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紅高粱家族》的女性格局昇降 感謝電小二推薦首頁 張鳳
2012/10/13 15:20:06瀏覽947|回應24|推薦114

此一相片摘自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 不妥請告﹐立刻取消

與講座教授汪悅進談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紅高粱家族》的

女性格局昇降                                                          張鳳

登上美國世界日報部落格首頁
http://blog.worldjournal.com/pages/home
精采圖文和名家部落格


       為莫言中國首位鄉土作家榮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欣喜﹐

將我在哈佛從80年代末就讀莫言小說﹐又聽好友們﹐講座教授王德威及其

導師劉紹銘教授諸位論介啟發...屢次研討﹐先以在下與哈佛大學藝術与建築

史系洛克菲勒講座教授Abby Aldrich Rockefeller Professor of Asian Art 

汪悅進教授談論《紅高粱家族》的女性格局昇降  文章片斷﹐分饗諸位﹕

   [  由於經歷...,大陸文學藝術界急於把人性強調起來,如吳天明的             《人生》,其中特寫婚禮場面,鏡頭裡,紅紗巾上﹐淚珠在燈光中煜煜             閃爍,情感之震撼……,並將觀眾視角帶進內心的探測,如:謝晉的              《天雲山傳奇》,運用三個女主角多視角觀點來敘事,這在西方如歐森‧          威爾斯……等,甚至台灣的侯孝賢都早已用過!


   可是,整個大陸電影界,卻感覺新鮮,就蜂擁而上,盡量運用這些手法…
終於到大家都覺得需要整理思緒,對這種閃回跳接厭煩,不願再濫用的時刻,
就出現了走回現實的影片如:吳貽弓拍了改編自台灣名作家林海音作品的
《城南舊事》及鄭洞天的《鄰居》,都是講求情調、意韻,把生活慢悠悠地
展開,節奏舒緩娓娓道來……


  接著新一代的導演,又意識到上述電影,尚欠缺理性批判,須再提昇,
就出了像陳凱歌的《黃土地》,吳天明《老井》……,後來張藝謀拍了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原著《紅高粱家族》~後皆以《紅高粱》稱…

     
    莫言的《紅高粱》以粗獷狂放的風格,張藝謀的電影詮釋﹐先贏得西柏林
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後,格外引起海內外的爭議,汪悅進也興味高昂地做了仔細
的研究分析﹐《紅高粱》總體看來是以追求男性豪壯的姿態出現,但檢視其
內在的含意卻是糾結複雜……
  

      在中國傳統裡,除了陰陽之說﹐及既有的男尊女卑的倫理規範,不可忽視
的處於統治地位之王權,又與男權呼應,發展出一套中國人的「女(柔)性
哲學」之主張以柔克剛。他用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的話:「中國人的
心靈的確有很多地方是近乎女性的。」而西方女權批評理論中,所指的女性
少一器官的「缺陷」,成為象徵語言的缺陷,在中國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
這種「女(柔)性哲學」顯得男性有了缺陷,翻點古代人物,完美的男性,
似乎無一不帶脂粉氣,豪勇的男子成了有缺陷的可愛,如《水滸傳》中的
魯智深、李逵等。


  古代的騷人墨客,總愛以香草美人自喻,但是,這種崇尚「女性化」─
使男性佔據了女性意識空間,當男詩人以女詩人的聲音出現,如曹丕寫出:
「賤妄煢煢守空房……」這類句子時,女性連做「被思念對象」的地位都
沒有了,女性地位自然不能提高。


  在戲劇文藝的傳統上,這種文弱青年、白面書生……,似乎只有女性才
能表達,所以有女扮男裝的越劇……等,到了中國近代,又淪為半殖民地的
東亞病夫﹐所以一直到1980年代,這種「奶油」小生的形象,還是難以擺脫
,他舉出早期的好萊塢默片「殘花淚」為例,來說明中國人的民族性﹐給
西方的印象也是柔(女)性的。


  1980年代初期,後來擔任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的沙葉新,寫了一齣
盛演不衰的劇本,「尋找男子漢」,隱現當時社會的焦慮感,迫切渴求脫出
那種陰柔受壓迫的審美趣味(那時政治象徵的意義相當強),先是帶異域性
(學日本……)的沉默性格,深鎖重眉,不苟言笑,豎著風衣領的男性形象
出現了……,當大家對這種做作拙劣的形象看膩了,《紅高粱》應時而生,
為中國電影文化和文學都豎起一里程碑。


