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天高。晚山弗韻春氤。散流霞、來從今夕。淡風雲掃崑崙。
欲長堤、煙花淺度。正好景、塘樹爭新。耦色方妍。柳青未絮。一時難數忘昏辛。
怎料得、三庚添序。浮翠見囂紛。梨帳下。瀟瀟雨冷。玉悵輕津。
鏡中誰、音容坐忘,燭火空對伊人。憶相逢、那時歡見。夜漏永、覓他何存。
呢影疏窗。宵鐘盡處,欄杆拍斷斷腸魂。寤寐裡、香棲韻減。如是化飛薰。
而從後。相思剪裁。片片凝塵。
三庚
1.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之始。唐 曹松 《夏日東齋》詩:“三庚到秋伏,偶
來松檻立。”
2.三伏。 宋 黃昃 《酹江月·夜涼》詞:西風解事,為人間洗盡,三庚煩暑。
庚伏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別自夏至後的第三、第四個庚日開始,而末伏自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故三伏亦稱“ 庚伏 ”。 宋 蘇轍 《謝入伏早出狀》之二:“候極南訛,日臨庚伏。” 宋 朱熹 《次韻秀野署中》:“病隨庚伏盡,尊向晚涼開。”《宋史·職官志四》:“祕書監歲於仲夏曝書,則給酒食費……遇庚伏則前期遣中使諭旨,聽以早歸。”參閱《初學記》卷四。
三伏
[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十天;然後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後是末伏,十天如今是三伏天道
同步發表於【六義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