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
2018/01/17 05:53:20瀏覽89|回應0|推薦0
如果說格雷有五十道陰影,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心裡有幾道陰影?

你所有的不快樂,怪別人都沒有用。

抓出陰影背後的形象,讓我們一起學習駕馭他。

面對厭世代,我們都可以自我拯救。

陰影,也是一種力量!


  當遇上無法真心擁抱的負面時刻──

  看到朋友在臉書曬幸福照,你突然覺得心情低落,就把他封鎖了;

  最討厭突然插隊超車的駕駛,總想按喇叭來表達不滿;

  上台報告後,覺得台風不夠穩健的自己好糟糕,變得好沮喪;

  進入一個陌生團體,身旁的人看起來又厲害又迷人,你開始害怕……

  這些,都是「情緒陰影」!


  「情緒陰影」,就是讓人在情感暴雨來襲時,常常找不到傘的窘境;是阻礙我們身心能量的「情結」所在,也是我們心靈深處的「雜質」。這些無法被自我所意識到的情感經驗,原來背後,暗藏著許多我們還不夠了解自己的地方。


  所以,這本書要帶領你——

  覺察「情緒陰影」的存在,把它提取到意識層面反覆思考,轉化成正向的力量。


本書特色


  ◇榮格理論→諮商案例→覺察機制

  心靈整合之父榮格的「原型」概念──這是一種透過「心理遺傳」的方式,保留在人類血脈深處的集體意象──將使我們更了解情緒發作背後的脈絡,以及情緒如何被激發的邏輯。


  ◇56個原型人物的深刻剖析

  就像「太極」的相對,每個原型都有「光明」和「陰影」兩面;亦即所有的情緒,都有它負向的困境來源和正向的扭轉能量。唯有將陰影提煉出來,才能變成攤在陽光下被自己所用的特質。


  ◇10項自我探索的書寫練習

  整理「家庭圖」、繪製「生命線」、記錄「行動之圓」、「心理位移日記」、三封「情緒之書」……,隨著書中引導,練習自由聯想、自我對話與書寫。


  ◇畫出你的情緒陰影面積

  透過56道人性、情感、思想、行動、欲望的是非題,審視自己的心理狀態,根據評分結果,尋覓應對之道。


  穿透情緒陰影,修復情感傷痕,找回你要的中性與自由。

  你會發現真正的自己,遠比你所知的還要豐富。


  「只有不理解黑暗的人,才會恐懼夜晚。

  透過理解你內在的黑暗與神祕,你會變得簡單純粹。」──榮格


各界好評推薦


  呂旭亞  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榮格心理分析師

  李崇建  作家、親子教育專家

  林靜如  律師娘

  姚詩豪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海苔熊  科普心理暨愛情心理學家

  陳愷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張國洋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黑幼龍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劉 軒  作家、心理學講師

  賴芳玉  律師

  賴佩霞  魅麗雜誌發行人、身心靈老師、作家

  謝文憲  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情緒」往往讓我們看見大量資訊,那些困擾自身的線索,是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裡,我視為最重要的功課。這本《情緒陰影》,從情緒出發,細膩地引導讀者,發展個人珍貴的生命力,是一本實用且深刻的書。──李崇建


  人、心、情緒,不分好壞,而是一輩子持續地自我覺察與追尋。你或許跟分析心理學之父榮格不夠熟,但沒關係,認識皓宜就夠了。──林靜如


  如果生命是一座森林,所謂的完整,就是能夠穿透自己的陰影,然後看見,陰影的背面亦是光明。《情緒陰影》這本書,將是自我探索的一個重要起點。──海苔熊


  從「辨識原型」,到「理解原型」,再重新「選擇原型」,一次拾回情緒與人生的自我掌控力。這是職場工作者案頭必備、修復人際關係與自我覺察的一本好書。──謝文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許皓宜


  最擅長「用關係說故事」的諮商心理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在大學教學多年,也曾走入醫院和社區,聆聽發生在不同場域的故事。受過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的專業訓練,是國內長期耕耘於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的師資之一。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商業周刊》「心理學會客室」、《皇冠雜誌》、《親子天下》專欄作家,也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從2005年開始接觸精神分析與分析心理學理論。榮格心理學是她在學習穩定情緒、建立正向生活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生信仰;其中的「原型」和「陰影」理論,更開啟了她追求自我完整,和一系列透過教學進行研究的歷程。


  出版著作有:《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為何上班這麼累?其實是你心累》、《如果,愛能不寂寞》、《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每段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在愛情的四季裡,妳依然可以做自己》,以及有聲書《聽孩子說,我們忘了的事》等書。


  FB粉絲團: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www.facebook.com/Dr.Hsu1231

 

 

目錄


你的情緒陰影面積有多大?

