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七顆種子的秘密
2012/01/26 13:28:27瀏覽286|回應0|推薦0


一、第一顆種子(死亡的種子)─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是展開自我心靈開放的第一步,若不能真實而且深刻的認識與理解自己,往往所做的事情,是偏頗而帶有很濃厚的慾望。認識自己很難,因為我們從不停下去看看自己的模樣,往往是以一種快速而帶有某些判斷以及某些典型人物的方式,去輕易的理解自己。卻不知道,認識自己與自己相處往往不是短時間可以知道,那可能得花上好幾輩子的時間想與認識,才能看到自己的模樣。因為當你看到的第一眼的同時,下一秒他就不見了。所以必須時時刻刻得觀察自己以及傾聽自己的聲音,不帶任何想法與目的性的去觀察,才可能看到自己的面貌。生命是很微妙的事情,人是無法以全面性方式去看到自己全部的面貌,只能不斷地去觀察自己得每個面貌,接受而不帶判斷去看。每天的觀察都是重新的開始,無法以某個定義或標籤去理解,因為在這時間之間有生死,其實根本沒有時間,唯有打破時空才可以看到自己本來得面目。但以我們有限的能力,只能以時時刻刻得觀察自己的方法去認識每個自己。人有很多個自己,這個自己又只代表某個面相,帶有純粹與雜質的東西在裡面,為有經過每次篩檢,慢慢的把裡面的雜質過濾掉,才能看到自己的真實面貌。



 



二、第二顆種子(含羞草)─冥想



為什麼要做冥想?若說認識自己是個動機或是開頭,則冥想的工夫就代表正在做篩檢的工作。篩檢自己、篩檢思想、篩檢行為、篩檢本質、及篩檢冥想。這是很重要得一門功夫,若不能靜心冥想,就無法停止思考,無法停止思考就無法停止慾望,思考是將過去經驗的累積後所選擇出來的行為。因此,裡面帶有太多的慾望以及部屬於自己的部分,而非藉由生命的本質性判斷去產生行動。牟宗三先生說智的直覺,以及曾師所說當下反應就去做是同樣的意思。要如何才能做到這步,就必須讓心處於靜的狀態底下,不是指都不動,而是指本心不受外物影響卻又隨順外物去做反應。這樣的功夫就必須靠冥想靜心之後,當思想停止之後,才可能做到的地步。所以,我們必須時常留時間去做冥想,當心中浮現東西的時候別理,當腦袋出現思考的時候別跑,只要靜心的去觀察它就好,當觀察一段日子之後,可以發現思考逐漸停止,或者是說思考的內在─思想慢慢的消失。當想法逐漸不見的同時,又會有另一個念頭產生,抓住它仔細得去觀察而不帶批判性的觀察,直到它消失。時常做這樣的事情,可以慢慢的把心靜下來,而能面對得真時去看自己,不帶有任何念頭的方式,而能逐漸看到生命的本質。



 



三、第三顆種子(玫瑰)─自我



這個自我很有趣。絕非我們理解的表面的自我,而是認識自己之後,由信心所產生的自我。這樣的自我在經過認識自己之後,能夠在面對事物的同時,清楚知道自己的局限以及必須去做的方向,因為每個步驟都很清楚,所以在做的同時,心也是很安定的。但這樣的自我,不是那種為了尋求滿足而來的,而是由信心中得來的我,即莊子所說的真我。帶有尋求滿足的我也是真正的自我的一部分,即為了尋找遺失的部分,所產生出來的。因此我們不能說這種是壞的要把它割除,而是要透過真我尋找根本的問題去解決,才是必要。



 



四、第四顆種子(芒果)─奉獻



一個只專注在自己身上的人,是無法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多麼廣大。奉獻就是把執著給捨棄,不屬於自己的,就把它留給更需要的人。若是藉由自我去奉獻,則其所奉獻的實是慾望以及滿足。靠著給予滿足自己的身心以及空洞的部分,那只是將東西丟入黑洞一樣。奉獻分成很多種型式,除了物質上的部分,還包括心靈上的部分,接受別人的好意也是一種奉獻。給和受本身就是一體兩面,亦即它只是形式過程,最重要的是能夠消解掉執著的部分。這才是施行奉獻的課題所求,認識自己沒辦法幫你解除自我,所以必須藉由這個方式去消解物執、我執、法執等執著性。把這些執著性給消除掉,才能進一步的看到事物的本質是沒有。



 



五、第五顆種子(向日葵)─道德原則



人在面對抉擇的時候,往往是偏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或是能夠快速且簡單的把事情給處理掉。因為這樣,常常是以道理或原則去給自己所做的抉擇,給予必然性或是非做不可的因素。可以在面對自己或是在面對眾人之時,有個理由把壓力給推卸,這樣做的原因當然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心安。為什麼要讓自己心安?必然是因為知道,這個決定不是出於本心而來,是在不願面對事實或是順從慾望的方式,所做出來的決定。人也常因為這樣,反而被自己給蒙蔽,還誤以為實無方法可走,故只好如此。因為,現實是如此的痛苦與恐怖。在這樣被蒙蔽的情況之下,便無法跳脫出自己的框框之中,做出所認為最好的選擇。若是可以在面對現實情況底下,認真且靜心的看一下事物,不要顧慮太多的因素與情緒包括自己,當下所跳出的直覺,再去對事物做判斷,或許有更不同的方法與決定。人生常常會遇到很多考驗,但能在這考驗之中,保持原本的原則,讓本心不受疑惑,便不會因此感到痛苦與迷惘。



 



六、第六顆種子(松樹)─維持均衡



做自己與奉獻其實是一體兩面,也是步步推進的因果關係。若是太專注在自己的身上,難免會陷入自我的局限中;若是過於奉獻,反而會喪失自我的信心。信心非指單純的相信或是信念等,而是指理解認識自己之後,本心中萌芽的正信或正念。因為太專注在別人身上,反而會忘記其實自己也是人,也是需要受到幫助。一個人若是不能理解自己或是認識自己就去幫助別人,難免會陷入幫助別人的滿足與虛榮。反之,若是過於專注在自己的身上,反而會陷入孤僻以及寂寥的心境之中。因此均衡在這裡便顯得重要許多,不偏不倚方能走上大道。



 



七、第七顆種子(蘆葦)─樂於改變



改變即是無常的部分,人人常安住在不變的狀態底下,在面對變化的時候,內心中對於未知的恐懼,往往壓蓋掉本心純然的一面。恐懼是人內心最有利量最有影響力的負面情緒之一。所以,我們對於改變往往會因此受到影響,不願去接受以及面對。一旦接受與面對,所擁有所可以處理的部分,會因為改變的大小而有所增減。為何如此?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是無或是空。我們總把五官所感應到的事物當作永恆,或者說相信它是永恆的,不願意去看清楚其中的變化。因此,在面對改變的時候,我們要以樂觀且正面的態度去面對,才不會因此喪失本心純然位置。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t0925&aid=606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