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9/04/26 00:03:00瀏覽7676|回應7|推薦141 | |
農曆春節前後,台北官邸花園都有鬱金香花展,婀娜多姿的各色艶麗鬱金香,吸引滿滿人潮,摩肩擦踵,人比花多,通常一旁的花房也都會展覽各色蘭花,可是常會被參觀者忽略;2004年開始,位在台南市後壁區的蘭花生物科技園區,每年也會舉辦國際蘭花展,但知名度、參觀人數似還比不上台北的鬱金香花展。
梅蘭竹菊是所謂花之四君子,以梅的迎寒而開、傲霜抗雪、堅忍不拔,蘭的空谷幽香、與世無爭、謙謙君子,竹的修長挺拔、剛直謙遜、不亢不卑,菊的恬然自處、不趨炎勢、傲然不屈,分別代表傲、幽、堅、淡的氣質,是中國文人崇高氣節的象徵,常作為畫作的主題;而春蘭、夏竹、秋菊、冬梅隨季節之遞嬗,接續上場,也代表四季。
梅蘭竹菊,我個人偏好蘭花,但蘭花與其他三種比起來,文學上的名氣顯然相對小,因為老少咸宜,能讓人朗朗上口的詩詞或名句最少;像梅花有唐朝王維的「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也有宋朝盧梅坡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竹則有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加持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菊有晉朝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歷朝歷代,蘭花似沒什麼能讓人朗朗上口的著名詩詞;直到1960年代,才有陳之藩「失根的蘭花」一文,文章内的一段是這樣寫的「宋朝畫家鄭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土,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形枯萎了」,句子其實還有些八股。
陳之藩是很多四五年級生的偶像,本人其實也是他的粉絲,他是英國劍橋大學電機哲學博士,雖然是電機專長,但也寫的一手好散文,清新雋永,他的幾本散文集「旅美小簡」,「劍河倒影」,「在春風裡」,都是那個時代的暢銷書,在電機及文學,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且他的「旅美小簡」中〈失根的蘭花〉,早在1960年代,就已入選初中國文課本,後來同一散文集中的〈哲學家皇帝〉、〈釣勝於魚〉兩篇,與「在春風裡」中〈謝天〉、〈寂寞的畫廊〉兩篇,多次入選兩岸三地的中學國文課本,相當有知名度。
約莫1973年我大三時,陳之藩當時短暫任職軍方的中科院,他有次來學校演講,講的題目是什麼早都忘了,只記得他說的一則笑話,是他與院內一位有些白目的祕書之對話。 陳: 我是陳之藩。 祕書: 是國文課本裡那個陳之藩? 陳: 是啊 ! 祕書: 那你怎麼還活著?國文課本裡的作者不是早都不在了? 蘭花的知名度因陳之藩散文提高多少不得而知,至少知道蘭花的根是氣根;當然個人喜好各有不同,梅蘭竹菊也各有鐵桿粉絲,至於那個勝出? 可能一時也不易分出高下;梅花雖然現在是國花,其實過程也是一波三折,不是很順利;雖早在民國18年二月的國民政府公報就公佈,採用梅花為徽飾,主要是當時鑄造國幣考量,原定當年三月,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中討論國花案,但與會代表在梅、菊、牡丹中爭執不下,不了了之;此後就發生918事變、128事變,抗戰勦匪,國府播遷來台,情勢動盪不安,國事如麻,就也沒再討論這種相對不急的事;梅花其實是國府搬遷到台灣一段時間後,情勢較安定,民國53年才由行政院會核定為國花;那時還是威權時代,老蔣說了算,否則現在可能也不易定案;像大陸的國花就在梅花與牡丹,及蘭、荷、菊之間,爭執多年,未有共識,至今仍懸而未決。
清朝慈禧太后當政時,曾將牡丹定為國花,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後,並未制定國花,雖然有資料說,老毛本人心儀梅花,但社會上也一直有將牡丹定為國花的呼聲;1990年代中期,大陸全國花卉協會,舉行了一次國花評選,結論是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春夏秋冬四季代表花卉;但這一結論只止於全國花卉協會的公告,並未進入正式立法程序,所以大陸至今仍沒有法定的國花;2007年3月,62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共同簽名建議,希望能在當年的全國兩會中確定梅花、牡丹為中國雙國花,但最終仍是功虧一簣;大陸還是共產黨一黨專政的體制,都還有這種情形,更何況民主制度下,民粹嚴重的台灣,要達共識,勢必更難!
每個人對梅蘭竹菊的喜好,可能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各色蝴蝶蘭,像春天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唐 杜牧《和令狐侍御賞蕙草》 尋常詩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繞欄今更為何人。 宋 梅堯臣《蘭》 楚澤多蘭人未辨,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惟取芳馨襲衣美。 宋 蘇轍《蘭花》 李徑桃蹊次第開,穠香百和襲人來。 春風欲擅秋風巧,催出幽蘭繼落梅。 宋 楊萬里《詠蘭》 健碧繽繽葉,斑紅淺淺芳。 幽香空自秘,風肯秘幽香? ▲大阪帝國飯店拍到的虎頭蘭。 ▲▼洋蘭 ▲▼▼仙履蘭 宋 朱熹《蘭澗》 謾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 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香到晚清。 ▲▼▼蝴蝶蘭近拍。 元 揭傒斯 《秋蕙》 幽叢不盈尺,空谷為誰芳。 壹莖寒雲色,滿林秋露香。 元 張雨《仲穆墨蘭》 滋蘭九畹空多種,何似墨池三兩花。 近日國香零落盡,王孫芳草遍天涯。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