 

推薦序:持續地自我覺察與追尋/林靜如

推薦序:拾回人生,做情緒的主人/謝文憲

導讀:我是誰?一場穿越陰影的冒險之旅!/海苔熊

自序:榮格帶給我的「從容」

前言:從「情緒陰影」中「鍊金」,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第1章  認識情緒陰影──我們身上都有,卻不太願意承認的那部分

 

第2章  那些說不出口,又重複發生的情緒經驗──陰影中的「情感」原型

☆情感共通原型

受害者原型──別人都對我不好!

☆情感潛在原型

霸凌者原型──我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英雄原型──我想要成為那樣的人!

神原型──完美父親的源頭

父親原型──對於父性權威的想像

皇帝原型──男人就是要出人頭地

王子原型──男孩的性別學習歷程

女神原型──完美母親的源頭

母親原型──對於母性關懷的渴望

女皇原型──一個女人的成功,就是當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

公主原型──女孩的性別學習歷程

戀人原型──生命投注熱情的所在

友伴原型──是敵人還是朋友?

◎自我覺察活動‧書寫練習

活動1:整理你的「家庭圖」

活動2:繪製你的「生命線」

活動3:完成「情感原型與重要他人檢核表」

 

第3章  那些固執的想法,往往是我們不願接受自己的部分──陰影中的「思想」原型

☆思想共通原型

破壞分子──去你的狗屁框架!

☆思想潛在原型

傳道者原型──我應該要這麼做……

授業者原型──我哪裡還不夠好……

解惑者原型──我可以更有智慧……

詩人原型──我要看得比別人深!

說書者原型──我只相信我所相信的,不管那是不是真的!

書記原型──我不想錯過那些我不能錯過的!

魔術師原型──我不用按照常理,也能辦得到!

提倡者原型──我們要多為他人著想!

修行者原型──我要平心靜氣!

幻想家原型──我要深謀遠慮!

工程師原型──我不能太感情用事!

處女原型──我要保持完美!

◎自我覺察活動‧書寫練習

為自己做選擇的「思想三角形」

 

第4章  那些無法控制的慣性行為,和內在小孩相連──實踐與「行動」力的原型

☆行動共通原型:內在小孩

創傷小孩原型──童年時期的「創傷記憶」

孤單小孩原型──「與家庭格格不入」的部分

貧窮小孩原型──一種「什麼都不夠」、「不滿足」的感覺

神奇小孩原型──內在「無所不能」的幻想

永恆小孩原型──內心世界「拒絕長大」的部分

☆行動潛在原型

重建者原型──我的想法比你們優秀!

復仇者原型──把公平正義還給我!

解放者原型──我和你們是不一樣的!

反抗者原型──我不想遵守規定!

療癒者原型──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救世主原型──你們沒有我不行!

驅魔者原型──讓我趕走你心中的惡魔!

僕人原型──我是為了你們而活!

戰士原型──什麼困難的事物都難不倒我!

運動家原型──再努力一點,榮耀就在那裡!

變形者原型──我要讓你們每個人都喜歡我!

尋道者原型──再給我一點時間!

◎自我覺察活動‧書寫練習

活動1:尋找內在小孩──「心理位移」日記書寫法

活動2:記錄你的「行動之圓」

 

第5章  那些渴望的背後,可能藏著不安──恐懼和「欲望」的原型

☆欲望共通原型

小丑原型──我不會讓你們看見真正的我!

☆欲望潛在原型

富翁原型──我不想當個貪婪、小氣的人!

乞丐原型──我不想當個無能的人!

小偷原型──我怕自己被別人取代!

萬人迷原型──我怕自己不討人喜歡!

夥伴原型──我怕自己不被了解!

吸血鬼原型──我怕失去你,我就變得沒有價值!

