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茶的泡法/冷泡茶泡法/台灣茶的特性與品賞
2012/12/10 16:42:36瀏覽7250|回應0|推薦2

 台灣茶的泡法/冷泡茶泡法/台灣茶的特性與品賞

關於冷泡茶   
-----------------------------

【飲】茶葉新泡法-冷泡茶
.


 


簡單度:<*****>
 
最近小屁家大力推薦冷泡茶,但在Carol的觀念裡,茶不是隔夜就變質了嗎?所以上網查查效果為何,也順便確認正確泡法^_^
 
所謂「冷泡茶」,就是以冷水來沖泡茶葉,可以說是顛覆傳統的一種泡茶方法。無論是上班族、學生、開車族或是登山族,只要有買得到礦泉水,就可以將茶葉置入,放冰箱靜泡若干個小時後,就可以享受既好喝又保健的冷泡茶。以冷水泡茶,味道更香醇甘美,可為炎熱的夏天帶來與眾不同的清爽選擇。
 喝冷泡茶的好處
一、茶葉冷泡後可減少茶丹寧酸因高溫釋出,飲用時可減少苦澀味,增加茶的口感。
二、冷泡的茶葉因人體體溫較茶湯高,帶著香味分子的酮類會在茶湯到達口腔後才逐漸揮發起來更香味更濃盈滿整個口腔,喉韻也更濃重。
三、冷泡可降低茶湯咖啡因含量,可減緩對胃的刺激,因此敏感體質或胃弱者均適合飲用。
四、由於茶葉內豐富的 蛋白質 兒茶素類及 其氧化縮合物等養分未遭破壞,且完全稀釋出來,炎炎暑期,喝冰涼的冷泡茶比其他飲料更有解渴的功效,且製作方便,一舉數得。

冷泡茶泡法
一、 準備器材:綠茶(葉狀),冷開水(或礦泉水),塑膠瓶或水壺等容器。
二、 以冷水,倒入五分之一的茶葉的比例為原則,隨即放入冰箱冷藏。
三、 用任何容器均可,以方便倒出茶湯及茶葉為主。
四、 約四、五小時後(茶葉完全舒展開後),即可倒出飲用,茶味甘醇可口。
五、 未喝完,請即在放入冰箱冷藏,約四、五天不會發酵。
六、 離開冰箱,未冷藏,盡量在兩小時內喝完,回溫後口味較差。
七、 若要回沖,將茶湯倒出來後,在加入些許新茶葉,冷藏即可。
八、 用烘培較重火或輕陪火之金萱茶來浸泡,味甘滑重,口感更佳,此冷泡茶可回沖數次。

建議您
一、 在炎熱的夏天, 以冰冷的冷泡茶自飲或待客,保證賓主盡歡,尤其小孩子喝更健康。
二、 冷泡法,茶葉的〝茶鹼〞(單寧酸等),比較不會被破壞,較無刺激性。
三、 出外運動或旅遊,將冷泡茶置於車上小冰箱內(需置冰塊),要喝隨時有。
四、 若無小冰箱可保持涼度,亦可於茶葉完全舒展開後,放入冷凍庫冷凍,邊溶化邊喝。
五、茶與保健之功效:     
成份含量(乾物中) 生理作用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合物 10~30% .抗氧化。
.抗突然變異。
.防癌、降低膽固醇。
.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
.抑制血壓上昇。
.抑制血糖上昇。
.抑制血小板凝集。
.抗菌、抗食物過敏。
.腸內微生物相改善、消臭。

黃酮醇類 0.6~0.7%
.強化微血管。
.抗氧化。
.降血壓、消臭。

咖啡因 2~4%
.中樞神經興奮。
.提神、強心。
.利尿、抗喘息、代謝亢進。
雜鍵多醣類約0.6%抑制血糖上昇(抗糖尿)

維生素C150~250ppm%抗壞血病、抗氧化、防癌
維生素E 25~70ppm%抗氧化、防癌、抗不妊
胡蘿蔔素 13~29ppm%抗氧化、防癌
菖素皂約0.1%  防癌、抗炎症
氟90~350ppm預防蛀牙
鋅30~75ppm
.止味覺異常、防止皮膚炎。
.防止免疫力低下。
硒 1.0~1.8ppm抗氧化、防癌、防止心肌障害
錳 400~2000ppm
.抗氧化。
.酵素的輔因子。
.增強免疫力。
---------------------------------------------------
 
