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圍棋五得
2010/12/05 10:52:31瀏覽672|回應1|推薦6

中文學校開學了,金某開在上午的「成人圍棋初學班」,雖常色誘力迫,然棋僅黑白二色,不夠多彩多姿,本人棋力不高,吸引力不強,年久失開(沒有人報名) ,我只好將該班結束,去學太極拳,或許太極的哲理、拳的力道有助本人棋道的理解、棋力的提升、棋業的推廣。

下午的「兒童圍棋初學班」依然市場大好,照例有些家長來詢問‧‧‧

問一:「我的小孩才六歲,可以報名嗎?」

問二:「我兒子很好動,您的圍棋課可以讓他靜下來、多專心些嗎?」

問三:「小兒學棋多年、棋力頗強、可以更進步嗎?」

問四:「圍棋與珠算,那一個較適合我的女兒呢?」

問五:「學棋有什麼好處呢?」

問題五花八門,金老師簡答如后﹕

答一:「不分藍綠,只問黑白,凡能辨識黑白、黑白分明者,皆可報名。」

答二:「汝兒好動,圍棋太靜,靜則合道,動必適變,動靜相宜,剛柔相濟,相互平衡,相得益彰﹝註一﹞。」

答三:「強中自有強中手,金老師教棋為次,教思考為主。」

答四:「我又不是妳女兒,怎知她較適合什麼?或什麼較適合她?」

最後一問,看似稀疏平淡,卻是大哉問,需多些篇幅陳述。

日本棋院裏掛有一條幅,寫著:「圍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訓,得心悟,得天壽」﹝註二﹞。日本對圍棋的貢獻之一,是將圍棋傳播發揚至西方,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喜歡問:「我能從它得到什麼?(What's In It For Me?WIIFM)」被問(WIIFM)多、問久、問煩了,日本人自然而然地思索「能從它得到什麼」,總結出「圍棋五得」,高掛棋院,公示於眾。

圍棋何止有五得呢!金某隨意加加減減也有五十得,在我整理出「圍棋五十得」之前,先來談談圍棋的五得,畢竟,日本棋院的招牌擲地有聲!

棋友楸枰相對、手談攻防,幾個鐘頭黙黙無言,一個眼神、一抹眉皺,也能心意相隨、靈犀相通。盤上坦坦蕩蕩,無從欺騙取巧、毋需隱藏遮掩,篤實友誼自然地建起。坐隱心談、水淡君子,“得終生好友”,何難之有!

遷客騷人、雅士文人,寄情方圓、逍遥自在,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凝神靜心、陶然忘機,持子臨風、其喜洋洋,自然和諧、自得人和。宋代文人范仲淹也是位棋友,並曾立下「吾當著棋史」的宏願,他以《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傳誦於後世,該文中有句“政通人和”,怪哉,仲淹棋友怎麽沒有體會出圍棋的和諧面、寫下“手談人和”呢?

紋枰上,關鍵處,一個失算、一個不愼、一個誤判、一個差錯、一個昏著、一個漏勺,導致誤失良機、攻守異變、大龍賁死、前功盡棄、全盤皆輸、遣憾終生‥‥教訓不勝枚舉。所有棋類中,只有下圍棋的人有覆盤的習慣吧,覆盤就是在記憶猶新時,共同檢討剛下過的棋,棋力就是在不斷地覆盤分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中提煉成的!棋手常能記得多年前所下的棋,這不僅是記憶力好,也必定是一盤刻骨銘心的教訓吧!

圍棋,棋技易學、棋道難悟。一般棋手,大多棋臭癮大,手談之中,勝常欣然,敗必心傷。隨年歲漸長、閱歷漸深、智慧漸高,紋枰手談,更能心悟「棋如人生」── 棋中的實地與厚勢、計算與直覺、具體與抽象、微察與宏觀、攻與守、進與退、大與小、先與後、虛與實、急與緩、消與長、厚與薄、死與活、取與捨、得與失、勝與負等,不就是人生的縮影;領悟「世事如棋局局新」,進而從失敗中記取教訓、挫折中再度奮起、穩定中尋求發展;參悟棋與人生都是很多矛盾的調和,是和諧均衡、是中庸之道。

圍棋是趣味性的全腦運動、智力競賽,下棋時,運用(訓練)邏輯推理、嚴謹分析、精準計算、直覺判斷,需要記憶力、專注力、想像力,講究平常心,追求無我的境界,有人說它是“頭腦體操”,金某人說它是“心靈雞湯”。雙腦常動、欣賞棋藝、陶冶心性、修身養性,老人痴呆症從何而至。圍棋又名忘憂,憂都忘了,何來憂鬱,優哉游哉,聊復爾耳,老而忘憂,樂而得壽,圍棋大師吳清源(1914 - )就是明證!

