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原創】我在大興安嶺撲火
2008/12/19 22:57:39瀏覽309|回應0|推薦0

曾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大兴安岭1987年“56大火”过去已经20多年了,时至今日,不少人对那次大火仍有深刻印象。其实,大兴安岭林区局部火灾年年都会发生,而且不止一起,对于在大兴安岭生活过的人来说,对扑救森林火灾并不陌生,健康的男性职工,一般都有扑火的经历。

   56大火”没有烧到我所在的呼中区,但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烟雾已经覆盖了呼中,人们做好各种准备,随时准备逃命,城区附近河边空地上早已被小帐篷占满,不少人家已经提前入住,以防大火来临时逃避不及。

我在大兴安岭曾参加过多次扑火,对林区扑火有亲身经历,很多事情是局外人不了解的。

[90年提阳山林场扑火现场临时住处,塑料布临时棚子里,下面的木板是捡的雷击木片,因为没有女人,穿衣服不必讲究,所以后面的兄弟是穿着短裤的,我记得手里握着是匕首]

 

林区扑火有常年的组织机构。在林区最大的事情就是防火和扑火,每一个林业局(县处级建制,一般和县、区政府是同一套人马,既所谓“政企合一”)及下属各单位平时都建立扑火队, 队员是本单位职工,平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上班,一旦出现火情,通过广播电视通知某某队到某某地方结合待命,然后由防火指挥部统一调动。

扑火队员的装备。扑火队员的装备有生活用品和工具两部分,工具一般由单位统一配置。其中有“二号工具”,“二号工具”是用几根自行车废外胎等橡胶皮带做成的类似擦地板用的“墩布”一样的东西,用它来抽打地面火很有效果,由于橡胶比较柔软又比较重,打在火堆上马上火星四溅,火苗分散后火势立即减弱。

所谓“二号工具”是相对“一号工具”所言,一号工具是风力灭火机,只配给专业扑火队。

【专业扑火队--“红孩子”】

 

为了专业扑火队队员丢失后飞机寻找方便,他们的服装是红色的,在林区又称专业扑火队为“红孩子”。“红孩子”才是林区扑火的主要力量,他们装备先进,训练有素,体力健壮。每人配备一台风力灭火机的队员,十几个人站成一排后可以迎风对抗扑面而来的大火。

除“二号工具”外,还有铁锹、洋镐、板斧、弯把锯等必不可少的工具。

个人用品是根据扑火经验由自己配置的。一般是水壶、塑料布、雨衣、棉大衣或皮大衣。我们这伙人算是有经验的,我们还要带上匕首用以对付野兽或突发情况,带上一口小锅可以熬粥,带上一些盐可以应付失踪后野外生存。

其实我们很少正面扑火。林区的大火一旦形成规模火势,靠人力是不可能扑灭的,每次大火无不是下大雨后才宣告结束。专业的扑火队员也轻易不敢迎着大火战斗,更不要说我们这些由各单位组成的扑火队了。我们被赶到火场后,只是跟着火尾走,火头顺着风在森林迅速烧过以后,我们的任务是在火尾后面打扫还在燃烧的余火,最多的工作是清理厚厚的草皮子(植被)下面的暗火。

但正面扑火也不能完全避免。记得那是在1979年的夏天,大兴安岭唯一的“原始森林保护区”里面出现大火,侦查飞机发现后用空头信件通知地方单位火情,我和我所在的单位一伙人与其它单位的人一道,急行军30多公里赶到火场,到火场后我们这个临时组成的小队共计12人,我和一个叫“黑子”的哥们是临时领导。有一天下午,我们正在火尾后面清理余火,突然风向大变,原本火头烧过去的林子,被改变的风向裹着的火头向我们杀了一个回马枪,有扑火经验的人都知道,二次过火的林子,火势比第一次要强烈的多。面对迎面而来的熊熊大火,逃避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风速比我们的双腿要快的多!

生命攸关的时刻,大家都慌了手脚,有的人甚至要顺着风跑,关键时刻,我和“黑子”采取了非常手段,在“呼呼”的风声中大声向所有人厉声大喝:“不能跑!跑就没命了!大家一起对着火打,或许能活命!哪个王八蛋不打,哪个王八蛋敢跑,我们哥俩用刀子伺候!”