 所謂「冷泡茶」,就是以冷水來沖泡茶葉,可以說是顛覆傳統的一種泡茶方法。無論是上班族、學生、開車族或是登山族,只要有買得到礦泉水,就可以將茶葉置入,靜泡若干個小時後,就可以享受既好喝又保健的冷泡茶。以冷水泡茶,味道更香醇甘美,可為炎熱的夏天帶來與眾不同的清爽選擇。
 喝冷泡茶的好處:
茶葉冷泡後可減少茶丹寧酸釋出,飲用時可減少苦澀味,增加茶的口感。
冷泡的茶葉因人體體溫較茶湯高,帶著香味分子的酮類會在茶湯到達口腔後才逐漸揮發起來更香味更濃盈滿整個口腔,喉韻也更濃重。
冷泡可降低茶湯咖啡因含量,可減緩對胃的刺激,因此敏感體質或胃弱者均適合飲用。由於茶葉內豐富的蛋白質、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合物等養分未遭破壞,且完全稀釋出來,炎炎暑期,喝冰涼的冷泡茶比其他飲料更有解渴的功效,且製作方便,一舉數得。
 
 


冷泡茶泡法:
準備器材:茶葉,冷開水(或礦泉水),塑膠瓶或水壺等容器。
 冷開水跟茶葉比例以個人口味為原則,隨即放入冰箱冷藏。
 用任何容器均可,以方便倒出茶湯及茶葉為主。
 約四、五小時後,即可倒出飲用,茶味甘醇可口。
 未喝完,請即在放入冰箱冷藏,約四、五天不會發酵。
 離開冰箱,未冷藏,盡量在兩小時內喝完,回溫後口味較差。
 若要回沖,將茶湯倒出來後,在加入些許新茶葉,冷藏即可。
 冷泡茶可回沖數次。
 
 


建議您:
在炎熱的夏天, 喝熱沖茶,或許令人更煩躁,以冰冷的冷泡茶自飲或待客,保證賓主盡歡,尤其小孩子喝更健康。
冷泡法,茶葉的〝茶鹼〞(單寧酸等),比較不會被破壞,較無刺激性。
 出外運動或旅遊,將冷泡茶置於車上小冰箱內(需置冰塊),要喝隨時有,真 正解渴消暑,又方便。
 若無小冰箱可保持涼度,亦可於茶葉完全舒展開後,放入冷凍庫冷凍,邊溶化邊喝,保證心涼脾肚開。
 
 
 
  台灣茶的泡法/冷泡茶泡法/台灣茶的特性與品賞

台灣茶的特性與品賞  
--------------------------------------------------------------------------------
 
  
一、綠茶
特質:綠茶貴在茶本質上的鮮活蔬草香味,且含有相當量未受損壞的維他命C。此外,澄清翠綠的茶湯亦是賞心悅目的要件。
茶具:最好選用內面純白的瓷質茶具,有茶漬的茶具不宜用來泡綠茶。
茶用量與泡法:綠茶因未經發酵,茶中主要成份兒茶素含量減少不多,所以泡茶用量可以比標準泡法(三公克茶葉對150CC水浸泡五分鐘)略減一點,或減少浸泡時間,以減輕苦澀味。 一般以個人杯放入茶葉沖泡飲用。炒菁綠茶可沖泡二至三次,如為蒸菁綠茶則沖泡二次即可。
水溫:80~85度C,溫度太高,苦澀味越強。
品賞:主要品嚐茶葉的新鮮味,每年第一季春茶幾乎均由綠茶當先鋒,讓久候新茶的茶友一解口饞。
 
 


二、條型包種茶
特質:帶有幽雅的香氣與清純的滋味,高級品具有一種天然的蘭桂花香,飲後口齒芬芳,心曠神怡。惟滋味稍薄,沖泡次數較少。乾茶外型條索緊結,色澤墨綠並帶有點狀灰白,好像青蛙皮色者為上品,水色蜜黃鮮豔略帶金黃;台灣以文山地區(坪林、南港、新店、石碇)包種茶最負盛名。
茶具:瓷質、陶質茶壺均可,配上白色瓷杯。以蓋碗沖泡亦可,只是勿浸泡過久。
茶用量與泡法:以3公克對150CC水之比例沖泡。或以陶質茶壺置茶六七分滿,依個人喜好之濃度調整浸泡時間。茶量過多,滋味太濃會掩蓋香氣,所以香氣愈高的包種茶,其用量應比香味並重的包種茶減少10~15%,以使香氣更顯明。
水溫:90~95度C。
品賞:先聞其幽雅的茶渣香氣,透過鼻腔傳達腦際,令人全身爽然舒暢,再淺嚐茶湯頓覺滿口芳香,甘醇潤滑。此種茶著重香氣,香氣愈清純濃郁品質愈高級。
 
