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5 21:30:33瀏覽48|回應0|推薦0 | |
創造一個品牌,不要數字,不要規格,而要「品味」 若想知道為什麼台灣的產品永遠只能OEM、品牌出不去,只要看以下「投資人」和「設計者」的「對話」,便能理解—— 有一位蠻有理想的上班族,他正在籌辦一個品牌,為自己的設計作品。 投資人問:「你的『市場規模』多大?」 設計師:「唔,不大,因為真正懂得這東西的,我還需要教育他們。」 投資人再問:「那,你預計可以產生多大的『價值』?」 設計師:「這價值是在心裡面,每個人看到它,感覺不太一樣。」 投資人:「那你預計燒多少『成本』?」 設計師:「無法估計,為了讓大家開始使用,可以很多,可以很少。」 這好像是火星人和金星人在對話,設計師太浪漫、太不具體化。 但投資人呢,這些都是「標準提問」,但放在這位設計師身上,似乎也有點太為難了他。 有些問題,像是「市場規模」、「核心競爭力」、「成本」這些事,在設計師的眼中是「藝術」層次的題目,他們將它叫做「品味」。 許多公司的所謂的價值或競爭力,是建立在它能夠推出「便宜」的東西。 有些公司的所謂的價值或競爭力,也是建立在生產出別人做不到的「規格」,很小、很輕、很省電。 那,有沒有可能,有些公司的價值,可以是他做出了「很有品味的東西」? 不,這種東西,並不在可以被認可的範圍內。 蘋果的產品,大家不理解,為什麼這東西和非蘋的他牌一比,明明「功能不足」、「規格較差」,卻也能賣得動,而最後,竟然也只能歸因於「有一群忠誠蘋果粉絲」。 但,蘋果的價值,真的只是一群忠誠粉絲嗎? 當然不只。 所謂核心價值,現在都被一般認為是某一種很特別的、很殺死人的數字或規格,所以大家不斷的不斷的向上堆疊新的功能、新的規格。 但,「品味」呢? 「品味」聽起來模擬兩可。 「品味」聽起來只是行銷的成果。 「品味」真的是公司競爭力? 真的是國家競爭力? 在這個品牌戰的世代,「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還重要,所以,接下來十年最熱門的職場競爭力,可能是「品味」。 只是看我們有沒有「品味」去Get Ready(準備好)了!
你可能還買不起,但你不能「不知道」! 你可能還不需要,但你不能「看不懂」! 提昇上班族的品味,打開未來的無限可能,我們先從「爵士」開始。 Mr.6很榮幸請來曾得過廣播金鐘獎「最佳流行音樂節目獎」的台北愛樂電台〈FM99.7〉「爵士夜」節目製作人暨主持人沈鴻元先生,來幫上班族利用一堂課的時間,最激速的提升爵士樂的知識與濃度。 沈鴻元認為,爵士樂在台灣的市場不大,因此,深究爵士樂、熱愛爵士樂的他,一直是抱著「僅僅數人吾亦往矣」的心情在做事。這次,沈鴻元將把握此機會,將密集灌輸上班族,爵士樂不同的風格與特色、如何鑑賞爵士樂。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