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賴布衣傳奇,破 ! (5)
2012/08/23 10:15:56瀏覽165|回應0|推薦0
賴布衣傳奇 第二回 賴布衣看淡名利 神機妙算封國師
賴布衣回到家鄉村口,遠遠的便望見家門上貼著一張白紙,心中頓感不安,
于是他加快腳步,急奔回家。打開門一看,見母親正伏在父親的靈前痛哭,
一片淒涼景象,讓賴布衣懊悔不已。他母親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安慰他說︰
布衣,你不要太自責了。也許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好的。
你父親臨終前寫了一封遺囑,要我轉交給你,你拿去仔細的看吧。
遺囑的主要內容,是要賴布衣淡泊名利,努力鑽研堪輿之術,成為一流的國師;
並且還特別囑咐,萬一發現為帝的佳穴,一定要稟奏聖上,
再不然就把該地破壞,以保天下太平。
賴布衣回想從前不聽父親的勸言,以致于一事無成。
如今,父親臨終時又沒有隨侍在側,若是再違背父親的心意,那就太忤逆不孝了。
從此,賴布衣不再妄想功名,終日研讀父親遺留下來的書籍。
由於他資質不凡,加上豐富的學識涵養,很快就在堪輿界打響了名聲。
一天,村子裡傳來鑼聲隆隆,鞭炮聲不斷,原來是劉仲遠返鄉祭祖,
今天特地繞道鳳岡來拜訪賴布衣。
劉仲遠命令僕人搬出一箱黃金,要贈于賴布衣,但被賴布衣婉拒。
隨后,劉仲遠告訴賴布衣,已為他覓得官缺,而賴布衣仍然堅持不就。
賴布衣明白劉仲遠急欲報答他的救命之恩,以及代筆誤中狀元的機遇,
所以今日才特地到鳳山岡來。于是他拍了拍劉仲遠的肩膀說︰
仲遠兄,那年會試我名落孫山,表面上看起來,是你幸運,其實是我們家門不發所致。
古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真是所言不假。
今后,就別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了。
劉仲遠見賴布衣如此堅持,不便多言。突然,他靈機一動,對賴布衣說︰
恩公,現下宮中正在招攬各地有名的堪輿師,小弟有意為你舉荐,
希望恩公別再拒絕小弟的這片心意,否則小弟此生將會把您的大恩大德一直惦記在心。
賴布衣早已看淡功名,但又不忍拒絕劉仲遠,只好勉強答應,
擇定日期與劉仲遠一起進京覲見皇帝。
他們到達京師之后,劉仲遠先領賴布衣回狀元府休息,然後到聖殿覲見皇帝。
皇帝聽完劉仲遠的稟報,很想見見這位民間的堪輿大師,
便命令劉仲遠次日即帶賴布衣一同上朝,順便為他看一看陽宅風水。
第二天,劉仲遠便帶著賴布衣進宮覲見皇上,皇上見賴布衣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知道他道行一定頗深,便賜封賴布衣為國師。
賴布衣晉封為國師之后,皇帝便命他隨侍前往紫禁城及各個宮殿,
四處察看有無風水相克之處。賴布衣每經過一個宮殿,便一一解釋此殿的坐向及運勢。
當走到邵陽宮附近時,只見賴布衣忽然眉頭深瑣,閉目不語。然後他啟奏皇帝,說︰
此邵陽宮坐南朝北,對正丙線方位,而丙丁屬火,
因此微臣預料此宮在建完五年之后,必有火災發生。
皇帝聽完,心想︰各個國師對紫禁城及各宮殿的風水,都極為讚揚,
只有賴布衣說邵陽宮會發生火災,我究竟該不該信呢 ?
賴布衣看出皇帝半信半疑,便說︰
邵陽宮建于丙線方位,照地理位置推測,本月十八日是火星當煞之日,
希望聖上下令做好防備,以免火苗波及其他宮殿。
皇帝聽了說︰
既然賴卿如此言之確 ,我就姑且相信,只是到時邵陽宮若沒有任何事故發生,
那賴卿又將做何解釋 ?
賴布衣聞言后,神色若定的說︰
微臣愿以人頭作保。十八日當天,皇帝下旨在邵陽宮附近,加派御林軍看守,
並嚴禁任何人出入邵陽宮或點燃燈燭。
在這樣嚴密的防禦下,邵陽宮應該沒有理由會發生火災才對;
一直到晚上二更時分,邵陽宮依舊平靜,皇帝傳賴布衣到邵陽宮,對他說︰
賴卿,現下與你預測發生火災的時間,已經很接近了,而邵陽宮目前戒備森嚴,
應該不可能發生火災,看來你的預測有誤。
賴布衣回答︰
天意注定邵陽宮將發生火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
即使是這麼小心的防備,邵陽宮仍難逃一劫。
賴布衣話還沒說完,突然,天空刮起了一陣強風,賴布衣指著天空說︰
啟奏聖上,天上的火星,已經降臨了。
皇帝和眾臣們仍不相信的笑著。突然間,在不遠的天空中,有一顆會移動的光點,
正朝著邵陽宮的方向落下,就這樣,流星直直落入邵陽宮的天井中,
然後“轟”地一聲,邵陽宮頓時一片火光,御林軍大吃一驚,連忙大喊︰
失火啦 ! 失火啦 !
皇上看見當時的情形后,不得不佩服賴布衣的才能,從此就重用賴布衣,
並賜予黃金萬兩,錦帛五千匹。
于是,一代國師賴布衣之名,就因此傳遍了全國。
不料樹大招風,宰相秦儈竟起了邪念。
一日,秦儈在早朝后,傳令賴布衣到相國府中見面,並以酒宴款待,