上癮者原型──我怕失去自我控制力!

賭徒原型──我怕沒有時間完成自己的心願!

享樂者原型──我怕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怕失去自由!

閒聊者原型──我怕自己比不上別人,尤其是那些討厭的人!

間諜原型──我怕自己沒辦法掌控全局!

吹牛者原型──我怕你們看不起我!

◎自我覺察活動‧書寫練習

活動1:覺察「外在的我和內在我的」

活動2:三封「情緒之書」

活動3:寫給十年後的自己

 

尾聲:重組你的原型人生



自序


榮格帶給我的「從容」

 

  這是我第二本談論情緒的書籍。


  自從二○一三年出版《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以來,陸續收到許多讀者的來信,問我什麼時候要寫一本「教出情緒不暴走的爸媽」?我莞爾一笑,因為這確實也是我自身的感受,我從自己的孩子身上、從親密關係之中看見與體會到自己的情緒,最後終於願意承認自己也曾是個情緒暴走的人。


  「情緒化」是長久以來藏在我內心深處的痛點,我自己體會過被情緒化教養的經驗,所以也一直很排拒成為這樣的人。偏偏事與願違,從小在人際互動和親密關係的相處中,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像個情緒化的人,有時感覺沒辦法控制自己的難過和生氣,彷彿理智與身體心靈都是分離的。


  從事諮商工作以來,我遇過無數有類似困擾的當事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會將這怪罪在那些引發我們情緒的人身上,控訴別人做了什麼讓我們感到窒息。但這非但對事情沒有幫助,反而讓我們陷入一種反覆的埋怨當中,忽略了可以從負向情緒上重新找到的正向能量。


  非常幸運地,後來我進入心理諮商這個領域,認識了榮格(Carl Jung)、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克萊恩(Melanie Klein)這些心理與精神分析領域的大師。佛洛伊德總是勇敢地直視人性深處最黑暗的地方,克萊恩細膩地描述關係中的恩怨情仇,榮格則是以他自己的(痛苦)經驗為示範,告訴我們如何從黑暗中找到踏向光明的力量。這三位心理學大師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導師,尤其是榮格心理學中的「原型」和「陰影」理論,開啟了我追求自我完整,和一系列透過教學進行研究的歷程。


  在這段過程當中,我突然發現困擾自己多年的「情緒化」逐漸平息下來。在許多本該盛怒的瞬間,我體會到「自我覺察」的力量,讓原本可能陷入衝突的窘境頓時受到破解。從前我是個很容易有罪惡感的人,一旦覺得自己做出情緒化的行為(尤其是對親愛的人),就會不自覺地陷入沮喪,因此我看似擁有許多,卻很難發自內心感到快樂。但這幾年以來,我逐漸體會到何謂「從容」的態度:那是一種面對他人質疑時也能覺察自己不需要恐慌的能耐。當我們學會自我覺察之後,這一切「有能力穩定自己情緒」的經驗都將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一一發生。


  榮格心理學概念,是我在學習穩定情緒、建立正向生活的歷程中最重要的人生信仰,他在《紅書》(The Red Book: Liber Novus)中記錄了許多他自己走過情緒低落的經驗,是我面對低潮時總會去翻閱的書籍。雖然榮格理論之深遠,令我不確定自己此生有無可能究竟的一天,但身為一個熱愛心理學研究的學者,我感覺一股內在的召喚,促使我將自己受到榮格啟發之處書寫出來,分享給更多面臨情感和生命困境的朋友們。


  在開始閱讀之前,請為自己準備一本小小的筆記本,希望透過閱讀與實作之後,你會更踏實地覺知到那份主導自己生命的力量。


許皓宜・二○一七年秋

 

  「只要我能將各種情緒轉化為意象,也就是找到隱藏在情緒背後的意象,我就可能平安心靜。如果繼續讓這些意象躲在情緒背後,或許我會被它們撕碎。」──榮格《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前言


從「情緒陰影」中「鍊金」,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什麼是「情緒」?

 

  我們可以將「情緒」視為一系列的個人主觀經驗,這種主觀經驗包含了個人的感受、思想與行為,也是一種心理和生理狀態的綜合體。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覺察情緒的存在:


  首先,你可以從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胸口鬱悶等心理和生理反應,來「感受」到自己的情緒。

  或者,你可以從腦中突然閃過的一些「想法」來發現自己的情緒。

  再不然,你也可以從自己所做的某些事情(也就是「行為」)來體驗到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嗎?


