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1/24 14:51:30瀏覽415|回應0|推薦7 | |
<鈴蘭清音 陳郁秀的人生行履> 幾年前當我還是個熱心的志工(現在應該熱心還在吧?!), 有一次支援一個活動,約2、3個單位合辦, 因為我負責的單位沒有多準備幾個活動人員的「工作證」, 而合辦單位之一的「文化總會」就借給我們幾張「工作證」。 事情就是這樣來的。 那天,高官好多,又值政黨輪替之際(選舉結果已出來,政權尚未交接)。 呂副總統也會上台發表,不少官員到場,更有很多的媒體在旁守候。 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將麥克風遞給呂副總統…。高興到腿軟卻又緊張噗噗跳。 但是,貴賓之一的陳郁秀女士在會場對著我笑。在此之前只知道她似乎有位先生很有名,僅僅如此,但是有好幾次她就是會主動對我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過還蠻開心的!而且她笑起來很有媽媽的樣子,她看我好像在看自己的孩子。 現在在讀這篇文章的網友們或許有個疑問吧? 怎麼我支援這個活動,對合辦單位的背景都不清楚呢!? 志工服務的這個單位,因為經費有限、工作人員事情非常的多,壓力又很大,常常加班到晚上十點、十二點,又有不少活動舉行,所以常在活動前幾天才臨時通知我們這些志工出場協助。 別說有個行前會議,對於說明解釋活動的內容及分工,工作人員都沒有時間細說。 偏偏本人也幾乎不看電視(只有中華職棒才看),所以對政治人物也認不太出來。 隔了很久,某日在咖啡廳讀到這本<鈴蘭清音>,喔~才知道她是謝里法《我所看到的上一代》中,台灣前輩畫家陳慧坤教授的女兒,而且曾任「文化總會」的秘書長。原來活動那天她對我親切的笑,是一種「打招呼」,因為我別上「文化總會」的「工作證」。 而這本書的好看,除了文筆很厲害且很會主持文化場子的于國華先生整理撰述外,讀起來很輕鬆(主要是用口述,第一人稱的敘述,跟讀者的距離拉得比較近),我最喜歡【序曲】章節,講小時候隻身到法國留學,為了勤練鋼琴,忍受無法與同儕出遊、共同聚餐的寂寞;國外教授指導鋼琴表演、技巧練習、與夫婿盧修一先生的愛情受雙親反對波折。以及【第二樂章】篇幅-政治犯妻子面對堅持理念的入獄丈夫、照顧三位幼小的孩子、忙碌的教學生涯。 面臨那個言論不自由的時代,陳郁秀女士展現無比堅強及軔性,我由衷欽佩。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