席間要求賴布衣盡快為聖帝尋得龍穴,等到事成之后,再通知他前往勘察。
賴布衣一聽便知此人有篡奪王位的野心,
但由於秦儈在朝中權大勢大,遂不好當面拒絕。
秦儈心想,以目前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沒有任何人敢與他作對,
所以預料賴布衣也必將歸順于他。
次日一早,便親自帶著賴布衣到祖先的墓地,觀看附近的風水。
賴布衣看這祖墳坐落于五星聚集的祥地,而且龍脈自金華峰而來,
心知這兒的確可發為皇帝,只可惜被白鶴寺及東獄廟壓住了龍氣,
所以最多只能發出丞相命。
賴布衣本想直說,但想到秦儈並非善類,若全盤托出,恐怕會引起亂事。
想到這裡,賴布衣再四處觀望了一會兒,看見前面遠山有一尖峰形狀如同一支金刀,
于是賴布衣告訴秦儈︰
丞相大人,此山為殺頭山,且看前面山形,正如一把尖刀,向著此地殺過來。
秦儈聽完,臉色大變。心想︰
從前的地理師們,總是稱揚此地的風水極佳,是個可發為皇帝的佳穴,
只有這個民間術士,竟說此為殺頭山。
賴布衣瞄了秦儈一眼,又繼續說︰
此山原本是座好山,只是風水與后人的性情相關,
心地善良者,自可避免殺頭一劫,進入寺廟安享晚年;
心地邪惡者,則將被皇帝砍頭處死。
不過,依我看丞相大人是位善心之士,應不會有此下場。
秦儈愈聽愈生氣,本想立刻了斷賴布衣的性命,卻又怕消息走漏,便暫且不動聲色,
籍稱時候已晚,便返回京城。
回到相府后,秦儈立刻命令府上的兩名護衛,當晚一定要把賴布衣殺死,已絕后患。
這兩名護衛,一個叫做牛江,一個叫做張進,兩人都是武功高強的殺手。
這一夜,兩人分持利刃,朝著賴布衣的住處飛奔而來。
當晚,賴布衣覺得心神不寧,輾轉難眠,只好下床點燭夜讀。
忽然,他瞥見窗前有兩個黑影閃過,于是趕緊躲入床底。兩名殺手一進門便大聲叫道︰
賴布衣你還是乖乖的出來吧 ! 免得咱們爺倆彎身去取你的人頭。
賴布衣嚇得渾身發抖,正在不知如何是好之時,聽到其中一個殺手說︰
張進,聽說賴布衣是天下知名的地理師,
我們現下若是請他指點,他一定會答應,你看如何 ?
張進說︰丞相的作風你又不是不知道,今天你所說的話,不怕我回去告你一狀嗎 ?
牛江一聽張進這麼說,便舉刀與張進殺,而賴布衣仍是動也不敢動一下。
突然,“啊 ! ”的一聲,一顆人頭落在賴布衣的眼前,嚇得賴布衣差點昏了過去。
這時,勝利者向床底的賴布衣說︰
大師,您可以出來了,牛江正等著你的指點。
賴布衣這才松了一口氣,慢慢的爬了出來。除了感謝牛江的救命之恩外,
並稍加指點其治家之道。之后,便收拾行李,準備連夜逃走,
而牛江自願相隨保護,賴布衣欣然允諾。
途中,賴布衣問牛江,是誰派他們來的 ? 牛江回答是丞相大人。
賴布衣心想大事不妙,秦儈若獲知張進被殺之后,必會派出大隊兵馬追來,
應該改走山路,以躲避兵馬的追殺。在牛江領路之下,他們繞著蜿蜒的山路而行,
才剛爬過一個山頭,后面就已經傳來兵馬搜尋的聲音。
牛江說︰
大師,追殺者個個身強體壯,我們是敵不過他們的。
依我看,最多再半個時辰,追兵便會趕上,倒不如我們先找個藏身之所,
等追兵走過,我們再出來。
眼看這荒山野地,既無樹林,又無山岩,那裡有避身的處所呢 ?
賴布衣心裡這麼想。突然,牛江靈機一動,告訴賴布衣︰
我知道前面不遠處,有一個豬居住的洞穴。
說完,便帶著賴布衣往該處走去。那個洞穴口上雜草叢生,兩旁亂石圍繞,
果然是個藏身的好地方,走近一看,裡面躺著一只肥壯如牛的山豬。
牛江拿起刀,與山豬搏鬥,不久山豬便負傷逃走。賴布衣見此洞只能容納一人,
正不知如何是好時,牛江連忙對賴布衣說︰
大師,您留在世上,對世人的貢獻比較大,區區一個牛江算不了什麼。
您趕緊躲進去吧。只希望國師在逃生之后,能為我撿拾骨骸,擇地安葬。
話沒說完,牛江便飛也似的離去,賴布衣阻攔不了他,只好先進入洞穴中,再做打算。
不一會兒,官兵果然路過此地,但並未留意在亂草之中的洞穴,繼續向前搜索。
牛江明知隨后便會趕到,但恐怕官兵會發現賴布衣,
只得犧牲自己來引開官兵的注意力。果然走不到半里,牛江便被官兵追上。
數百位官兵將牛江團團圍住,令身手矯健的牛江插翅難飛。
牛江與眾士兵苦戰了幾回合,終究敵不過對方的人多勢眾,便當場持刀自刎,
慘死在荒山野地中。
此時大隊兵馬都以為賴布衣已先逃跑,便繼續向前追趕。當一切歸于平靜之后,
賴布衣走出洞穴,看見不遠處,牛江的尸體已血肉模糊,令人慘不忍睹,
賴布衣立刻放聲大哭,說︰
恩公啊 ! 你我素昧平生,你卻能仗義相救,不但犧牲了自己,還曝尸在這山谷之中,
我該如何報答你的救命之恩呢 ?
在哭了一陣之后,賴布衣背起牛江的尸首,決定為他尋覓佳地,替他安葬。
賴布衣四處張望,想找出一條逃生之路。突然,他發現這座黃家山有龍盤虎踞的山形;
再望向對山,險惡陡峭,儼然是一頭牛俯臥的姿態。
他大叫一聲說︰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此處正是難得的佳地,就將恩公埋葬在此吧。
預料不出三年,牛家必將出現傑出的將相之才。
賴布衣將牛江安葬好之后,一路躲躲藏藏,繼續逃亡。
此時,他將名字賴鳳岡改為賴布衣,后人稱他為布衣大師,即是從此開始的。