  《紅高粱》,將驃悍陽剛的男性形象予以肯定推崇,汪悅進引羅蘭‧巴特
的看法:「任何文字只不過是鋪天蓋地巨大意義網路上的一個紐結;它與四周
的牽連千絲萬縷……」莫言或張藝謀的「創作」亦然,可以尋覓到諸多歷史的
回聲:粗獷的「我爺爺」,就似《水滸傳》中英雄豪傑的重視;另外,也打破
了狂飲在中國歷史上承受道德譴責的傳統。以往狂飲常常是誤國、做惡的原因
──狂飲代表對繁文縟節的越規、對超驗境界的追求,《水滸傳》對狂飲之後
的故事,做過戲劇誇張,如武松打虎……。有趣的是:在中國不狂飲似乎就
無法成就「男子漢」,《紅高粱》在這種意義上,既依附於舊有觀念,如

祭酒神歌中所述:
  「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嘴不臭…
一人敢走青殺口……敢見皇帝不叩頭…」


  對傳統似有批判,但又將其意義狹隘化了,《紅高粱》中以贊頌紅酒,將
一切的母題都聯繫起來──紅色的花轎、喜帳,紅色的背景;鮮紅的血,鮮紅的
落日,把激情視覺化;似乎融入一點兒西方的價值觀念──尼采是贊頌酒神的。


  《紅高粱》也是巴赫汀M. M. Bakhtin的嘉年華會Carnival式的狂歡理論,
電影化的再現,瓦解既有的次序、喧鬧、變形,使一切東西都不絕對化,如:
頭上嫁麻瘋病人的婚禮是沮喪的,迅速就變幻成戲謔的顛轎舞……。祭酒神的
嚴肅莊重,又被「我爺爺」的闖入衝著酒缸撒尿而褻瀆;女主角麻瘋丈夫死後,
她勸幫工留下,叫大夥直呼她「九兒」而不稱「掌櫃的」,瓦解了現有次序;
當土匪包圍酒坊,該是扣人心弦的動作片場景,卻以中景的醉漢「我爺爺」倒叉
二腿,倒在酒缸裡「喂啊」胡唱,這亦莊亦諧的手法,同時出現於一個場景,就
益顯其嘲弄之意味;結局女主角中彈悲劇性的死亡,卻又被聲道上的喜慶音樂所
摧毀,閃失了可能的悲壯!


  《紅高粱》對於病弱的嘲諷,由顛轎詞開始,再到麻瘋病人抽水煙的萎靡,
還有觸目驚心的剝人皮場景都反映出來,在剝人皮一場中營造出達爾文式「優勝
劣敗」的殘酷世界,以期觀眾由讚賞陰柔的傳統中覺醒;也對魯迅先生在

〈吶喊〉自序中所嘆:「……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為日軍斬首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者,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予改變精神的是……,當然要推文藝……」以及後來魯迅在〈阿Q正傳〉及〈藥〉中所批判的那種對他人受難麻木不仁,視暴力行為為視覺快感的病態觀眾心理,有直覺的把握或暗含批判。
  

       「紅高粱」一片周而復始的模式是:男人劫女人,女主角至少經歷了四『劫』:一開頭,由視覺敘事言──九兒是被轎夫們抬(劫)去的一個不樂意     的新娘;其次是遇到高粱地搶劫未遂的蒙面漢;第三次是被『我爺爺』在紅       高粱叢中的『強佔』;甚至當『我爺爺』回到酒坊,將九兒打橫夾抱而去鑽進屋裡的場面…,均可視為形象上的搶劫象徵。
  

       這表面看,莫言﹐張藝謀是想強調男性秩序和統治的,但汪悅進認為由於   電影內在的敘事與銀幕形象的限制,而導致不同的結果。


  「紅高粱」並非按傳統通俗劇的發展來舖陳故事,恰恰相反地──九兒每次
遇劫,都鎮靜自若!從她面對半路殺出的蒙面強盜之場景來說,透過電影鏡頭   語彙,典型的正打鏡頭,是對九兒面無懼色的靜止特寫,接著反打鏡頭是由九兒的視覺角度,看出的蒙面漢子,她目光上下游移觀察這漢子,蒙面漢劫新娘,視覺上的鑄造,常常如攝影機仿照漢子的視線來打量新娘,而《紅高粱》卻將主觀意識放在九兒這邊。鏡頭再回給她,仍是對她從容不迫的描寫,當漢子一把摟住九兒穿著紅繡鞋的腳,她突然「噗哧」一笑,出人意表地將雙方較量的角力逆轉,汪悅進引用他的譯作──羅蘭巴特的說法:「往往被搶劫的對象成了戀愛的主體,搶劫主體(我),成了戀愛的客體。」汪悅進表示此刻攔路漢子是否搶劫者的寫照,倒在其次;一對陌生男女,初次面對面,男人想得到這女人的力量,透露出薄弱感和不自信;做為被劫女性的九兒,反而成了一個有喜怒,有欲求,大大方方的「我」!


