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5第六十三回「寫·閱·評·聚」
2021/07/03 04:23:53瀏覽355|回應0|推薦13

7/5第六十三回「寫···聚」

 

⋯⋯新聞稿⋯⋯

 

為了鼓勵寫作閱讀、磨練評論技巧、欣賞多元意見、提升寫作能力,「寫···聚」將於7/5(週一)晚上舉行第六十三回聚會。

 

日期:7/5(週一)晚上7:309:30

地點:網路相聚

型式:聚會時,針對每一篇文章,參與者在二分鐘內輪流提出個人的意見及建設性的看

參與資格:「寫···聚」會員,非會員可旁聽;聚會前必須閱畢所有的匿名文

報名:請電郵金大俠(chin8673@yahoo.com

 

「寫···聚」的宗旨有四:(一)、鼓勵中文寫作的興趣;(二)、提升中文寫作的技巧與水準;(三)、加強文章評論的質量與深度;(四)、促進創新及作品的思想性、文學性、藝術性。並以多元、尊重、包容、互助的方式參與每一次的聚會。「寫···聚」歡迎對華文寫作有興趣的人申請加入, 加入條件是寫一篇500字以內的自我簡介、加入的期許及個人的寫作目標。「寫···聚」的網站是http://blog.udn.com/WREMDC

 

6/28第六十二回「寫···聚」由金慶松主持,九人與會,欣賞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該文描寫風景,有霪雨陰風,有風光明媚,文字精妙;或連月不開,或皓月千里,對比憂與樂,對照挫折蕭然與心曠神怡,為後續的憂樂感悟做了鋪陳、為結語的精闢立論奠了基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心,無時無刻在憂天下(君主、人民)。范仲淹去常人的悲喜,求仁人的憂樂,提升胸懷與境界,高過《論語》中的「君子憂道不憂貧。」〈岳陽樓記〉以景言志,以物抒情,最終轉入名留千古的亮點宏論。據聞范仲淹未到過洞庭湖,卻寫洞庭風景、岳陽樓記,此乃經驗之借用,即所謂的「間接經驗法」,以今日網路世代來說,就是「Google法」。李敖沒有去過北京法源寺,卻也能寫出小說《北京法源寺》;沒有離開過歐洲的卡夫卡,也能寫出小說《美國》,皆善用間接經驗、嫺熟資料搜集剪裁,是值得學習的寫作技巧。【與會者九人:賈、黃、雷、戴、李、蕭、徐、原、金】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n8673&aid=164629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