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25 09:22:27瀏覽173|回應8|推薦0 | |
台東太麻里賞金針花 東台灣每年夏季金針花遍開各處山頭,吸引無數遊客蜂擁而來,其中最有名當屬台東太麻里金針山與花蓮的赤柯山和六十石山。雖然知道東台灣金針花盛開應在八月中旬,但在這趟旅程好不容易來到東台灣,當然不想錯過認識吃過但還沒見過的金針花生長生態。 離開下榻的台東市一路向南開車到達太麻里鄉公所,問清路線即從鄉公所旁的金萱路上金針山,一路上峰迴路轉都是僅容小型車通行的小道,繞過一個個的山頭,兩度停車問路,才到達有金針花開的金針山雙乳峰。放眼望去,幾個山頭種的全是金針花,只見開放的花不到種植的十分之一,再過半個月應會全部開放,那種景況鐵定相當壯觀。 幾個山頭都種這種淺根性的植物,水土如何能有效保持令人堪憂,農政單位應早作防範未雨綢繆,否則很可能再釀巨禍!
以下從網路蒐集一些有關金針花資料請參考: 金針花,又稱萱草、宜男草、黃花菜 開花時期: 每年夏季六~十二月 在本草綱目記載金針花含大量蛋白質及鐵質,所含之營養非常高,亦可造血、補血、強壯臟腑機能及利尿、止血、消腫等療效,多吃金針可清熱,柔和肝氣,頗具療效。全株各個部位均有利用價值,實屬一種珍貴多用途之園藝作物。 萱草在我國有幾千年載培歷史,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記載見之于《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另一稱她忘憂,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陶潛的飲酒詩:「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萱草又叫做宜男草。民間有一傳說:「當婦女懷孕時,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會生男孩,故名宜男。」唐玄宗時,興慶宮中栽種了多種萱草,有人作詩譏諷說:「清萱到處碧鬖鬖,興慶宮前色倍含;借問皇家何種此?太平天子要宜男。」然而,南朝梁簡文帝則有不同的解讀,其見妓院中種植萱草花,不免感慨成詩:「可愛宜男草,垂采映娼家﹔何時如此葉,結根復含花。」所以,《吳譜》一書中居然叫它「妓女」。難怪金瓶梅一書第五十三回金瓶梅第五十三回書道:「小院閑階玉砌,牆隈半簇蘭芽。一庭萱草石榴,多子宜男愛插。」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