  中國女性在傳統的道德焦點上是:常受譴責的代罪羔羊,冶蕩的誘惑者如   妲己、楊貴妃;但在藝術鑑賞的風格層次上,又是被男性主觀意識所慾求欣賞的對象,這種雙重性的分割,充分暴露了傳統意識形態中的內在矛盾,借用西方時髦的符號來說是:「慾望X」,慾望擺在X號底下,想要抹去,卻欲「X」彌彰。


  「紅高粱」不僅在表面看來是企圖改變男性格局,更想將「慾望X」的X號抹去,但無意識地卻建立了女性主義觀意識和性意識,這就形成片中內在的張力。故事剛開始張力就不斷湧現,年輕的新娘,看似被玩弄於一群男性轎夫的掌股之中,事實上「紅高粱」卻一反格局:與現代女性電影小說所批評忌諱好萊塢經典式的男性視角相反,經過張藝謀的描述,轎內成了一個自在的世界;確定的鏡頭是九兒她那帶有渴望的眼神,不斷由轎內向轎外投注凝視,轎帘不斷隨風掀起,由縫隙中,可以看到一個滿身油汗,肌肉壯的男性軀體在搖擺行進,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把西方那種男性窺視女性的「觀淫癖」顛倒了陰陽。

  顛轎舞的動作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性含意,歌曲又粗鄙俚俗,被顛新娘的   驚喘,表面看似生理的,但經過攝影機大作文章,具有很強的性暗示,這場顛轎舞,九兒始終在轎內,在她自己意識世界中,經歷了所有的身心起伏;這又與我們傳統的女性心理描述──女性一定受男性撩撥、引誘,必在男人的視覺當中才能激起她們的性慾望──大相逕庭,九兒在她與外隔絕的轎中世界,形成她唯心世界的象徵,女性的意識是自在一體,不假外求的。


  另外,『我爺爺』,在酒坊撒野,酒糟如雨般灑在九兒身上,女子卻兀自    不動,心神潰散,目光眩惑狀……。卻暗含性的委婉用詞:雲雨之意;最後九兒中彈身亡,倒下前銀幕出現慢鏡頭,大加渲染,情節上雖與性無關,視覺上仍是一種迷狂,迷狂在佛洛伊德及許多文學傳統,是往往與死亡相連的。
  觀眾或導演是否也有意見相左的時刻?是我直覺的問題。     

汪悅進教授認為當然可能!

       美學闡釋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由敘事結構上這是對男性豪傑   之氣的推崇,但是首先他由第一人稱的畫外音敘述:我跟你說說我爺爺我奶奶的這段事,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還常有人提起,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接著就滑到一個中近特寫──綺年玉貌的我奶奶,於是觀眾視角隨之反歸稚童的視角,與銀幕上的女主角認同……,故這片子是由美學的幻覺形象作開始……,以孩子對母親靈魂的呼喚結束……首尾形成一個框架式的結構──包容性的結構,也是對母性世界追求的結構,也可以說是佛洛伊德對他孩子玩〈Fort\da〉遊戲的再現!

  《紅高粱》是被女性世界的幻覺所駁御的,在片尾「我奶奶」死後,作為銀幕男性形象的「我爺爺」成了木然的石頭人,聽不見孩子的呼喚!這彷彿是表明,女性形象一死,就欠缺一個主觀的觀照角度,於是其他人物也就象徵性的跟著死去了,那女性視角是個活化世界的立足點,一死銀幕上的一切也就都混沌不清了,一大片紅色將一切都消融了,無論生、死與和、戰……,汪悅進說:「稚子對娘的呼喚恰可被看做迴盪在我們民族記憶走廊中的回聲──彷彿屈原當年在詩歌中的呼喚『魂兮歸來!』喚回來的可是日趨完美的民族魂?]  

這篇文章只是最近更新﹐原見<<哈佛哈佛>>張鳳著     1998年九歌出版社

(參考文學各方面資料﹕)
  

    曾訪過台灣的莫言本名葛謨業,57歲他曾在香港演說中解釋,他是在寫作     第一本小說時,取了「莫言」這個筆名,原因是自己說話直率,而這在中國大陸不是好事,因此他要利用這個筆名提醒自己別多話。


 可稱他為中國的馬奎斯﹐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和中國聊齋水滸影響,

寫的是一齣齣發生在山東高密  東北鄉的“傳奇”。


    著有《紅高粱家族》、《酒國》、《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說百餘部,并有劇作、散文多部;其中許多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阿拉伯、越南等多种語言,在國內外文壇上具有廣泛影響。


       他因小時候沒有任何吃的東西可供選擇。以為人生下來就應該這樣半飢半飽的,見了食物眼睛發紅,就像狼一樣要往上撲。就感覺到生活就是這樣的,永遠伴著飢腸轆轆的一種感受。作夢,常夢到跟人搶食物。生活中最屈辱的,最喪失自尊,最後悔的事情都和食物有關,最大幸福也与食物有關。感覺到人世間最寶貴的是糧食。

