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31 23:32:46瀏覽421|回應0|推薦0 | |
40歲年薪破350萬的三個工作法則
不論從事什麼行業,幾乎每位工作者都希望能獲得更高的收入。至於「年薪350萬元」(約等於日幣一千萬日圓,以下所提金額皆為新臺幣),已成為大多數日本上班族心中一大目標,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根據工作型態所做的年薪期望調查,以及單身女性的結婚對象年薪期望調查等等,350萬這個數字,可說是一個基本門檻。 年薪三百多萬幾乎是所有工作者夢寐以求的目標。當然,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想必也是以350萬元這個關卡為目標的其中一人。 許多三十歲到四十歲出頭的上班族已放棄未來 「年薪350萬」雖是許多上班族的目標,但在三十歲到四十歲出頭這個年齡層的上班族們,就我看來,大部分的人都相當缺乏幹勁。 我每年約有一百天以上的時間,在各大企業擔任不同層級的研習講師。大多數三十歲到四十歲出頭的人在言談之間,總是透露出認為自己公司內部和整個社會都充滿了一種閉塞感。 具體一點來說,我時常聽到以下這類的對話。 「雷曼兄弟事件之後,業績好差喔!根本沒有回升的跡象。」 聽到的淨是一些負面的話。 更有甚者,詢問他們對於「年薪350萬」有什麼想法時,得到的答案更是不可思議。「雖然以年薪三百多萬為目標,可是到目前為止,只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幾乎大部分的人都給我這樣的答案。 與其說這些人悲觀,倒不如說他們對未來已經產生放棄的想法。 在現任公司拿到「年薪350萬」的可能性有多高? 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調查看看,以你現有的工作模式和目前的工作環境為前提,實際上你有多少機會,可以達到「年薪350萬」。 請將你現階段不包括獎金的薪水計算出來,業界和職務別我們另外統計。 舉例來說,一般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裡,都會公布公司員工的平均年薪。不過每家企業的員工年齡層和平均年齡各異,網站上所公布的排名就是以這些資料為基礎所推算的推測值。 基於這一點,反正暫且當作參考值也無妨,希望各位以自己的判斷,比較檢討一下這些數字。 至於業界的部分,通常金融業、綜合貿易公司、能源相關業種的薪水都比較高。三十多歲就年薪超過三百萬的員工也不少。 職務別的部分,電視公司製作人、金融界的基金經理人、機師等等,通常較講求特殊技能的職業排名會比較前面。 行政性質職務的薪水通常是按職掌來區分,業務性質的工作則受業績左右。技術性質和研究性質的工作,則是按照工作成果決定薪水多寡。 在本階段,我希望讀者能了解兩點。第一,自己所處的業界和自己的職務別,究竟在整個社會架構當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第二,到底哪些業界和職務別,年薪可以維持在350萬以上? 目前任職的公司,給薪的基準大約是如何?我認為不妨直接詢問較熟悉的前輩或是上司,會更加清楚。 「請問在我們公司,平均要服務到幾歲,或是做哪種職務,才有可能年薪破350萬呢?」這類直白的問題,假使是在公司聚餐的輕鬆場合提出來的話,或許真的會有人願意回答:「我跟你們說,但是千萬不要說出去喔……。」 其實,比起服務年資或是年齡,職務的影響或許會比較大。當然業績的影響也有,所以如果是以打比方的方式發問:「如果以某某前輩來舉例,他有可能年薪破350萬嗎?」拿和自己期望的職涯發展相類似的前輩來當作例子,或許是比較好的問法。 如果是以一般的資料來做比較,很難掌握到各人之間細微的差距,不過如果是以自己的公司所獲得的數據做比較,相信連各人之間的細微差距都能掌握,也較容易分析出自己的落點。 在這個時候,許多人可能會遭遇兩大難關。 1. (業界、職務別、企業間各有不同)如果不升遷到管理職的幹部以上,年薪就無法突破350萬。 2. 一般來說,如果要轉職到年薪可破三百多萬的業種,若沒有相應的能力或是經驗,是非常困難的。 也就是說,即使先前抱有「只要持續在這家公司做下去,總有一天可以年薪破350萬」的想法,事實上是一項嚴峻的考驗。 當然,也有人能夠突破這兩大難關。即使待在現在的業界,工作性質以及公司都不變,也不是真的就完全無法達到年薪350萬。 但是就現實狀況而言,的確是充滿困難,所以各位必須檢討,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扒著公司不放的人,沒有年薪破350萬元的資格 容我問個冒昧的問題:「請問你,現在有辦法立刻就向公司提出辭呈嗎?」