  對大部分人來說,常常覺得情緒的出現是突然的、沒有邏輯的,甚至會在一種令人毫無防備的狀況下進入我們的生活。比方說,我的朋友小棋在臉書上看見他小學同學的全家福照片,明明人家只是分享一下生活近照,根本沒多說什麼,但小棋的心情卻變得非常低落,手指一動,就把他小學同學在網路上給封鎖了(而他們原本還挺要好的)。


  我們先停在這裡想一想,你覺得小棋的內心世界發生了什麼,讓他出現這樣突如其來的舉動呢?


  是的,或許你已經想到,這是因為當小棋看到同學在臉書上展現出來的「幸福」時,無意識地就連結到自己的「不夠幸福」。雖然他和小學同學表面上並不是一種競爭關係,但他心理上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兩人正在相互競爭的「意象」。這種無意識的意象,點燃了小棋內心的負面情緒,讓他陷入一種沮喪的、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的狀態當中。


  所以說,如果我們總是從意識層面去想像「情緒」,你會覺得「情緒」這個東西似乎是人很難自我控制的;但如果我們是從無意識的概念去深入「情緒背後的脈絡」,你卻會發現,那些引發我們負面情緒的事件,常常具有某些共通的本質。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早一步掌握情緒脈絡背後的本質,我們就比較容易在事件發生的當下,覺察到自己真正在意的點是什麼。


  用榮格心理學的概念來說,當我們願意去面對心裡的負面情緒時,很快你會發現那些負向情緒的背後,其實連結著我們內心世界的一處「陰影」。此時,如果我們可以不被困在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中,而能更勇敢地再往裡頭踏進去一步時,很快你也會發現那些「陰影」身後,原來暗藏著許多我們還不夠了解自己的地方。


  發現「情緒陰影」背後的自己,有什麼好處嗎?

 

  當然。


  榮格用「鍊金術」來比喻這個歷程:就像古代的鍊金術士,將一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物質,經過重重的提煉和鍛鍊,從中萃取出黃金等貴重金屬一樣,或許我們生而為人的意義,就是不斷地從自己內在去「鍊金」,把負面情緒的陰影裡頭,那些汙濁不堪的感受、想法和行為,一次次地提取到我們的意識層面,透過接近、覺察、理解、接納,將它們轉化成我們身上獨特而珍貴的特質。


  當陰影提煉出來,見了光,就變成一種對生命有價值的滋養。我們不用再困進那些自我責備、和討厭別人的心靈牢獄當中,而能用一種更有彈性的立場,去擁抱各種不同的經驗與事件所要帶給我們的生命意義。

 

  要如何轉化自己內在的「情緒陰影」,變成正向的力量?

 

  首先要了解,這些「陰影」是用什麼樣貌出現在我們的情緒和生活當中?知道了「情緒陰影」的樣貌之後,才能進一步學習去掌握它。而當我們真正掌握了心裡的「情緒陰影」,也才能去理解:為何自己始終無法擺脫別人對我們情感上的勒索?為何我們有時會困在對別人所說的話、所做的事的在意當中,無法動彈?為何我們明明排斥某些人事物,卻不由自主地要陷進裡頭去?


  為了描述「情緒陰影」的樣貌,我借用榮格心理學中的「原型」(Archetype)概念。所謂「原型」,最初可追溯到柏拉圖所提出的「理型」(Forms)——意指所有真實世界的事物,都可對應到一個相似的典型——以「美」為例,對個人來說,「美」可能代表著美麗的花、美麗的房子、美麗的人……,但「美」所對應的本質卻是一樣的。榮格相信,宇宙萬物和不同個體之間存在著一個相似的通則,但在每個人身上又以獨特的方式展現,因此人們的成長會經歷一些既定的序列;這種既定序列與共通性的呈現,就是「原型」。


