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意境對仗範例(11)
2010/09/08 10:17:51瀏覽587|回應0|推薦2

石鐘山記/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
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
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枹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
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然,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其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
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
舟迴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
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
因笑謂邁曰:
汝識之乎 ? 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獻子之歌鐘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
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余是以記之,蓋歎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這篇文章,大致上沒問題,還是老話一句,因為有出現「意境對仗」。
只要把少數「偽造加料」的部分刪除即可。

(一)
偽造加料:

(1)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

這二個字是廢字。加料這二個字的目的,乃是為了護航另一篇偽文,請參考:
http://bu9650.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16.html

(2)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
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為什麼說這段是偽造加料的呢 ? 因為:
(A)
整篇文章,在此之前,都沒出現「士大夫」哦 !
(B)
「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這句違反常識,而且也和「舟人大恐」這句發生矛盾。
(C)
「李渤...扣而聆之...枹止...」,注意哦 ! 李渤用的是「枹」,不是「斧斤」。
「寺僧使小童持斧...扣之...」,注意哦 ! 小童持的是「斧」,不是「斧斤」。
而且,他們都是「扣擊」,不是「考擊」。

(二)
意境對仗:

(1)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A)
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B)
余是以記之,
蓋歎酈元之簡(A),而笑李渤之陋也。(B)

(2)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然...
栖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
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
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

(3)
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 窾坎鏜鞳者,魏獻子之歌鐘也

(4)
南聲函胡 / 北音清越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439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