说话间,火头就过来了,在我们两把匕首的逼迫下,也是在求生欲的指使下,大家拼命对着大火猛扑猛打,像拼刺刀杀敌,也像临死的哀嚎,悲壮凄惨道的声音让人心惊胆战,一片火海中,只有我们周边方圆几十平方米的内形成了只有浓烟不见明火小区域。估计有近十分钟的光景,火头终于过去了,惊恐中看着对方的“三花脸”,相互扑打着衣服上的火焰。万幸的是,我们12个人没有一个被烧死,也没有一个严重烧伤的。这是我扑火经历中最危险、最难忘的一次。

最关键的问题是野外生存。人力是不可能扑灭林区大火的,即使是飞机洒水,也绝对是杯水车薪,扑火人最大的企盼是下大雨,最害怕下小雨。只有下大雨大火才能熄灭,才能回家,下小雨不能灭大火,但扑火的人在寒雨中就遭了大罪了。什么时候有大雨,什么时候能回家谁也说不准,扑火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野外生存。

森林里白天算是好过,在阳光下趴在草地上暖洋洋的,没有硬性任务,想动的时候就挖一挖冒烟的草皮子(植被),扒开一道沟,以切断火源。最难过的是夜晚,即使是伏天的大兴安岭林区夜晚,也会有霜冻,更何况发生火灾的季节大多在春秋之际,寒冷到早晚小河会结冰。在夜间的严寒中,扑火人只能穿上大衣和衣而睡,冻醒了起来活动活动再睡。

我们应该算是比较聪明的吧,会事先带上塑料布,到傍晚的时候用塑料布搭起一个临时的小棚子,扒一些桦树皮做垫子,穿上大衣睡觉就不至于很冷。如果没带塑料布,还可以用桦树皮搭一个三面包好的棚子,留一个口,用于对着火堆取暖。

食品要靠自己保障。去火场的时候,一般会带少量的面包、饼干、咸菜等食品。几天后,距离不太远的火场会有后勤人员送来,距离远的有飞机空投供应。以单位组成的各支队伍有没有足够的食品,能不能挨饿,就在于这支队伍临时负责人的能力大小。在火场上,为了自己小队伍的生存,本位主义都很严重。

我们当时确实很自私,也是处于无奈,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弟兄挨饿嘛!火场指挥部分食品的时候,要舍出脸皮尽可能多领一些,甚至不排除投机取巧的重复领,飞机空投食品的时,要在其它人没到的时候尽快的赶到空投地点,尽可能的多抢,背在身上就是自己的了。但像罐头等一些好东西,指挥部会统一按人头分配,背在身上也不能就算自己的。但这也有办法,我们如果先赶到了,就把这样的东西藏起来,等众人走后,我们再去,不知鬼不觉的取回。

调剂伙食很有学问。林区扑火的食品主要是面包、馒头、饼干、咸菜,连续奔波,再吃不好,几天下来会上火嘴角起泡,但又不得不吃。我们比一般人会好一点,临行时会带上一个小锅,还会比别人多带一点小米或大米,别人光吃那些面包、饼干的时候,我们会有粥喝,再加上比别人多算计来的罐头、咸菜,让别的队伍很是眼馋。

记得在90年扑救提阳山林场大火时,后勤送来了大葱和大酱,这些东西对于扑火人员来说绝对是上好食品。我所带领的广电局一伙人,赶在指挥部还没有分发的时候,连夜翻山到存放大葱的地方,每人背了一捆回来,一直到下大雨火熄灭了,大葱还剩下好几捆没有吃完。临行时,我们在山上挖了一条小沟,把剩余的大葱全部栽在里面,还开玩笑说,也许多少年后,我们如果打游击来到这里,会吃上这些大葱。目前看来不会了,但不知那些葱们长的怎么样了?

大兴安岭林区火灾是经常发生的,有人为火灾,有雷击、树木摩擦等天然火灾,每次扑火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防范于未然,从去年去林区所见,现在的大兴安岭对防范工作做的确实很严格,但愿大兴安岭不要再发生大火,让那里的森林多存留一些,让那里的人们少些磨难。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dwhchao&aid=248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