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28 20:57:51瀏覽1056|回應0|推薦0 | |
第3章清朝的覆亡
一、義和團與八國聯軍
義和團興起背景:仇洋反教的排外氣氛
1.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對中國持續不斷的
侵略 →朝野仇視洋人的情緒高漲
2.清末基督教傳入中國後,部分傳教士和
教民專橫跋扈→ 民教衝突
→引起一般民眾的反感,各地因而時常
出現燒教堂、殺傳教士的「教案」
義和團性質:民間的宗教團體:源出白蓮教
號召群眾:以法術號召群眾,自稱可以神靈附身,刀槍不入
活動範圍:興起於山東(義和拳),不久轉往天津、北京一帶發展
後來受到排外情緒的影響,逐漸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開始仇殺洋人。
八國聯軍
起因
1.社會充斥仇洋反教的排外氣氛
2.慈禧太后默許義和團焚毀教堂、日本使館書記
官被戕、德國公使克林德遇害、殺害教民
時間
光緒26年(1900)
經過
1.慈禧主動向各國宣戰
2. 英、美、法、德、俄、義、日、奧八國組成聯軍,攻陷北京
3.慈禧與光緒逃往西安,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掠走不少珍寶。
4.東南各省因與各國商議「東南互保」辦法,才免於戰火波及(提出者: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
結果
光緒27年(1901),中國被迫與各國簽訂辛丑和約
辛丑和約: 十二款
1.賠款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分39年由關稅
抵付,連利息合計,約十萬萬兩
2.拆除大沽及北京至出海口的炮臺
3.派親王大臣分赴德、日謝罪,並為德使建碑
4.禁止軍火進口兩年
5.允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使館等地區,
→使得北京門戶洞開,嚴重影響國防安全
6.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二、庚子後新政與立憲運動
庚子後新政(光緒27年~~31年)
背景:八國聯軍後,慈禧太后為挽回人心,,宣示變法
開始時間:光緒27年(1901)
庚子後新政改革內容:
1.與戊戌變法的措施雷同
2.比較重要的措施:
A.廢除八股文(光緒28年)
B.光緒31年(1905),正式廢除實行一千三
百多年的科舉考試制度
一、調整機構:裁併各冗閒與職權重複的機構,設立商部監管農工路礦。設立學部、巡警部
二、編練新軍
三、振興實業
四、興學堂廢科舉:光緒27年詔令各省書院一律改為學堂,鼓勵公自費出國留學。光緒31年廢除科舉考試制度
立憲運動背景:
1. 日俄戰爭,日本戰勝
A.時間:光緒30~31年(1904~1905)
B.起因:爭奪中國東北的權益
C.結果:日本戰勝俄國,其勢力進入東北。
2.朝野人士認為日本戰勝的原因是實施君主立憲體制
,因而要求清廷立憲
時間:光緒32年(1906)下詔預備立憲
內容:宣統3年(1911)四月,裁撤舊有內閣及軍機處,
清廷成立責任內閣,以奕劻為總理大臣,閣員多為皇族
,故被批評是皇族內閣,不合君主立憲公例。
立憲派人士大為失望,乃轉而支持革命
三、革命運動的興起
背景:末內憂外患,知識分子紛紛尋找救國的途徑
改革派:主張實施君主立憲
革命派:則主張推翻君主體制,建立民主共和國
最早主張革命的領導人物:孫中山
四項富強綱領:光緒20年五月,孫中山曾上書李鴻章,
提出: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李氏未予接納。
建立興中會:
A.成立時間:光緒20年(1894)
B.成立背景:孫中山受到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刺激
C.成立地點:夏威夷檀香山
D.興中會誓詞: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 合眾政府
建立同盟會:
A.成立時間:光緒31年(1905)
B.成立背景:興中會結合其他革命團體,成立中國革命同盟會(簡稱同盟會)創辦民報
C.成立地點:日本東京
D.綱領:揭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目標
革命行動:
1.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人積極展開革命行動
2.宣統3年3月29日(西元1911年4月27日)的「廣州黃花岡之役
」最為壯烈。(青年節)
3.革命活動雖然屢受清廷打擊,卻也逐漸獲得社會的支持與同情。
四、武昌起義
時 間:宣統3年(1911,辛亥年)
導火線:鐵路國有政策引發保路運動
1.強行將民間集資興建的粵漢、川漢鐵路收歸國有。
2.原先投資鐵路的士紳因利益受損而反對,其中
以四川省的抗爭最為激烈
(湘、粵、川、鄂紳民群起抗爭,組織「保路同志會」。請願不成,演變成罷市罷課)
過程:
1.清廷調動湖北軍隊進入四川鎮壓保路運動
2.湖北守備空虛,革命黨人乘機在8月19日(陽曆10月10日)發動「武昌起義」
(又稱辛亥革命)
3.武昌起義成功後,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清廷保有直隸、山東、河南及東三省)
中華民國誕生 (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1.民國元年(1912年)元旦
2.響應革命的各省代表在南京成立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由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