 


三、半球型包種茶
特質:以「凍頂烏龍茶」名震遐邇,原產於南投縣鹿谷鄉凍頂高山,今鹿谷鄉一帶所產製者統稱「凍頂烏龍」。近年來名間、竹山、梅山、阿里山、玉山、杉林溪、梨山等地亦產製此種半球型包種茶,俗稱「烏龍茶」。雖名「烏龍茶」其實是接近包種茶的製法。外型條索緊結彎曲,色澤墨綠,水色金黃亮麗,茶湯有著強勁的花香與醇厚的滋味。
茶具:陶質小茶壺配上陶瓷杯。
茶用量與泡法:
標準泡法:3公克對150CC水量之比例,浸泡五分鐘後倒出。
一般泡法:置茶入壺約三分之一 ~ 二分之一量,依茶量之不同或個人需要調整浸泡時間。
水溫:90~95度C,視焙火之輕重,焙火重者,水溫可稍高。
品賞:此茶係香氣與滋味並重,茶湯沈香明顯,其味甘醇,飲後口腔留存之韻味歷久不褪。水色橙黃,可經四、五次之沖泡,是香氣與滋味並重的台灣特色茶。
 
 


四、鐵觀音茶
特質:原產福建安溪,在台灣以台北市木柵指南里所產鐵觀音茶最有名。由純正鐵觀音茶樹品種的茶菁所製成的「正宗鐵觀音茶」,茶葉外形成球狀捲曲,顏色綠帶褐,有白霜,乾茶具沈濃香氣,無火焦味者佳。
茶具:以紫砂陶壺沖泡最能表現此茶特色。
茶用量與泡法:用茶量三至四分滿,依茶用量調整浸泡時間,新茶且緊結如球者可減少浸泡時間。亦可依標準泡法之比例沖泡。
水溫:以90~100度C水沖泡。
品賞:茶湯呈清亮琥珀色,味濃醇厚,微澀中帶甘潤,並有種純和的弱果酸味(由純鐵觀音茶菁所製成者)俗稱「鐵觀音韻」,香氣顯明深沈,回甘力強,喉韻歷久不褪。
 
 


五、白毫烏龍
特質:俗稱「膨風茶」,全世界僅台灣產製,最高級的具有明顯的蜂蜜味,香味屬熟果香,滋味圓柔醇厚,英國品茗家讚美此茶為「東方美人」或「香檳烏龍」。茶葉幼嫩,以夏季製造、具有多量白毫芽尖者為上品。茶的形狀呈現花朵般帶有紅、黃、白、黑、綠五種顏色。以新竹北埔、峨嵋、苗栗老田寮與文山茶區為主要產地。
茶具:以小型白瓷質的茶壺配上小瓷杯為佳。
茶用量與泡法:以3公克茶對150CC水之比例沖泡,依個人口味加減一成亦無妨,但用量過多、茶湯過濃則難以發揮這種茶甘醇芬芳、飄逸典雅之特殊風味。
水溫:約85度C。
品賞:這種茶熱飲品嚐固為一大享受,冷飲因香味質地良好,另有一番風味。泡後不宜久浸,否則會顯出苦澀味,而將果香及蜂蜜味的特質掩蓋。冷飲食可俟茶湯降溫後放入冰箱存放,隨時取用,茶溫稍低時,加入一兩滴白蘭地風味益醇,故有「香檳烏龍」之稱。
 
 


