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1/17 17:24:38瀏覽89|回應0|推薦0 | |
應無所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是受的意思。如眼觀、耳聽、鼻聞、舌嚐、心識等。當色受想行識,物應時,即可稱之為受亦可稱之為接觸。 受是感官,能自主可受亦可不受,操辦也在「我」。應無所住,意思是雖受了與不受。也就是說,動觸不動其心,雖在塵不染其塵,出污泥而不染。以現代來講即是「能自律」。 眼耳鼻舌心日常五感,當受物應時,你應出了什麼事? 王陽明夫子,在傳習錄中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心有ㄧ物便有一事。心物所生之念是好事,是壞事,是善事還是惡事,細思審辯即可明白。所以先生又說:「心即理也。」 受時,是應出了幫善,還是怨懟。 受時,是應出了仁德,還是仇心。 受時,是應出了信義,還是恨意。 應善,天堂有路,應惡,地獄有份。每天應來應去,應出了多少功德心,應出了多少後悔事。 常應常靜是覺知,常應不常靜是覺遲,覺遲之人是毫無羞惡之心與恥心。孟子有言: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元卜說藏真寫於福正 112.11.17 -生活多一點佛性,日常保持道德心。-元卜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