     當年寒風刺骨,他們一群人抱著鐵鍬,穿著單薄衣服,被生產隊干部趕
出去挖溝挖河,那時大家照樣講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話,當時叫「拉怪話、      拉熊話」,還邊講邊唱。在非常痛苦的時候,會產生一种幽默感,甚至是黑色、荒謬幽默感,而這是使自己活下去,是解脫自己、減輕壓力、安慰自己的。

 他透露,「豐乳肥臀」一書中,上官金童最大弱點是懦弱,這真是我的精
神自傳,我想這也是中國像我這樣的一代人精神方面的一個弱點」,正因感受到
一個男人來說,懦弱是非常可恥的事情,會因此不敢堅持真理,不敢堅持自我,
這實際上非常可怕﹔印證「紅高梁」小說裡寫了奶奶及余占熬敢作敢為男子漢,
可能就是感覺并認識到自己的懦弱是一個巨大弱點,因而小說裡就反出現那種敢
於表達自己內心、敢於堅守自我的人物。

    莫言已有三部作品被搬上銀幕。1988年春,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主演,    莫言、陳劍雨、朱偉編劇的電影《紅高粱》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引起世界      對中國電影的關注。根據莫言小說《白狗秋千架》改編的電影《暖》,榮獲      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麒麟大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編劇獎。此外,電影《幸福時光》是根據莫言的中篇小說《師傅愈來愈幽默》改編而成。王德威教授說得好﹕千言萬語﹐何若莫言﹖

十月16日下午7﹕10PM 緬因州發生有感地震4。0級﹐震動我們整個紐英倫﹗


電小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2/10/16 12:21 刪除回覆
Dear 張鳳哈佛(changphong)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談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紅高粱家族》的女性格局昇降 張鳳」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閱讀藝文|新書鮮讀,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電小二


★歡迎毛遂自薦部落格文章給電家族編輯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ngphong&aid=6939979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石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躍入龍門
2012/10/18 17:53
文學非科學,沒有公式可循難以評斷,所以華人對百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唯中國作家付諸闕如很不以為然,如今莫言躍入龍門絕非僥倖,若無悲天憫人的精神特質以探討生命軌跡;若無體悟解析的深刻敏銳以探索人性淵藪,以及文體風格的勇求新境,則難入「偉大」作家的龍門。
文章對莫言的簡短介紹很實惠,有機會當會買來閱讀。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午安
2012/10/18 13:11

鳳姐吉祥

說來慚愧

我一本都沒讀過

聽您細說

我是該買幾本回來

請安來

祝福一切如意


<鏡煙湖>
山水田園詩
詠物懷人詩
佛宗禪理詩
抒情憶愛詩
鏡煙湖的世界,沒有亂耳的絲竹,亦無勞形的案牘,只有不愧對美好時光的詩,靜靜相伴……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振奮
2012/10/18 10:26
無論如何,這對於中文寫作是件值得振奮人心的喜訊!


朱穎立(人類動物園....長頸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莫言
2012/10/17 22:19

莫言還未得諾貝爾文學獎,但卻是熱門人選時,就透過網路細讀他的一篇小說【蛙】,想了解一下他的作品特色。

今日拜讀您的大作,解析其作品,真是獲益良多。謝謝您的費心。

若有網友也想網路閱讀莫言的【蛙】,可點閱http://www.qidian.com/BookReader/1432482.aspx

 


the dreamer 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深度的小說
2012/10/17 22:14

對於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之描述

真正是一段很精采的描述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義大利- 維羅納(Verona) 上


blue phoenix女兒回家時-祝母親節快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2/10/17 11:54

真是好文

好棒的文學析論


blue phoenix


荷花一開一謝又一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汗顏 很陌生
2012/10/16 20:48
讀大學者剖析
文學寫作者  莫言著作  才略知一二
很汗顏  很陌生
倒想購來讀讀  能得百年來首次諾貝爾獎  一半也是國強
時勢造英雄~當然英雄本身要有"氣慨"可造
莫言能得榮譽  是莫言造榮譽 
文化遍三千  難脫妳五指喔
 

牛仔3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與莫言的文字接觸
2012/10/16 17:50
早先看過"紅高粱",甚愛電影中的曖曖隱喻,這次看到賞析,欣喜不已.但是作家莫言卻是這兩年來才從書架上認識的作家(汗顏~),那時看了[北京秋天下午的我]很喜歡,故又借了[蒼蠅.門牙].

daffodils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1980年代就讀寫莫言﹗
2012/10/16 11:23
那學姐也有先鋒主義文學精神﹗ 中土終於有了諾獎文學獎得主﹗值得賀喜﹗感謝分享﹗


鄧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恩
2012/10/16 09:21

謝謝鳳姐的介紹

這是華人之光

也感恩您的提攜

思敏祝福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