六、紅茶
特質:台灣的紅茶,依茶樹品種不同可分為「小葉種紅茶」與「大葉種紅茶」,小葉種紅茶外形條索緊結尖細,含有白毫芽尖,色澤油黑,湯色朱紅艷麗、香氣清雅具甘醇蜜味。大葉種紅茶是用阿薩姆茶樹品種製造,香強味濃,茶湯強勁有刺激性。台灣中部日月潭地區的阿薩姆品種所製成之紅茶,香味特殊,品質最佳。
茶具:使用高級純白瓷器,茶杯有柄,並附茶杯托盤,能襯托出朱紅豔麗的茶湯,顯示出高貴紅茶的特色。
茶用量與泡法:條型紅茶可採標準泡法(以3公克對150CC水之比),碎型紅茶湯味較濃烈,茶用量應相對少一點。如加料調味或放冰塊冷飲,其用量須比標準用量酌加10%,碎紅茶於加工時經充分揉捻切細,茶葉中之可溶物一沖幾盡,故只能沖泡一次,條型紅茶可沖2 ~ 3泡。
水溫:約90~95度C。
品賞:喜歡清飲不加味者,可選擇小葉種或兩者混合之紅茶。慣於飲用調加牛奶及糖者,可選用大葉的阿薩姆紅茶,冷飲者亦然。另外可添加檸檬、洛神或薄荷等天然植物,使紅茶泡法更多元化。
 
 
 
 


台灣茶的泡法   在茶茗篇已對泡茶要素、觀念多做解釋,本章節是針對台灣高山茶品之泡法再做一個簡單的整理…
--------------------------------------------------------------------------------
 
 本省的飲茶風氣逐漸盛行,一方面是因為茶為一種天然健康飲料,二方面是茶易於買到,也容易沖泡。泡茶和飲茶的方法很多,諸如利用玻璃杯、陶瓷杯、大茶壺和茶藝泡茶的方式。
 一、陶瓷杯或玻璃杯泡茶

為一般人在家中或辦公室中常用之簡便方法,但因茶葉與茶湯一起浸泡,易使茶湯苦澀難喝。 
 


二、大壺茶

比較實用,但要按一定的比率來放置茶葉與水量,一般標準比率為 :
茶葉:水=1:50,大約沖泡5至6分鐘後,把茶湯倒入另外的容器內,再慢慢飲用。
如須同壺再泡,加入開水即可,但宜加長沖泡時間。
 
 


三、茶藝泡茶

茶藝泡茶是比較講究,而具有生活藝術的一種方法,首先得準備一套茶具,包含茶壺、茶杯、茶船、茶盅、茶巾和煮水器等。其沖泡法如下:
將茶葉置入茶壺內,置入量約為壺之1/3—1/2。 (根據茶業改良場的解釋為1/3—1/2,本站認為1/4—1/5即可)
沖入開水,蓋妥壺蓋,第一泡約60秒即倒出,倒茶時應來回倒入茶杯內,以求茶湯濃淡均勻。但常有人將第一泡茶以數秒鐘沖泡後,倒入茶杯和茶盅內,再倒掉不喝,此乃為提高茶壺及茶杯溫度,以促進茶葉香氣的揮發,稱之為「溫潤泡」。
要喝第二泡時,再沖入開水,往後每一泡茶時間應順延15—20秒,即可倒出飲用。
 
 
 


基本認識   1.泡茶的基本認識 2.泡茶濃度意義
--------------------------------------------------------------------------------
 
 文/楊鎮榞
剛接觸泡茶品茗,記量方式講求精確、科學,可以彌補經驗之不足;接觸茶葉的種類越多,得以更精準地瞭解各類茶的獨特風味;常保有客觀的態度,免於虛空誇大之憾。在這裡,容我介紹幾項泡茶人在習茶、泡茶時,應持有的基本觀念和對茶應有的態度。

泡茶量
沖泡出來的茶湯數量拿捏得當,不僅是尊重茶葉、飲茶人的時間,並且也是良好的待客之道。

視人數而定
飲用人數多,使用容積比較大的沖泡器具,才不會有讓人等茶的窘境;茶壺太大,人數少,會有強迫喝茶的嫌疑。
 
視時間而定
剛開始喝茶時,沖泡的茶湯(沖泡出來的茶水,稱為茶湯)要足夠;喝過幾泡茶之後,改用小壺或小杯,不至於使飲茶人肚子撐得太脹。
 
視濃度而定
茶湯濃厚,飲用茶湯量儘量不要過多。
 
茶海中不留殘湯
如果茶海的茶湯常常留存太多,茶湯容易冷。茶湯應儘量趁熱喝,一來是因為溫度高,口中感覺神經容易因高溫而遲鈍,苦澀味比較不容易感覺出來;二來是香氣的表現,在高溫比較明顯;第三是部分茶葉的茶湯,溫度降低以後,容易引起單寧聚合,影響茶湯的入口感覺
 
