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2 18:13:52瀏覽1447|回應0|推薦4 | |
聽身邊的朋友在對人品頭論足的時候,曾經聽過一句話:「這個人你看他(她)的氣質看起來還不錯,但一開口就壞了。……」這種情況在《假如你能看穿我的心》這本書裡也提到類似的例子:有家公司在面試公關助理,主試者有感而發的說:「有很多女性打扮體面,應對的身體語言也不賴,坐姿也中規中矩……接著,她們一開口,一切就每況愈下。」 我們喜不喜歡一個人,聲音顯然十分重要。在書裡作者詹姆士•柏格就強調:「我們的潛意識知道哪種聲音討我們喜歡。」本書的推薦者,也是聲音訓練專 家黃經宙 老師也主張「人的聲音是有表情的」。「聲音的表情」其實也就是1971年UCLA教授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提出的「55-38-7」模式中裡的「38」。38指的就是「任何溝通訊息中,38%的意義衍生自談話的非言語因素(聲音面),即話語傳送的方式,包括:語氣、聲調、速度」。在人際溝通中,說話的內容當然重要,但是我們的第一目標是至少讓人家「想」聽我們說話。 說話的聲音面也會決定你說的話有沒有「營養」 說話的「營養」元素,在談判桌上是輸贏的關鍵。像《先說「不」,贏一步!》這本書裡面,讓談判專家吉姆•坎普(Jim Camp)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美國總統雷根那自然純熟的動人發言,而這全因為他那刻意不疾不徐的語調、如祖父般慈愛的微笑,以及低著頭羞澀的模樣。他非常十分善於此道,即使是當他作出最強硬的施政聲明時:「戈 巴契夫 先生,拆除這座圍牆吧!」 吉姆•坎普認為:「真正自在又自信的談判高手,其行為舉止都會像是個好人。」他有段時間指導美國中西部一家大企業董事長,當時這家公司正與一家汽車製造商的談判陷入爭論不休之戰,而對方的談判團隊幾乎是尖酸刻薄型的。歷經幾次相互叫囂的會議後,坎普建議這位董事長再回談判桌上時,把說話的音量降低,降到很低、很低,低到對方那群火藥味十足的人,必須要非常專注才能聽得見。而且過程中他的團隊還不能受到對方提高音量的影響。說話一輕聲細語,連肢體動作也會溫柔許多,就這樣,那場談判開始有進展。 若你說的話有營養,能夠滋養對方,讓人放鬆、感覺自在,也就能讓對方相信,你確實有把他們的話聽進去,而且非常重視他們所說的。坎普說:「說穿了,說話有營養就是另一種讓對方感覺OK的方法。」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