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30 10:39:06瀏覽161|回應0|推薦1 | |
從整體來看,我們在大學專攻的領域是什麼呢?我們將靠什麼維生呢?我們的 商品是什麼呢?我們所學習的職能、技能具有多少程度的穩定性呢?……這些 根本的問題,我們都必須重新想一想。
不論年紀多大,如果沒有具備邏輯思考、溝通、領導特質……這些理所當然的 商業能力,將無法活躍於國際舞台。 如果想要活躍於今後的世界舞台,不論年紀多大,你都必須謙虛地盤點一下目 前為止所學習到的所有的商業能力。同時,也必須努力掌握本書中所描述的工 作方法。反過來說,透過掌握這些商業力,我們將具備別人所沒有的、嶄新的 工作方法。我們是要被淘汰呢?還是要向前一步呢? 大好的機會,以遠比過去更明確的形式,橫亙在我們的眼前。這麼說一點也不 為過。 從《企業參謀》一書出版迄今,三十年來,我曾經針對邏輯思考、假設思考、 策略思考等相關主題持續寫作。此外,我也出版過幾本有關英文、溝通方面專 門的書籍,這些都是二十一世紀必備的技能,但是本書不講這些技能。本書的 主題都是過去很少提起的內容,包括工作方向性的探索方法、工作效率、速度 、效果、影響力、突破障礙的方法、人性和共同意見的形成等等。 我希望大家務必看準時代的背景,理解本書的內容,並且以此作為活躍於下一 個時代的精神食糧。
未來商業社會的競爭無疑的是個人能力的競爭,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動,未來 能夠脫穎而出高階管理人才所具備的能力和現有成功者當大不相同,未來經理 人才到底要有哪些能力?這是大前研一這本書的精髓。 大前研一基本的假設是以日本為出發點,日本的經濟已從製造為主的經濟轉變 成必須以知識、創新為主的經濟,在製造為主的經濟下,要求的能力是能背誦 教條、逐步實踐的實行家(doer),過去日本的教育能夠培養出執行力超強的 管理人員,但隨著日圓的升值,開發中國家的興起,日本過去引以為傲的製造 業大量外移,逐漸喪失競爭力,因此日本必須要進入知識和創新經濟,但日本 的教育體系卻無法創造在知識經濟所需的思考人才(thinker),大前研一以本 身成功的經驗和他對日本社會的觀察寫下此書,解析下一代經理人才所需的能 力:突破力、影響力、工作力和人間力,綜合成「商業力」。 突破力就是創新思考的能力,能夠突破現有思想的窠臼。影響力就是能將思考 所得傳遞他人的能力,也可以說是溝通力,工作力就是增加工作效率的能力, 人間力就是對工作的熱情,唯有喜愛現有的工作才能發揮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能 力。這些能力加上大前研一上一本《質問力》,勾勒出新經理人才的能力組合 。 但問題是如何培養這些能力?大前研一的經歷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子工程博 士,在麥肯錫歷練過,從來的經歷和學歷就是思考家(thinker)的訓練,他認 為要培養這些能力,就是深思的工夫,思考的工夫像練功一樣,要有「型」。 思考的「型」就是思考和決策的模式。高階經理面對問題時,思考模式植基於 對環境和人性的假設,根據這些假設,要掌握重思考的重點,也就是大前研一 所說的作用力,蒐集對於作用力的訊息,形成解決的各個方案,再評估各方案 的利弊得失,做成決策。這個思考模式,都是嚴密邏輯思考的過程,決策的結 論和假設必須環環相扣。 要經過不斷的鍛鍊才能培養出自己思考的「型」。鍛鍊思考最好的素材就是學 校中用的個案教學。個案描述決策的情境,再要學生做出解決問題的決策。通 常決策需要跳出傳統的思惟,培養了突破力和嚴密的推理邏輯。再加上和同儕 的討論,培養了溝通力,因此個案教學成為管理學院普遍培養商業力的方式。 如果沒有參加個案教學的機會,該如何培養商業力呢?筆者的經驗是不停地問 問題。例如以次貸風暴為例,讀者應該問為什麼次貸風暴會產生?答案是銀行 貸放條件寬鬆和低利率。銀行為什麼要放寬貸款條件?這是因為可以將房貸證 券化,形成新的金融商品,將風險轉嫁給其他投資人,再問投資人為什麼要接 受風險?這是因為產品複雜度高,信用評等公司又給予過高的評等等。一路「 為什麼」問下去,可以訓練思考能力的深度。油價、金價的高漲一樣也是培養 思考能力的好題目。題目一多,思考的廣度也就增加。最重要的是要養成思考 ,尤其是「深思」的習慣,日積月久,思考能力才能成「型」。筆者的觀察, 高階主管都是以思考家為多。對於問題都有自己不同於一般人的看法。 台灣的教育還在培養上個世紀製造業的人才,一定要培養本書中的各樣能力才 能在下個世代的競爭中出類拔萃。
第一章 磨練先見力 第二章 磨練突破力 第三章 磨練影響力 第四章 磨練工作力 第五章 磨練人間力 終章 當前,為什麼是商業力?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