 


泡茶情境
泡茶時,隨著泡茶的情境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茶葉、大小適中的茶壺,並且沖泡速度配合飲茶人的需求,是泡茶人應有的態度。

喝茶的目的在「茶」時
  這種場面是考驗泡茶人的時候,對於茶葉的選擇、茶具的選擇可以挑剔一些。泡茶的動作應該流暢,不疾不徐,寧願慢也不要快,這樣比較能讓人專心飲茶。言語儘量少,若有,儘量引入有關茶葉的話題而且音量不應太大。沖泡的濃度,除了考慮茶葉特質、飲茶人的喜好之外,儘量濃一點;茶杯小,主要是品味而非牛飲;泡與泡之間的時間拉長,賞茶時間足夠才能完全讓茶的特質表現出來,尤其是茶葉韻味重且悠長的,甚至可拉長到30分鐘以上,當然此時泡茶人就要考慮壺溫的問題。
  部分泡茶人,喝茶是有規矩的,譬如說〝四人開泡、八人開泡〞,例如連泡茶者共五個人,就有一人要在旁邊等著。這是對茶葉的一種尊重和禮儀。泡茶人的坐姿端正,動作文雅,有引導其他喝茶人對氣氛的認同。
 
喝茶的目的在「聊天」時
  這時候茶葉應該列為輔助的角色。沖泡的茶湯量控制恰當就可以了,常常缺茶或茶湯太多,容易讓茶葉的輔助效能降低。選擇茶葉應該符合飲茶人的需求,若其中有人對於某些茶口味不適應的,就不需要將這種茶葉拿出來沖泡;如果有人很喜歡喝咖啡或菊花茶或迷迭香,就請將茶具收起來,沖泡其他飲料,以符合聚會需要。
 
在「喧鬧的環境」中時
  若是環境喧鬧,不論是泡茶者或飲茶者都比較無法專心,茶葉最好選擇「直進直出」的風味,例如香氣野或味道甘醇、厚重者為佳。以烏龍茶為例,可以泡低海拔的茶葉,因為海拔低,陽光量多,香氣、味道比較直接。如果這時候拿出幽雅香氣的茶葉來沖泡,不僅飲茶人不覺得好喝,而且對於茶葉也不夠尊重。講起喧鬧,以小孩嬉戲、電視播放、鄰人高談這三者,居排行榜前三名。
 
在「時間緊迫」時
  時間緊迫,泡茶就得使用快沖快泡的方式,以符合環境需要。我們常常在茶莊(賣茶的地方)或茶農(兼賣茶)那裡可以看到這一情景。要特別注意開水的量,煮水速度若快,沖茶、出茶、倒茶、換茶的速度反而在其次。
 
 


溫度
沖泡溫度,對於茶葉香氣、味道、風味的表現有決定性的影響。對於茶本身,認識溫度是泡茶的首要課題。

購買一支「溫度計」吧!
  首先,必須準備一個100℃或150℃溫度計,以100℃溫度計最合用。如果對於泡茶的技術不好,使用溫度計當作是一個輔助材料非常恰當,學習速度快,不會浪費很多不該走的冤枉路。購買溫度計,可以在化工行購得,一般溫度計,記量不是很準,在室溫之下,溫度計的計量有高有低,所以選擇數值為中間值的溫度計比較恰當一點。若自己有焙茶需要,可以選擇150℃的溫度計,因為市面上小型焙茶機的溫度顯示並非是茶葉的受熱溫度。
 
你能掌握傳說中的「沸點」嗎?
  氣壓改變,沸點溫度也隨著改變。一般以為水沸就是100℃,這個方便觀點在於泡茶來說非常不適用。茶葉的香氣非常細緻敏感,溫度稍微差一些,可能有很多香氣物質就無法顯現出來。100℃是使用純水,在一大氣壓(1013.6mpa)底下,才會是100℃。或許有人會以為沸點溫度應該不會差很多,事實上,夏天的水沸溫度,很難超過96℃,常常會有連續幾天,沸點在92、93附近徘徊(台中)。所以注意水沸的溫度非常重要。脫離溫度計的自我訓練,是常常看氣象圖,會得知氣壓值,參照天氣的狀況,掌握住訣竅,大概就很快得知沸點溫度大約多少。下雨天氣壓不一定低,下冬雨的日子,有時氣壓會高過一大氣壓。
 
