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新聞....有感而發.....@@"
"老態龍鍾 原來是衰弱症肌肉減少"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63/14009
想起剛到外科當護士時,常常遇到老人家開刀到60-70歲都還會啃甘蔗....^^
審視原因不外乎,
1.以前老一輩都是下田耕種的比較多,所以年紀大時都還保持勞動
因為保持固定運動後,肌肉流失比較慢....^^
2.以前食物調理沒有那麼精緻,需要牙齒多咀嚼
牙齦有適度的運動,牙齦流失沒有那麼快,自然進食無障礙,身體也就無障礙
3.以前沒有那麼多零食&甜點,慢性疾病比例較少
因為沒有吃到飽,身體做工不會忽大忽小,慢性疾病真的比較少
可是....最近遇到的老人家50幾歲就滿身病........Orz
而且對於"年華老去"會害怕,無法認同身體老化這件事,甚至心裡會抗拒....=="
這個時候,子女或同年紀的朋友就佔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為台灣忌諱看心理醫生,其實每個人偶而都會有"思考"不通的時候
這時有人可以諮詢或是紓解壓力,甚至是情緒的方向引導(通常台灣人都走宮廟...)
小小建議
在35歲以前就保持"固定運動"
這樣開始老化時,肌肉質量不會快速減少,有健康身體就有生活品質
在40歲以前至少培養十個以上"知心好友",
開始面臨"生老病死",有一起成長的同伴會減少哀傷期,比較不會有憂鬱症
在50歲以前至少培養三個興趣,
分散"老化"的身體變化造成的心理壓力,因為"興趣"會給人有成就感,會和人有互動
也比較不會老人癡呆
在60歲以前規畫好未來經濟&生活,
不會造成子女負擔,不會自暴自棄,不會放棄"經營"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