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6 08:42:42瀏覽1221|回應1|推薦10 | |
蘇東坡與辛棄疾並稱宋詞雙葩,二者於仕途皆不如意,辛棄疾尤然,而北宋東坡詞超曠,意極和平;南宋辛棄疾詞豪雄而意極沉鬱,頗多悲憤之情。二者相較,蘇東坡比辛棄疾樂觀,茲以「飲酒」為例說明之。 東坡曾於宋神宗熙寧九年,時四十一歲,作傳世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寄給其弟「子由」,隔年蘇軾改知徐州,子由去找東坡,兄弟二人一起去徐州,相從百餘日,直到度過中秋節才離去。臨別之時,蘇轍作〈水調歌頭〉(離別一何久)相贈。樂觀的蘇軾認為其語過悲,就同樣再作一闋〈水調歌頭〉以和之,其小序曰:「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下半闋云:「歲云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我醉歌 至於辛稼軒,遭逢南宋離亂之際,生於南渡未久的北方,後由淪陷區逃抵南方,只是主和派當道,朝廷畏戰求和的氣氛使得「醉裏挑燈看劍」的他有志難伸,備感壓抑,又因屢遭打壓,甚至被迫投閒置散,致內心苦悶不已。只是他未能像東坡一樣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所以是孤單一人喝悶酒,心頭反而越加沉重。試看其〈西江月‧遣興〉:「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喝了酒,醉倒在松邊,無好友相扶,反而問松,然後又把默默無言的松推去,獨自一人,踉踉蹌蹌、步伐不穩地走回家,多麼教人辛酸。 遇到不如意,無論如何,不宜一個人喝悶酒,以免借酒澆愁愁更愁,最好學學蘇東坡的曠達,喝酒遣興更要找知己好友作伴,「我醉歌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