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01 08:48:50瀏覽10|回應12|推薦0 | |
為何我們生於此----阿姜 查 筆記 1. 佛陀教 導,要在你們的自心裡處找到一個依歸:「以自己為自己的依止。」還有誰能作為你們的依歸呢?心才是真正的依歸,別無他物。 2. 一切事物都開始毀壞,因緣條件隨著它們的自然法則,不管我們對它們笑或哭,它們仍只是持續著它們的自然法則 3. 「為什麼我會出生呢?我能帶走什麼呢?」反覆不斷地這樣問你自己。 4. 佛法的修習違逆我們的習氣,真理違反我們的慾望,因此,在修行當中會有困難存在。 5. 我們不訓練對感官的約制,我們責怪是外在帶給我們痛苦。 6. 當老師教我們要有正見時,我們反抗他的教導——他的教導使我們覺得很不舒服,於是就溜回我們的「糞堆」;因為唯有如此我們才會覺得舒適。 7. 有些人不想要有慾望,或是希望沒有慾望,因為他們認為修行是指向無慾的。然而,如果沒有慾望,那就沒有修行的方法了。 8. 他明瞭它們單純地只是心的活動,就像事情只是瞬間的出現 而後消失。這類的慾望一直都持續著。當有智慧時,我們不會認同它們——我們除去了執著,得到了自由。無論那是希求或不希求,我們單純地如此瞭解它:事實上,它只是自然的心的活動罷了。當我們仔細去觀察,我們清楚地瞭解,這就是它的本然。 9. 我們的修行也正是如此,用它逐漸地摸索出自己的方向,小 心地會集,別漏失了它。有時,我們會覺得不想做它:也許不想看,也許不想知道,但是我們卻要繼續做下去,不停地摸索下去。這就是修行:如果我們想做,就去做;如果不想做,我們也一樣要去做,我們就是要持之以恆。 如果我們對修行熱心,那麼,信仰的力量會給我們所做的帶來精力;不過,在這階段,我們仍然沒有智慧。縱使我們精力充沛,仍然不能從修行中得到益處。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而且,我們無法找到正道的感覺會生起。我們可能會覺得無法得到平靜安寧,或是沒有足夠的裝備來修行, 或是覺得「道」是不可能的事;於是我們便放棄了。 10. 如果慾望或忿怒、憎惡在心中生起,別不在意它們;我們不要只是棄它們於後,而是要抓取它們,並且觀察,看它們如何生起、從何而來。
還沒整理完.有興趣去看看吧 http://hk.geocities.com/fa0168/a2/index.htm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