!
‧
認清人性弱點 讓投資不受負面情緒影響
‧
老祖父和小孫子
‧
加專家:美國經濟衰退機率大增
‧
不同年齡層次女性的理財勝經
‧
經濟循環
‧
鱷魚潭裡淘金術
‧
繁榮即將結束﹕全球經濟即將逆轉﹖
最新創作
‧
股市交易的忠言警句
‧
了解投資目標以便“上屋抽梯”
‧
小損無妨,大損必防
‧
基金投資基礎知識
‧
你的投資組合真正需要什麼﹖
字體:
小
中
大
繁榮即將結束﹕全球經濟即將逆轉﹖
2006/08/22 13:51:39
瀏覽
496
|回應
0
|推薦
18
英國金融時報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什麼都比不上經濟繁榮的誘惑。近年全球的強勁經濟增長﹐就像一首迷人但危險的海妖之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2003年至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達4.8%﹐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為強勁的4年。盡管人們傾向于推斷未來的經濟增長將延續這種勢頭﹐但這也許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更大的可能是﹕全球經濟增長已見頂﹐此輪繁榮即將結束。
作為全球主要的經濟增長引擎﹐美國增長速度正在放緩。這是來自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結論﹐在過去4個月﹐美國就業增速比2004年初以來的平均值低35%。這也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結論﹐美國住宅建設活動正在顯現的下滑﹐使其過去3年間GDP增長趨勢至少下降1個百分點。同時﹐這也是來自消費者的信息﹐盡管7月份零售額出現了暫時反彈﹕今年春季﹐通脹調整後的消費支出增幅降至2.5%──較過去10年間迅猛的增速低1個百分點。
美國經濟增長的放緩﹐標志著經濟增長源泉的一個重要轉變﹐即從資產泡沫──先是股票﹐後是房產──帶來的強勁財富創造﹐回歸到更為和緩的勞動力收入產生。利率上調的滯後效應﹐也開始影響經濟增長。盡管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已暫停持續2年的貨幣緊縮﹐但有一個可能性是﹕美聯儲可能已經走得太遠。油價上漲﹑償債負擔上升以及負值的個人儲蓄率﹐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加大了美國可支配消費和GDP增長下滑的可能性。
對于全球經濟而言﹐這是一個同樣關鍵的轉變。世界將要失去“供需方程式”需求方一個關鍵變量──美國消費者──的重要支撐。在後泡沫時代﹐美國家庭將無力通過資產升值儲蓄﹐促使美國增加基于收入的儲蓄﹐並減少其對全球儲蓄的吸引力。這將導致期待已久的美國巨額經常賬戶赤字的下降──最初這將令世界其它地方的出口依賴型經濟體感到痛苦﹐但最終對于解決全球失衡問題是有益的。
但是﹐誰將來填補美國消費者所留下的空缺呢﹖一個簡單的答案是﹕也許沒人能做到這一點。歐洲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體﹐不太可能擔當這一任務。歐洲大陸今年令人驚訝的經濟增長﹐也許是從2007年“預支”來的。歐洲經濟將要面臨三大打擊﹕財政政策大幅緊縮﹑貨幣緊縮的滯後效應﹐以歐元走強所造成的拖累。歐元區今年的增長率或許會超過2.5%﹐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明年的增長率可能會跌回至1.5%以下。
同樣﹐也不要指望重新復蘇的日本經濟能夠填補這一空缺。以美元計算﹐日本的個人消費僅為美國的30%﹔這意味著﹐美國消費增幅放緩1個百分點﹐日本消費增幅就需要加速3個百分點才能填補空缺。正如日本疲軟的第二季度GDP報告所顯示的那樣﹐這種幅度的增長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日本還需面對日元走強和能源價格上漲。雖然日本今年的GDP增幅應能超過2.5%﹐但2007年可能會放緩至2%以下。
發展中亞洲的兩大強勁經濟體──中國和印度──也不太可能抵擋發達國家的經濟減速趨勢。中國經濟嚴重過熱。今年春季﹐該國實際GDP以11.3%的年度增幅飆升﹐6月份工業產出也較上年同期增長19.5%﹐達到創紀錄水平﹐對此﹐中國政府別無選擇﹐只能施行緊縮舉措。若不採取這些舉措﹐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擠壓出口﹐而產能過剩形成的通縮壓力﹐可能導致投資低迷。中國經濟必須向個人消費轉型﹐2005年﹐該國個人消費佔GDP的比例下滑至僅38%。(合理水平至少應為50%)
所有這些預示著﹐中國經濟增長將從2007年開始趨緩﹐對大宗商品的強烈需求將隨之減弱。這會沖擊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和非洲等大宗商品生產國。全球產油大國也將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所造成的沖擊。中國在亞洲的供應者﹐如日本﹑韓國和臺灣等地﹐也會受到影響。
就填補需求空缺而言﹐印度的經濟規模太小──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其規模還不到中國的一半。經過逾15年的改革﹐印度的經濟增長已提速。2004-2005財政年度﹐該國平均經濟增長率達8%。從服務業到制造業的調整﹐有望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同時政府似乎也願意解決基礎設施﹑外國直接投資和儲蓄不足的問題。不幸的是﹐印度政府聯合執政的模式阻礙了改革的步伐。由于近期貨幣緊縮的滯後效應﹐印度需要鞏固財政﹐這可能也會影響經濟增長。
即將到來的經濟放緩有著更深層的意義。過去4年全球經濟的繁榮﹐從來就不是可持續的。它是在流動性過剩的支撐下實現的﹐而這些流動性來自全球各大央行的反通縮緊急措施。隨之產生的全球增長活力﹐是由美國消費者主導的。然而﹐美國的消費狂熱﹐是以國內儲蓄降至創紀錄低點為代價的﹐為其提供融資的﹐則是造成創紀錄美國經常帳戶赤字的資本流入。這一繁榮是建立在不穩定的全球空前失衡的基礎上的。
流動性過剩為脆弱動蕩的世界贏得了時間。但隨著各國央行回歸常規的貨幣政策﹐這段時間已經耗盡。沒有了資產泡沫難以維系的支持﹐全球經濟回歸基本面因素──總需求受更為溫和的勞動力收入產生的支撐﹐而非財富創造。一個失衡世界的人為繁榮已經到頭。它也許即將消散。
作者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經濟學家。
(
時事評論
|
財經
)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uckle&aid=41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