「辭職後又怕找不到新工作」、「景氣這麼差,我沒有這個勇氣」等等,如果你是會考慮東、考慮西,怎樣都無法主動離職的人,很抱歉,現在這個階段,我只能說,你還不具備維持年薪350萬的資格。 發生了緊急狀況,卻無法和公司維持地位對等的人,是無法順利在新時代生存的。 在這裡,我希望讀者們不要誤解。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因為隨時可以離職,就偷懶不認真。 我在當上班族的時候,一直遵從著這樣的工作美學:「讓自己成為一個即使發生了什麼萬一,都有能力隨時另謀高就的優質人才。但我沒有真正離職,反而留下來拚了命地工作。」 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你能和公司處於平起平坐的地位,就不需要凡事看上司臉色,也不需要逼自己養成一些上班族為人所詬病的處事風格。 如果和公司是處於非對等的關係,就容易凡事依賴公司,因為恐懼失敗而錯失許多新的挑戰。 我想傳達的是,希望讀者們能擺脫依賴公司過活的生存模式。如果你剛好就是凡事都依賴公司的人,首先,請你將這種想法清除乾淨,我們才好開始談論年薪350萬的話題。 請你站在社長的立場想想看。 如果有員工對你說:「其他公司大概也不會要我,拜託老闆讓我一直在這裡工作下去,好嗎?」你會想給這種員工高薪嗎? 社會以往的規則,都是褒獎「為了公司,我絕對不會辭職」的員工。「不知道何時會冷不防離職」的員工,總是不受重視,而且評價很低。 然而,在新時代的規則當中,「就算哪天離職了也不足為奇」的員工,才具有高度的人才價值。 如果你想要成為現在的公司,或是其他公司爭相聘雇的高價值人才,就請你平時多自我成長,並意識到要成為「隨時都有能力離職的人才」。 如果能和公司處於對等的關係,相對的,提升自我的欲望也會提高。如果不能和公司平起平坐,在接下來的新時代,是不會受到重視的。 增加年薪的三個基本法則 如果想要提升年薪,首先一定要知道「增加年薪的基本法則」。 1.選擇社會需求較高(社會視為必需)的行業。 首先,關於第一點所提到的社會需求,即使擁有再特殊的技術與專門知識,假使整個社會對此專業沒有需求,也沒有可以活躍的舞台。 社會需求分成兩類型,其中一種類型是不受時代變遷影響、較為普遍的;另一種是會順應時代而改變的。像是醫學、法律、食、衣、住相關的職業等,就是不論時代如何改變,社會需求普遍來說都偏高的領域。 另一方面,有些領域會隨著時代變遷,而不再受到社會所需要,或是突然大量被社會所需要。 在電影還以默片(無聲電影)為主流的時代,需要專業旁白講述電影內容。簡單來講,這種專業旁白在當時就和現在電視台的當紅主播一樣,是大家趨之若鶩的行業。 然而,當有聲電影成為主流之後,大部分的電影旁白就被迫失業了。因為整個社會已經不再需要該行業。 另外,我們來談談突然大量受到社會所需求的職業。以當今這個時代來說,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Application)工程師就是一例。 利用最近廣受矚目的「安卓(Android)」作業平台,開發其應用程式的工程師,不僅在電信業出現大量需求,就連提供手機末端服務的各種企業,也大量需要這類工程師。 針對社會需求這一點,我們所要考量的,並不是當今的社會正需要什麼,而是這個社會將來的各種需求。 其次,關於第二點所提到的稀少價值。即使社會需求再高,要是人人都能很快地駕輕就熟,這種職業是無法孕育人才價值的。 以語言能力來說,如果只是會講日常會話程度的英語,其實談不上具有高度稀少價值。 如果能夠在國際貿易上,以流利的外語,和海外企業的商務人士進行棘手的交涉談判,或是在國際會議上,勝任摻雜專業用語的同步口譯工作,才稱得上是在英語領域產生稀少價值。 另一方面,稀少價值與需求的關係,也會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改變。 會說印地語(又稱北印度語)或烏爾都語的日本人,確實非常稀有。然而,在日本這兩種語言的需求度不像英語那麼高。但這種人如果到了印度,去替當地和日本做生意的企業工作的話,就比較有可能成為稀少價值高的人才。 最後,關於第三點所提到的「無可取代的存在」。這裡所指的是成為一個其他人無法替代的人。也就是要成為獨一無二(Only one)。 在經濟學裡面有所謂「替代品」的用語。例如用在「石油是煤炭的替代品」的句子,如果某件物品可以被其他物品所替代,價值就不高。