略抒管見,回覆問者,就教先進。

《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於北維州 》

﹝註一﹞:有女學生郭玟君者,學棋、下棋時,嘴巴動個不停,或說、或問、或評、或論、或吃、或喝、或嘻、或笑,圍棋好友王錫麒常來旁觀,見此動能,評:「為金老師的圍棋課帶來迷人的動感與驚艷。」金老師精力上尚能有教無“累”,境界上未達有教無類,但對好友旁觀者之論,深有同感。

﹝註二﹞:見金庸的「金庸散文集」。

※ ※ ※ ※ ※ ※ ※

哈,續航一程。

初稿畢,讀者甲:「你用字遣詞很奇特,何謂『手談』、『坐隱』?手機談天嗎?坐著隱居嗎?」

金:「『手談』、『坐隱』都是圍棋的不同名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曰:『圍棊有手談、坐隱之名,頗為雅戲。但令人耽憒廢喪,實多不可常也。』東晉‧裴啟《語林》曰:『王中郎以圍棊是坐隱,支公以圍棊為手談。』」

讀者乙:「金老師的動靜之論頗妙,您的課還開放旁聽嗎?可否附上那“迷人的動感與驚艷”的相片?」

金:「梁‧沈約的《棊品序》曰:『弈之時義大矣哉!體希微之趣,含奇正之情,靜則合道,動必適變。』宋‧張擬〈棊經〉曰:『黑白相半,以法陰陽』。動與靜,象陰陽、鬬白黑。」

讀者丙:「從小也想學圍棋,好像還下過幾次吧,無奈沒有圍棋環境,也就與它絕緣了。遇到金大俠後才知道華府除了臥虎藏龍外,還有許多棋花弈草。我想問,年紀大的人是否還來得及學?羡慕金大俠對圍棋的熱愛!佩服金大俠的執著!欽佩金大俠對圍棋的領悟!謝謝分享。」

金:「金某人篤信實踐『終生學習』(Lifelong Learning) ,這可由『金老師』的筆名看出,老,乃『老是、常常』之意;師,則是『學習』,如『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中的師字;『金老師』就是"金某人老是在學習"之意。金老師首創『學習有五任』,深信『任何人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任何事物』。」

讀者丙:「受教了,感恩喔!」

當然,也收到陳大瑕的【陳氏華府評論】:「長期以來本大瑕總是戲稱金大俠為"華府文痞",這'痞'字有痞子、地痞等帶點戲謔味道,一來符合金大俠'老頑童'心性,二來也因文人相輕,心想金大俠儘管舞文弄墨,也是玩票而已,決成不了大文豪之流人物,頂多也只是個文'嚎'罷了,不料金某歷經暑假三個月的沉潛,於此金秋時節丟來石破天驚的文彈一枚,令本大瑕汗涔涔下,只見此文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說古道今,實為近來難得一見的佳作。本大遐佩服之餘,心想金某人推廣圍棋不遺餘力,但許是天資所限,也僅達秀才境界,難以擠身大國手之列,只得在自家棋社開館授徒,誤人子弟,自得'棋'樂,倒不如另闢谿逕,轉往文壇發展,或許文壇就此誕生一顆閃亮新星也說不定,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誰曰不宜? 」

金:「我只不過是白天忙於糊口,夜晚偷閑時,左手下幾顆子、右手寫幾個字,時而動口、不時動腦,偶爾靜坐、偶發靜思,您怎麼把金某人扯的、抹的文縐縐似的?嫉妒金某人皺紋不夠多,要讓我起些雞皮疙瘩?」

陳:「觀文後,本大瑕從此不稱金大俠為"華府文痞",而改稱其為"華府文筢" ── 雖然有一點給他那個不太好聽的啦!對了,有讀者要看我迷人又動感的相片嗎?」

金:「我的讀者群都是很圍棋、很有文化的,有讀者會想看老男人的皺紋、雞皮疙瘩?或肚有文墨的歐吉桑的肥大動感肚皮?」

( 在地生活北美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8673&aid=4665990

 回應文章

蠻牛太太蔡湘宜 忙中作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棋品看人品
2010/12/07 04:37

這是父親曾說過的話

豬妹也下棋,愛下棋

但未曾真正修習也未曾看過任何一篇棋譜

只是喜歡在下棋的過程中去領略思考

勝與負都不是那麼重要

只可惜...現在喜歡甚至會下棋的人好像並不多了


金大俠(chin8673) 於 2010-12-07 09:09 回覆:
感謝蠻牛豬妹的到訪,令尊所言是也,摸個八圈麻將也都可摸出人品的...

豬妹喜下棋過程中的領略思考,勝與負都不在乎,已臻蘇東坡〝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境界,可喜可賀矣!

BTW…Yahoo上就可24小時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