《賴布衣傳奇》,偽也 ! 〈曹洞風騷金剛鉤〉今破之 !

(1)
而且龍脈自金華峰而來...只可惜被白鶴寺及東獄廟壓住了龍氣...

到底是「龍脈」還是「龍氣」呢 ?
這犯了普世語文(文學)大忌,另幾位偽造者也犯了相同的錯誤,請參考: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0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1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323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2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09/07/7_3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_1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_744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0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745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2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920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0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0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2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4.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57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5_2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3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1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2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24.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5/57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1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5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2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6/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391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04.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4/2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5/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6/4_2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877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7/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8/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3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14.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505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4.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1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458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1/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0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1/1.html
http://bu9650.blogspot.tw/2012/04/12.html
http://bu9650.blogspot.tw/2012/04/2_2818.html
http://bu9650.blogspot.tw/2012/05/10_8699.html
http://bu9650.blogspot.tw/2012/06/1.html

(2)
邵陽宮頓時一片火光,御林軍「大」吃一驚,連忙「大」喊...樹「大」招風...
秦儈聽完臉色「大」變...殺手一進門便「大」聲叫道...賴布衣心想「大」事不妙...
秦儈若獲知張進被殺之后,必會派出「大」隊兵馬追來...
此時「大」隊兵馬都以為...賴布衣立刻放聲「大」哭...他「大」叫一聲說...

這就是所謂的「詞窮廢言」,乃是漢地文學最痛恨的東西。

(3)
最多再「半」個時辰,追兵便會趕上...果然走不到「半」里,牛江便被官兵追上...

這就是所謂的「詞窮廢言」,乃是漢地文學最痛恨的東西。

(4)
微臣預料此宮在建完「五年之后」,必有火災發生...
賴布衣看出皇帝半信半疑,便說...「本月十八日」是火星當煞之日...

前後不一 !

(5)
賴布衣指著天空說︰啟奏聖上,天上的火星,已經降臨了...

「邪教金剛乘」的第四大教條「邪妖之術」出現嘍 !
何謂「邪妖之術」,請參考: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3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1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19.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972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870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1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0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66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09/11/blog-post_2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0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3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1/1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2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27.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1/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4/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0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694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9/6.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542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58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1862.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0.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0/3_31.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1/3.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1/12/18.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1/15.html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2/04/6_13.html
http://bu9650.blogspot.tw/2012/07/blog-post_06.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675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