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出現第三撥移民高潮 中堅階層集體流失
2010/06/05 00:23:55瀏覽369|回應0|推薦1

  各種數據表明,自上世紀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兩撥移民潮以來,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第三撥移民高潮在進入新世紀的十年中已成愈發洶湧之勢。不同於第一撥混雜偷渡客的底層勞工和第二撥國門初啓之時的"洋插隊",新世紀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組成。高端群體、龐大數量和趨勢化發展構成了不容忽視和必須面對的問題:中國是否正在經歷社會中堅階層的集體流失?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移民國,目前約有3500萬華人散居世界各地。

  北京買房,不如移民?

  中國社科院《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

  2010年4月北京車展上,一則移民廣告打得相當煽情:在北京買房?不如移民吧!

  這條廣告背後心照不宣的潛台詞是:在二套房購買門檻提至史上最高,北京二環以內一手房價每平方米均價仍死守3萬元時,仍未從金融危機中恢復的美國,已開始推行EB-5類簽證,吸引各國有錢人入籍,最低投資50萬美元(約人民幣342萬),即有資格申請美國綠卡。“理論上,居住二環以內的北京人民都具備了移民美國的條件。”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機構協會會長齊立新說。

  美國國務院最新公佈資料顯示:2008年10月—2009年9月的上一聯邦財政年度獲批的EB-5類簽證移民總數,已從2008財年的1443人升至4218人,其中七成左右主要來自中國。齊立新說,投資移民成功率高的國家分別為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其規定投資門檻分別為40萬加元(約235萬人民幣),80萬澳元(約454萬人民幣),150萬新元(約962萬人民幣)。

  加拿大移民局數據顯示:2009年,加國投資移民全球目標人數為2055人,中國大陸的名額占了1000名左右。以投資起步價40萬加元(約235萬人民幣)計算,僅2009年,即使只按“門檻標準”計算,從中國流向加拿大的財富至少23.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一座世博會中國館。

  事實上的財富轉移遠遠高於以上粗糙的估算。2001年申請移民加拿大時,馬舒(化名)辦理的是技術移民,盡管彼時身為廣州某公司高管的他資産已達上千萬。“投資移民門檻很高,不是說你口袋有三百多萬就能移民加國了,還必須僱用一定數量的當地僱員,每年有一定銷售和利潤額度。”

  在相對少數的投資移民之外,技術移民是一個更為龐大的群體。齊立新告訴記者,近十年申請各國技術移民的數量與投資移民相比,大約為20∶1。

  這意味着,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體面、收入頗豐的中國中産精英同時向加拿大移民局遞交移民申請。

  “分數有可能達標的人才基本素質為碩士以上學歷、精通英語,3-5年以上工作經驗,”馬舒說,“就是中國的中堅分子。”

  馬舒只是龐大的“中堅分子”群體中的一個。據統計,2009年度,中國移民加拿大共2.5萬人;移民美國約6.5萬人;2008年度移民澳大利亞約1.6萬人。

  在加、美、澳三大主流目的地之外,香港、新加坡和異軍突起的中北美小國也同時在吸納大量中國大陸移民。

  2007年,中國社科院發布《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示,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的同時,中國流失的精英數量也居世界之首。

  他們在尋求什麼?

  優質的教育,健康的環境,安全的食品,規範的法律,甚至身份的象徵,都對移民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尋求安全感、為孩子謀求優質教育,是所有受訪者移民的前兩條理由。其中一名受訪者是身家數億的溫州商人。2009年,他開始將中東的生意轉移至美國,通過投資一座中美貿易城,投資移民。他坦言越來越不喜歡每周有四天時間得在外應酬、打點各路官員、 朋友,嚮往“公私分明的生活方式,把更多時間留給老婆和孩子”。

  在他的圈子裡,移民甚至成為身份量級的標識。他們將之稱為“抄捷徑”,即用過去20年裡迅速積累的財富,支付轉型期的中國所付的或忽略的代價:規範的法律、孩子的教育、高福利、低征稅點、低遺産征稅、健康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免簽多國護照的便利等。

  他的同齡人中,許多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父輩、親友偷渡歐洲,有的為了入籍還加入法國外籍軍團,“現在輪到我想出去了,”他說,“但已經跟他們那批移民不一樣,我們有了更多選擇。”

  另一個低調得近乎隱秘的移民群體常人無法輕易接近。公開資料顯示:加拿大的多倫多和魁北克是華人富豪移民的首選地。而在澳大利亞,華人富豪的首選地是悉尼與墨爾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已經明確將吸引華人富豪作為移民政策的重要考量依據。而對於這些新富階層來說,財産的安全則是他們最大的需求。

  新加坡在過去幾年也成為國內富豪青睞的理想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遺産稅,令該國對國內富豪的吸引力加大。與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對移民沒有居住時間的限制,因此許多獲得新加坡綠卡的中國富豪仍可以持續在國內經營企業,這點也對國內業務存續的企業傢具有很大吸引力。許多國內富豪都在新加坡烏節路(屬於商務中心)購買公寓房,或者是聖淘沙購買別墅,形成新的生活圈。(From 鳳凰衛視)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yuen&aid=40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