  如同先前提過的,當我們仔細梳理負面情緒背後的脈絡,會發現:你、我、他之間存在著某些共同性,並且在我這個人身上也有一些可依循的相似原則。比方說,遇見做事情囉哩囉嗦的人,即便是不同對象,都會令我感到不耐煩,所以每遇到這種特質的人,我的口氣就會變差——因此,從「囉哩囉嗦」到「口氣變差」,就是一個在我身上值得去探究的心靈序列。然而,對於囉哩囉嗦的人感到不耐煩這點,可能又同時存在於我和老王及老李的身上,可見我和老王及老李的內心世界,或許有某些值得一起討論的共同本質。當然,上述的例子都和「情緒陰影」有關。

 

  我從二○一四年到臺北藝術大學任教後,便認識了美國心理學家卡洛琳・密絲(Caroline Myss)藉由榮格心理學的「原型」概念所設計出來的「原型卡」(Archetype cards),其中以七十四個人物來描述存在於我們身上的不同特質。


  這幾年來,我嘗試將卡洛琳設計的原型卡融合到我所開設的「心理覺察與書寫」課程中,透過人物原型的意象討論,促發學生自由聯想與書寫,並且從書寫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原型人物與他們內在負面情緒的關連。


  經過多個學期的課程改良,累積了數百名大學生和社區成年人對於原型人物的書寫資料;加上我在臨床工作上的案例搜集,以及心理分析領域同儕夥伴的協助,我將卡洛琳所描繪的人物原型形象濃縮刪減,再與「情緒陰影」的概念相結合,以符合華人文化的描述方式修正或重新命名。最後整理出來的成果,都被我寫進《情緒陰影》這本書中。

 

  從《情緒陰影》這本書中,可以學到什麼?

 

  《情緒陰影》是一本協助讀者進行自我分析的心理工具書,裡頭包含幾個部分:以原型人物來描述我們內在「情緒陰影」的樣貌與特質;以諮商式的書寫技巧來覺察存在於內心世界的「情緒陰影」;另外,讀者也可以運用「原型56心靈互動卡」,以原型卡的情境互動遊戲來解決「情緒陰影」為我們生活所帶來的困擾。


  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建議讀者可以著重在下列幾個部分:


  辨識出那些影響你深遠的原型人物形象,以及這些原型意象和你個人生命經驗的關連。


  隨著書中引導,練習自由聯想、自我對話與書寫,反覆理解那些特別容易觸發你情緒的原型意象。


  透過各種生活情境的討論,整理那些對你而言特別容易展現於外的強勢原型,以及容易壓抑在內心的陰影原型,重新選擇出有能力陪伴你調節情緒、自在過生活的原型組合。


  是的,在這本書中,我們就是要進行一場扎實的自我分析與覺察之旅。


  從「情緒陰影」著手,為自我鍊金。祝福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更自由的「我」、更喜歡自己的「我」,以及,更快樂的「我」。

 

  「只有不理解黑暗的人,才會恐懼夜晚。透過理解你內在的黑暗與神祕,你會變得簡單純粹。」──榮格《紅書》


導讀


我是誰?一場穿越陰影的冒險之旅!


  「與其當個完美的人,我更想當個完整的人。」榮格曾說。


  「狀態好的時候追求完美,狀態不好的時候追求完整,這才是人生啊!」焦安溥(張懸)也說過。


  問題是,到底怎麼樣才算完整?皓宜的這本《情緒陰影》,用四大類、共五十六個原型,帶我們一步一步來回答「完整」這個問題。


  第一步,我們必須先回答:我是誰?

 

  第一步:我是誰?

 

  這是一個需要問自己一輩子的問題。心理學家很喜歡把人分成不同的類別,但人是很複雜的,不管怎麼分類,最後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會不會有些時候我呈現出來的是這個樣子,另一些時候呈現出來的是另外一個樣子?那麼,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呢?」


  多年前我問一位研究人格心理學的學者這個問題,記得那時候他給我的答案是:「雖然你有時候比較外向,有些時候比較內向,但如果你大部分的時候,意即你和大部分的人比較起來,你還是偏向外向的那一邊,我們就比較傾向於說你是一個外向的人。」


  當年我剛接觸心理學,似懂非懂,但這幾年下來越想越不對勁。


  ‧什麼叫做「大部分的時候」?

  ‧「誰」是大部分的人?


