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8/27 03:15:19瀏覽5877|回應7|推薦102 | |
演講會前,主辦人介紹李家同博士的背景,李博士,1961年台大畢業,1967年美國加州柏克萊電機及計算機系博士,歷任清華教務長、代校長,靜宜校長,現任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資訊管理系教授。除了學術研究寫作以外,李博士的散文集《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鐘聲又再響起》、《一切從基本做起》等帶有人道主義、悲天憫人的色彩,平實自然,卻發人深省。李教授信仰天主教,一生致力於濟貧扶弱,曾到印度加爾各答德蕾莎修女的「垂死之家」擔當義工。 李教授從高中開始作義工,至今已有50多年。在大學求學時代,就常去監獄替受刑人服務。他說人類最需要的是愛與關懷,尤其是弱勢者及社會邊緣人。他極力推崇德蕾莎修女的名言「愛的種子,必須親手撒出,而且每次只有一粒。」「在安慰別人中,我們得到安慰。」是以勿因善小而不為,「愛」也非經由捐錢讓他人(例如慈濟)去做,強調必須親力親為,奉上自己的一份愛與關懷;只要有心,就會找到需要幫助的人。 他自己從事義工,就如吃飯睡覺一般平常,決非什麼「使命感」;並認為,義工的最高境界不是讓對方如何感恩,而是能拿自己當朋友看待就表示成功了。 他與聽眾分享當年自己在印度德蕾莎修女的「垂死之家」擔當義工的經驗,見到修士、修女們如何簡樸自奉,來幫助窮人中的窮人(To serve the "poorest of the poor"),令臨危病人在愛與關懷中得以安祥離世。 但丁神曲說,地獄門口有牌子說「將希望放下來」,意思是地獄是個沒有希望的地方。他說到印度天空中盤旋的大烏鴉啄食垃圾堆上僅覆白布的屍體,眾多孩子們如何在垃圾堆中搶食物與死者衣物時,李家同深深體會到:「這個世界上有相當多窮人,活得那麼沒有尊嚴,他們生下來就沒有希望的!」 李教授現在不僅在台灣「天主堂德蘭中心」幫助收容的原住民孩子,以免他們誤入歧途,還成立了「博幼基金會」,特別幫助貧窮的小學生補習功課。 最後,李家同教授總結說:「心中有愛,活著也能上天堂;心中有恨,活著就如同生活在地獄中。人類最美好之事,便是心中有愛,而人類最悲慘之事,便是心中有恨。」這段話道出人生真諦。 【延伸閱讀】讓高牆倒下吧 ![]() 德蕾莎修女當年並不一定要走出高牆的。 她可以成立一個基金會,雇用一些職員,利用電腦和媒體,然後找人將錢「施捨」給窮人。 她也可以只是白天去看看窮人,晚上仍回來過歐洲式舒適的生活。 甚至她只要每週有一天去服務窮人一下,其他的日子都替富人服務。 可是她自己變成了窮人,因為她要親手握住貧窮人的手,伴他們步向死亡,再也不會逃避世上有窮人的殘酷事實,她不僅照顧印度的窮人,也照顧愛滋病患,最近,高棉很多人被地雷炸成了殘廢,沒有輪椅可坐,德蕾莎修女已親自去面對這個事實。 她單槍匹馬走入貧民窟,勇敢地將世人的悲慘背在自己身上。 她完全走出了高牆。 我們每個人都在我們心裡築了一道高牆,我們要在高牆內過著天堂般的生活,而將地獄推到高牆之外。這樣,我們可以心安理得的假裝人間沒有悲慘。儘管有人餓死,我們仍可以大吃大喝。 讓高牆倒下吧,只要高牆倒下,我們就可以有一顆寬廣的心。 有了寬廣的心,我們會看見世上不幸的人,也會聽到他們的哀求「我渴」。 看見了人類的不幸,我們會有熾熱的愛。 有了熾熱的愛,我們會開始替不幸的人服務。 替不幸的人服務,一定會帶來我們心靈上的創傷, 可是心靈上的創傷一定會最後帶來心靈上的平安。 如果你是基督徒,容我再加一句話。 只有經過這個過程,我們才能進入永生。 全文分享參閱: https://city.udn.com/v1/city/essence/article.jsp?aid=2382010&tpno=0&no=53171&cate_id=group_53171 【路透社 2007-08-26】 德蕾莎修女私人信函透露曾有信仰危機,擁護者讚其勇氣謙卑 「即使面對生命中消極一面,她仍在通往聖潔之路保持堅定,這便是她的偉大之處。」與泰瑞莎相識數十年的瑟卡爾(Lucas Sircar)大主教對路透說。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