習茶時,用「溫度計」可恥嗎?
  另一方面,如果不讓水全沸,小沸、中沸的溫度也跟氣壓有關。所以,為求保險,使用溫度計來測量室溫、水沸溫度、沖泡茶葉的溫度、茶海裡茶湯的溫度,在學習上,有其必要。
 
煮水壺的干溫度啥事?
  煮水壺的開口大,出水速度可以很快,溫度喪失的量少;煮水壺的開口小,出水速度慢,溫度會降低很多。在沸水溫度100℃的狀況,將沸水注入茶壺中,茶壺的溫度大概只剩下85℃不到。如果出水很細(出水量速度慢),溫度可以降到80℃以下。從煮水壺倒水的出水量,會影響茶葉的沖泡溫度。
  煮水壺的開口大小也會影響沸水倒出之後的溫度,所以如果常喝的茶葉溫度需要較高,煮水壺的選購就需要選擇開口較大的;如果泡一般的烏龍(或包種)溫度不需要太高,煮水壺的出水口選擇細長者佳,不需要浪費太多心力去控制出水量。
 
沖水高低也會影響溫度?
  煮水壺將沸水倒出的位置,如果與紫砂壺的距離高,叫做「高沖」,溫度喪失比較多;反之稱為「低沖」。如果需要較高的溫度,一手持著紫砂壺壺蓋,一手將沸水低沖倒入紫砂壺中,水倒完馬上將壺蓋蓋上,這樣比較不會喪失太多溫度。
 
茶壺的壺壁、壺口、材質影響溫度嗎?
  泡茶茶壺的壺壁厚薄,對泡茶溫度也有顯著的影響。不溫壺的狀況下(壺的溫度為常溫),壺壁厚的壺,水溫降低比較快,因為壺會把熱量帶走。溫壺兩三次,再倒入沸水,水溫可以保持較高。泡與泡之間的停頓時間也會降低壺溫,如果選用壺壁厚的壺,壺溫降低速度慢。所以,壺壁厚,要讓壺內的溫度升降比較難。反之,壺壁薄溫度的升降比較容易。
  泡茶的壺,壺口比例大,在泡與泡之間,溫度降低速度快。容易燙熟的茶葉,選擇壺口大的壺來沖泡較理想。
 
如何降溫?
  降溫的方法除了使用細水高沖的方式之外,可以將茶壺的壺蓋跨在茶壺口,沸水沖淋壺蓋再進入茶壺內,可以得到顯著降溫的效果。或者將沸水倒入茶海,然後再倒入茶壺,這樣的降溫一般使用在泡茶溫度不可太高的種類,例如青潽洱、綠茶、白茶、白毫烏龍…。
  除了茶葉本身條件以外,如果茶湯太澀,表示沖泡溫度太高,而且澀味太強烈,茶湯難以入喉,嚴重破壞茶葉的美。儘量減低茶葉的澀味是執壺者應有的能力,但失去應有的風味而求其不澀,不免因小失大。
  泡與泡的時間短,壺溫會隨著泡數增加,也就是說,第五泡的壺溫會比第二泡的壺溫高。
  水沸之後,煮水壺不繼續加溫或保溫,同樣能使溫度漸漸降低。
 
 


茶湯濃度與浸泡時間
置茶量多或者是浸泡時間加長可以使茶湯更為濃厚,但是兩者所產生的濃厚狀況不一樣:

置茶量多,對於茶葉內容物的萃取,是從茶葉表層到內部一層一層慢慢來,分多階段進行;浸泡時間加長,每一泡萃取的層次比較多,但是沖泡次數縮短。
浸泡時間長,茶湯較為濃稠,但是也容易出現苦味。苦味如果不會慢慢轉為甘甜時,盡量將沖泡時間縮短。
在茶壺注入沸水時,茶葉內容物快速溶解出。在茶水倒出之後,縱使盡力將茶湯倒乾,茶葉表層仍舊存有一層水膜。所以還是在沖泡狀態,只不過萃取速度比較緩慢。一般而言,不耐久浸的茶葉,應儘量將茶湯倒乾,但動作不宜太粗魯。需要久浸的茶葉,通常需要在茶壺內留一點水,例如發酵度夠高的潽洱茶。