  某次整理我的研究資料時,看著躺在書櫃裡的那些人格量表,我心想:我心情好的時候,寫出來的可能是一種樣子的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寫出來的可能又是另外一個我;弔詭的是,這些「我」之間可能是彼此互相排斥、矛盾的……


  直到我開始接觸了榮格心理學才發現,其實,所有你呈現出來的樣子都是你,因為每個人本來就混雜著各種矛盾、複雜、正反兩極的面向。所以,重點不在於「你是誰」,而在於「你怎麼把這麼多複雜的自己進行整合」。


  也因此,人格或原型的分類仍是必要的。這本書第一個層次的理解,就是藉由對各種原型的描述來了解自己。


  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接著,我們就能在人生不同的時刻思索第二個問題:我此時像誰?

 

  第二步:我此時像誰?

 

  這本書裡的原型看似複雜繁多,但當你仔細閱讀每一個原型,就可發現都蘊含了盈與缺、正面與反面、光明與陰影、優點與缺點等等。例如,獨立的人也有依賴的一面;耍廢的人也有勤奮的時候;老愛生氣責備的人,其實是為了求好心切;過度照顧他人的人,其實內心可能是嫉妒匱乏的……。而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問自己:我現在像誰?現在我顯現的是哪一種原型?又有哪一些原型潛藏在情緒後面蠢蠢欲動?


  我知道你可能覺得複雜,來給個「翻譯蒟蒻」好了:「現在的我,光明和黑暗的部分,分別是什麼?」


  ‧光明的一面:通常你可以活到這麼大歲數,勢必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而這也可能是你個性中光明或正向的一面。

  ‧黑暗的一面:不可諱言的,所有的光明都蘊含著黑暗(反之亦然),如果你假裝視而不見(眼睛業障重),這個潛藏的陰影就會一點一滴地吞噬你的生活、人際,甚至健康。因此,在了解自己的路途上必須問的問題是:我的黑暗面是什麼?


  什麼時候可以看到自己的陰影呢?通常在「別人惹到你」,或是激起你的情緒時。舉例來說,我有一個同事老愛「給我建議」,一下子要我在會議上不要太過度表現,一下子又想插手我經手的案子等等。幾次合作下來,我慢慢發現,或許現在主導他的是「療癒者」、「友伴」與「萬人迷」的原型,一方面他的過度關心已經越界了,二方面他又希望能夠拉攏我、得到我的支持,三方面又有一點嫉妒我(怕我表現太多而贏得老闆更多的寵愛);每每跟他相處,我都覺得很累、很煩躁,但還是「無法讓自己不去注意」有關他的事情。怎麼會這樣呢,莫非我是「抖M」(受虐癖)?


  後來我終於發現,我之所以這麼注意他,是因為那些原型其實也是我的陰影。這個勾起我情緒的人,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原來我有些時候也會過度涉入別人的決定(療癒者的陰影)、害怕被別人取代(友伴的陰影),並且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獲得別人的喜歡,恐懼有一天不再被看見(萬人迷的陰影)等等。


  這些「陰影」看似負面,但許多時候也多虧了它們,我才能夠做一個稱職的領導者,幫助那些心靈需要照顧的人。


  所以,這本書第二個層次的理解,就是試著去看見:不論此時此刻你被勾動的、所呈現出來的是哪一種原型,都可能有正反兩面,而這兩面,都有它獨特的功能。書裡每一個原型之後,都附有該原型的檢核自問,正是協助你去看見這些正面與反面的自己。


  最後,我們要回答一開始「如何整合」的問題。

 

  第三步:我如何平衡?

 

  我曾看過一個廣告,廣告中的女主角因為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論受委屈或生氣,她都強顏歡笑、都說「沒關係」──沒想到日子久了,她只剩下這個笑得很詭異的一號表情,就像是一只詭異的木偶娃娃。或許她本來是為了人際和諧而戴上微笑的假面具,可是戴久了,卻發現這個面具拔不下來了。


  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就是不要只用一個面具在世界上生存。所謂的「平衡」,就是讓自己不同的人格原型都有出來透透氣的機會,讓那些光明面和陰影面,都可以被看見,都可以上舞台表演。


  這本書第二到五章的最後,都附上兩個以上的書寫活動(如果購買圖卡套組,還有五十六張「原型圖卡」的互動遊戲),你可以試著在每一次的自我探索、與夥伴討論的過程當中,漸漸找到平衡光明與黑暗,讓每個原型都有機會出場的方法。

