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的上衣和簡單的褲裝,二十六歲的柯沛寧,笑容燦爛,就像個大男孩。只是現在這個大男孩,是另一群孩子的領班-老師。美國賓州大學畢業,念的是經濟和工程系統雙學位,台灣企業家柯文昌之子,柯沛寧卻跑去波士頓他小時候念的學校(FAY School)快樂的當起老師。
大學好友去了一趟尼泊爾,回來相告,對尼泊爾人民的純樸,風景的美麗,讚不絕口。大三下學期,柯沛寧生命碰到瓶頸,決定休學半年,去泰國和尼泊爾當代課老師。
這一次的行旅,改變了他的生命。
來自富裕的美國、富裕的社會和家庭,柯沛寧飛過半個地球,來到了尼泊爾東部,這個位在四千公尺高山上的一個小村落Basantapur,這兒一個家庭月收入約十塊美金,「人們生活只要有吃的就很不錯了,小朋友只有一套衣服可以穿,學校沒水沒電,」柯沛寧就住在校長家中,人民的善良和自然,讓離家很遠的他,彷彿回到了自己的家。
看到尼泊爾小孩天真可愛、家庭的溫暖,人和人之間的真誠,還保留在那樣的小村落中。他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撼。但是,那兒的學校是一個已經傾斜、沒水沒電的木製教室,二百六十個,六歲到十四歲的學生,就在這樣的環境受教育。
學校其實也一塊錢、一塊錢的在存錢,籌措經費;但照這種速度,柯沛寧看來,蓋起這個學校,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所以他決定要另想辦法,畢竟教育是這些孩子未來的希望。
尋找自己 來到偏遠的高山上
柯沛寧和校長合計了一下,算了算,連買地、蓋校舍加上學校設備,預估八千美金就夠了(不過後來花了一萬三千美金把新學校蓋了起來)。
回到美國,柯沛寧就開始寫募款信,「我刪改了募款信十幾次,」柯沛寧把這封信寄給他所有認識的親戚朋友、同學老師,最後募集了五千美金。
那是二○○○年,柯沛寧二十歲。
「我發現,寫募款信、募款都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你要把事情做出來,證明給捐助者看,」他回憶到。
找到夢想 站上講台當夫子
柯沛寧決定架設網站(網址:www.nepalschool.org)做為與尼泊爾學校聯絡的平台。雖然,那兒整個村莊只有一隻電話,而且大部份時候是壞的。
但是,回到美國的柯沛寧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用這種方式進行聯絡、移轉資金、參與規劃建校;而Basantapur整個村莊和學生的家長們,統統都加入了蓋學校的行動中。二○○二年,新學校終於蓋好了。
做這事,背後的動力,一方面是希望能為當地的孩子做點甚麼,因為,「我在那裡的那段時間,覺得他們給我的遠多過我可以教給孩子們的。而我也才理解到過去在美國,每一天我視為理所當然的生活,其實都是特別的禮物,我更理解到簡單就是幸福的泉源,」但是,更讓他喜悅的是,因為他找到了自己,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當老師。
「我第一次拿起粉筆站在講台上,一堆孩子瞪大眼睛看著我,我就覺得怎麼可能這麼自然,」柯沛寧曾經在很多公司工讀,如日本半導體兼松公司、高盛公司,也在舊金山灣區軟體公司SYBASE工作,但他卻在講台上,找到了自己。
「我的個性喜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達到同一個目的,」柯沛寧發現就算教英文,他可以讓學生念書,他可以講故事,也可以讓學生跳舞或唱歌,都可以達成學習的目的。
柯沛寧發現他可以感受到一個個生命被改變的過程,是人和人之間的立即互動;當老師正是自己夢想中完美的工作。
「每個人每天花這麼多的時間在工作,所以工作一定要和我的個性、價值相符合,我才會快樂,」柯沛寧發現他的很多年輕朋友,進入了華爾街工作,但往往都只是把那些當成一份賺錢的工作。
「我只是想早上睡醒的時候,不會不想去工作,不想用各種藉口要去放假或摸魚,」柯沛寧覺得自己很幸運找到一個讓自己快樂的工作。
父母和家庭的支持也很重要,「父母要我做一個負責和快樂的成年人,」柯沛寧在台灣念完國中,到美國開始念高中時,父母很清楚的和柯沛寧溝通。不過,柯沛寧也很清楚自己家庭給他很大的福份,不必為了付大學學費,而欠了一屁股債。
為了圓自己的夢,柯沛寧念完大學,辭掉了在軟體公司的工作跑回波士頓,從實習教師做起。在住宿學校,每天早上五點半起來備課,要忙到晚上學生睡覺才停,柯沛寧笑說,現在才知道當老師要放棄很多自己的私生活。
柯沛寧倒也甘之如貽。因為他在成長過程中,就曾經如此被滋養。
高中時代,柯沛寧念的加州Cate高中就是寄宿學校。「高中時,每個想家的夜晚,老師的門總是打開著,傾聽你的話,」他清楚記得,學校的核心精神是「服務」,所以學校生活的每個環節就是在教育孩子,有時整個星期去墨西哥幫忙蓋學校,每星期固定去服務殘障和弱勢的人,「所有的老師就用生活實際帶學生做」,這樣的人格教育,成了影響他重要的啟蒙。
用一個途徑 只能讓一種學生成功
在台灣和美國都受過教育的柯沛寧,覺得台灣教育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只有一個途徑,讓一種學生成功。」他指出,如果老師只有一套教法,就會讓很多學習方法不同的孩子失敗。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寶,也是一個海綿,但每個孩子也都不同,」積極學習要怎麼樣用各種教學方法去啟發不同的孩子,柯沛寧認真的在每一天的教學生活中,累積自己多元教學的能力,「老師不用多元方式對待不同生命氣質的孩子,就會扼殺孩子,讓孩子很早的時候,就對學習失去興趣,而只能在一種失敗的感覺中成長」,柯沛寧覺得自己當老師,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邁入教師生涯第二年的柯沛寧,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回台灣,對台灣的教育做點什麼,「不過,我倒也不急著回去,我的事業才剛起步,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