為了使沖泡時間較為精確,可以使用計時器。但是使用計時器有點不雅,可以利用其他動作來計時(例如燙杯),但也不能太明顯,顯得做作更為不雅。有時看到執壺者在把玩其他物品,可能就是在拿捏沖泡時間。
 
 


考慮沖泡時間與溫度的關係
如果茶葉需要高溫才能表現出特色,但是高溫久浸卻容易出現苦澀味,甚至被燜熟,所以當茶湯倒出之後,應當適度降低壺內溫度。烏龍茶葉採摘較嫩,茶湯入口比較軟、甜,但是通常不耐高溫久浸,所以茶葉泡開九成之後,茶湯倒出,可以將壺蓋半開或不蓋壺蓋以降低壺溫。當然,若是茶葉易被燙熟,就必須使用茶針探入壺底將茶葉撥開呈現縫隙,讓空氣得以對流,水蒸氣便會快速帶走熱量。

置茶量多,壺溫升降較為困難。

置茶量多,高溫沖泡,當茶湯倒出之後,茶葉內容物照常釋出。如果需要降溫(壺溫),若是紫砂壺的開口不夠大,降溫速度不夠快,可以考慮使用蓋杯。若是不降溫,趁著茶葉釋出的內容物不多時,倒入沸水,繼續下一泡。這種沖泡方式,沖茶、倒茶的速度快,一般選用較小的茶壺來沖泡,以免茶湯量過多。
 
 



茶湯好不好喝,茶葉本身最重要,其次是溫度,再其次是置茶量與浸泡時間,再來就是水的問題。

一般認為,地下逕流(包括泉水、井水)的水質好,事實上,也要參考此一地下逕流流經哪一類的岩層。泉水、井水甘甜者,不一定適合沖泡茶葉。有時候,自來水沖泡茶葉比部分的礦泉水表現較佳。所以,對於水的選擇必須同時用幾種不同的水,同樣的容器,同時沖泡同一種茶葉來比較,應當可以選擇身邊容易取得而比較適當的水來沖泡茶葉。
 
適合沖泡茶葉的泉水、井水,煮水壺不容易產生鍋垢。
 
到郊區遊憩,泡茶的水,寧願自己帶,儘量不使用河水。
 
水開了之後,水中溶氧量大幅度降低。最佳的方法,是控制不讓水全沸,可以保有較多的水中溶氧量。在實際操作上有很多困難,一般都會讓水全沸了之後再降溫。如果使用溫度計或者是自己對於水溫很熟悉,而且茶葉沖泡不需太高的溫度,便可以避免此一疏失。在水全沸之後,利用水與器物的衝激,例如高沖,或甚至加上一個壺蓋當成被衝激物,可以增加些許溶氧量。尤其是綠茶、白茶類,水中溶氧量需求高,所以不僅水未沸,而且加上細水高沖,然後分兩三次沖茶,可以得到更佳的口感。
 
 


茶葉(以台灣的青茶系為例)
台灣的青茶系,採摘的部位是剛展開的對口葉,其有老嫩之分。加上部分生產少量的茶葉有採摘芽的部分(例如白毫烏龍的一心二葉),總共可以分成芽、嫩葉、老葉,三個部分。

如果茶葉有帶芽者(一心兩葉或一心多葉),香氣、味道的表現比較細、鑽、柔、韌、豔,變化起伏大。沖泡溫度高,容易使澀味跑出;溫度太高,容易將茶葉泡壞,在茶湯的表現上,就不那麼活潑。

茶葉完全展開才採摘,我們稱之為老葉。事實上不能算是老葉,應該是剛成熟的葉片。如果茶樹吸收紅光量足夠,成熟葉香氣、味道的表現會比較直接,通常是香氣夠、韻味足(回甘悠長)。茶葉泡完之後,檢視茶葉,不會一捏就爛。如果沖泡溫度高,容易將茶葉應有的風味泡出,在苦澀可以耐受的範圍裡,盡量用高溫沖泡可以讓茶湯有較佳的表現。

茶湯軟、甜,或者是茶葉泡完之後茶葉一捏就爛,很可能是採摘較嫩的茶葉。沖泡溫度太高,會將茶葉表皮煮熟、燜熟。所以應適度降低沖泡溫度,但以足以表現茶葉的溫度為宜。較嫩的茶葉,如果茶樹生長良好,茶湯具有陽剛且陰柔的氣息:香氣雖然直接,但亦具變化;滋味不僅柔韌,且回甘可期。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eryou&aid=71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