 

  在原型的森林裡找回自己

 

  研究自我的心理學家麥康諾(McConnell)等人指出,當你對自己的認識,以及在不同的人面前呈現出來的模樣越多元、複雜的時候(自我複雜度高,high self complexity),你就需要更多的掌控感(self-aspect control)。如果你的個性單純、人生簡單就算了;但若你是一個自我複雜度高的人,在高掌控感的情況下,你的憂鬱程度會比較少、壓力比較小、自尊心比較高、生活適應力較佳,也較少有生理症狀。


  換句話說,在複雜的人生裡,你需要更了解自己;而《情緒陰影》這本書,將是自我探索的一個重要起點。


  如果生命是一座森林,所謂的完整,就是能夠穿透自己如樹影般的陰影,然後看見,陰影的背面亦是光明。


海苔熊(科普心理暨愛情心理學家)


專文推薦


持續地自我覺察與追尋


  我們常在言談中或自我認知裡,會剖析自己:「我是個『○○○○』的人。」像是內向拘謹、外向活潑、熱心助人、愛好世界和平……;但應該很少人會覺得自己是個「情緒化」的人。因為「情緒化」似乎象徵著不講道理、無法溝通、不分是非,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明知沒理還要硬撐。然而,情緒真的有對錯嗎?


  我跟皓宜認識了幾年,覺得和她很有緣分,我們的工作領域看似不同,事實上卻有高度的關連性。我處理的是法律關係,她處理的是心理關係,而兩者都脫離不了要先了解人的情緒。


  我一直很喜歡皓宜的文字,總是赤裸裸地把自己的內心深處,不論是光明面或是陰暗面,展露無遺。她從不以一個專家的角度自居,反而常會拿自己當案例告訴大家,人、心、情緒,就是這個樣子,不分好壞,而是一輩子持續地自我覺察與追尋。


  在她的文字裡,你可以不停地找到自己投射出的影子,藉以分辨陽光與陰影的來源,進而了解自己、療癒自己。


  這本新書亦如是。她依舊不脫那醉心於解析萬物的實驗精神,帶著我們,穿起白袍,試試這樣想、那樣看會怎樣。你或許跟分析心理學之父榮格不夠熟,但沒關係,認識皓宜就夠了。她的文字引領我們重新整理自己的情感經驗,在原始自然的情緒裡,辨識自己的內在原型,讓我們能拉起韁繩、駕馭情緒、主宰生活,找到內在的從容與和諧。

 

林靜如(律師娘)


專文推薦:

 

拾回人生,做情緒的主人


  十二月寒冬的某個晚上,皓宜到中廣為我的新節目「憲場觀點」站台,擔任第一集的受訪嘉賓。訪談間,我打趣地說:「榮格,是我們之間的第三者。」因為無論是上廣播、現場專訪,還是私下聊天,談話間都有榮格的身影。


  我私心覺得:「她被榮格附身了!」


  我的新節目首集就找皓宜站台,這也說明了我們之間的好交情。我們都在環宇主持節目,我出書會想到她,她出書會想到我,與其說是好朋友,不如說是患難與共的好搭檔。尤其在書市寒冬,我們攜手挺進,屢創佳績。


  受訪當天,她自嘲地說:「我的電腦桌面上,有一百個資料夾,隨時隨地只要有新的想法,我就想要立刻寫下來。」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情緒與內在原型的鑽研,皓宜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觀察。


  這就是我佩服她的地方:重朋友、高專業、文字淺顯易懂、案例貼近現實、觀察細膩有見地、待人細緻有溫度。


  看完這本《情緒陰影》,覺得比坊間近幾年暢談「情緒」的相關書籍更深入淺出,理由有三:


  幫助讀者進行自我分析,是很棒的工具書。


  用五十六個原型人物切入情緒脈絡,清晰易懂。


  從「辨識原型」,到「理解原型」,再重新「選擇原型」,一次拾回情緒與人生的自我掌控力。


  這是職場工作者案頭必備,修復人際關係與自我覺察的一本好書。

 

謝文憲(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Copyright © since 1995 book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詳細介紹網址http://shoppingfun.co/1_mC5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lizon&aid=10992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