人才的價值和物品的價值一樣,取決於供需上的平衡。如果需要超過供給,價值就會上升;反之,價值就會下降。 若是被社會全體或是大多數人所需要,那個人必定擁有某些獨特的特點,無法找到其他人替代的話,你的人才價值就會提高,當然年薪也會隨之等比例增加。「使年薪增加的基本法則」所指的,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法則。 年薪並非只能慢慢累積,也有可能一口氣飆高 多數人對於年薪增加這件事,都還抱著只能慢慢累積的想法。理所當然地,這些人對於年薪的減少,也抱著就算減少,應該也是慢慢減少的心態。 然而,這種運作模式,只會出現在年資愈高,薪水就愈多的公司。但是各位要知道,現在這個時代,年資已經不代表一切,年薪是有可能暴增或是劇減的。 對於每個月領著普普通通的薪水,漫無目的地過生活的人,請你們要抱持危機感。就算你甘於目前微薄的薪水,這個社會已經轉變為只要夠努力,就有可能一口氣提高薪水的環境了。 有的時候,換了一個環境,也可能讓原本低迷的稀少價值或是人才價值瞬間高漲。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在大城市的綜合醫院工作的醫師,若是到了鄉下沒有醫生的小村子從事醫療活動,報酬有可能一口氣就飆漲許多。 在大型綜合貿易公司或是外商公司工作,因職務關係每天說英語的人,若是在至今都只和國內企業做生意的公司剛好決定開始跨出海外的時間點轉職的話,這樣的人就會在該公司成為高價值人才,當然薪水也會提高。 上面這兩個例子中,人才價值都取決於供給和需求的關係。 另外,透過考試取得的執照或是資格,也可能提升人才價值。 例如在大型企業的法務部門工作的人,善加運用閒暇時間苦讀,通過司法考試取得資格,就是這類的例子。 人才價值是可能因為某個契機,而突然激烈上升的。同樣的,與此對應的年薪,也可能因此急速上升。 請不要躲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面,想著年薪會一點一點的上升,而是要好好想一想,到底自己可以在什麼領域裡,將自身的價值發揮到最高點。 請跳脫現狀想想看,如果到其他公司工作會如何?如果到其他國家工作呢?如果不當上班族呢?這類的想法,或許會協助你思考出自己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書籍資料 隱藏
田中和彥 KAZUHIKO TANAKA 株式會社Planet#5執行董事/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公關企劃顧問 一九五八年生於日本大分縣。一橋大學社會科學院畢業後,進入Recruit Holdings,歷任過人事部課長、公關部課長、轉職情報誌(B-ing週刊)等四份雜誌的總編輯。爾後於GAGA Communications(現名GAGA Corporation)擔任電影製作人,並Kinema旬報社擔任董事長。現在以「面試過兩萬人以上的人力資源管理顧問」之姿,活躍於企業人才採用、教育研修、活化組織等領域。 並以講師身份,每年關於職涯規劃研修、管理職研修等演講超過一百場。因豐富的人脈認識許多「年收破一千萬日圓的人物」,匯集這些人的共通點,研究提升人才價值的方法。 因針對四十歲前後的上班族群,提倡「再次挑戰」、「總之向前看」,受到中堅世代廣大的支持。 著有<<為何你的年薪無法破千萬>>(幻冬社)、<<為何你老是辦不到?42歲起的工作準則>>(明日香出版社)、<<38歲起一定要做的事>>、<<課長的時間術>>(日本實業出版社)、<<退休後繼續生存的工作方式>>(朝日新聞出版)等書。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