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童宏勝義行可風──聯繫三重與埔里的故事
2017/05/18 20:28:43瀏覽3116|回應0|推薦18

童宏勝紀念銅像

邇來公共區域的銅像,一再引發爭議,甚至於刻意破壞。即連公共設施之政治人物署名,亦有塗銷之舉。不過,新北市三重區重陽公園內義行可風的童宏勝紀念銅像倒是深具社教意義十分難得背後的故事也發人深省

童宏勝(1952-1980),南投縣埔里鎮人,當年家境清寒,國校畢業後,離鄉北上討生活,學習汽車修護,兼作油漆工。198063日傍晚5時許,年僅4歲的李佩玹,跟鄰家孩童在臺北縣三重市重陽路一段160巷底的魚池旁玩水,意外踩空,掉進池中而溺水,旁人驚惶呼叫,此危險緊急之際,正在附近工作的童宏勝,毫不遲疑,立即奮不顧身,躍入水中,把女童推上岸邊,讓農夫救起,詎料自己卻深陷池底泥淖,不幸體力耗盡而滅頂溺斃。

事後,地方社團與民眾有感其捨身救人之成仁取義,堪為楷模,乃發起募款,在事發原地籌設紀念銅像。19813月,童宏勝父童昭財、弟童筆政到場參加落成典禮。女童李佩玹父可能因自責之故,隨後舉家搬到土城,未再與童家聯絡,也一直沒有告知女兒事實真相。李佩玹溺水時年紀尚小,直到高中,對此意外事件幾無印象,但不經意間發現父親收藏的剪報,得知自己當年溺水時,非親非故的童宏勝是現場唯一不顧生死,勇敢跳下水救她且為此犧牲性命的人。她心裡覺得虧欠,希望能夠為童家做些什麼。

到了20114月,長大成人的李佩玹,終於有機會隨父親回到舊地,在童宏勝紀念銅像前緬懷昔日種種。唯銅像歷經20年後,斑駁剝落,銘刻字跡模糊難辨,前方被菜販攤位掩沒,後方緊鄰工程圍籬鐵皮,左右兩旁的小徑也被擋住;周遭環境一片凌亂,連供品都無處擺放。於是她與弟弟李政賓向三重光陽里和重明里長求助,再輾轉循線找到當年發起興建銅像的前三重市民代表邵德,討論覓地遷移恩人銅像一事。眾人取得共識,擬先徵得童家支持。同年6月,李政賓帶著新聞事件剪報影本,經埔里戶政事務所協助,尋到童宏勝胞弟童筆政。童筆政對於遷移銅像一事,樂觀其成,同時憶起落成典禮當天,有人捐助兩萬元,推測應為李佩玹父親所為。接著,三重區公所邀集相關單位、里長及李佩玹等會勘,決定將銅像遷至重陽公園內光陽、重明里活動中心前空地。區公所亦提撥部分經費,全力促成遷移,並進行周遭美化。

童宏勝紀念銅像碑文

銅像經修復完成,重新矗立「義行可風」紀念碑。20128月,舉行揭幕儀式,童宏勝弟童筆政等從南投埔里北上參與,住在土城的李家也全員到齊。當年獲救的李佩玹,為恩人銅像得到妥善安置,深感欣慰。童家大姊童月霞則說,因救人而喪命的弟弟,生前就常為別人著想,全家都以他為榮;還說,雖與李佩玹初次見面,但一見如故,像是多了一個家人,甚至希望能夠與她一起守歲過年。

2015年63日,童宏勝逝世35周年,三重區公所特舉辦追思會。已於前一年結婚的李佩玹,致詞時,針對當時臺北市北投區剛發生的文化國小隨機殺人事件,有感而發:「這世界不是什麼人都那麼壞,還是有人為了非親非故的人付出,不要失去對人的信心。

這是一座公園紀念銅像背後,聯繫三重與埔里兩個相隔遙遠城鎮的感人故事。

三重區重陽公園

註:此篇依據事件新聞報導內容整理而成。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10289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