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浩劫後緬懷都江堰文物
2008/06/16 16:49:39瀏覽475|回應0|推薦4

浩劫後緬懷都江堰文物

 

 據媒體報導都江堰在汶川大地震讓遭受了一場浩劫〔詳附件一〕。根據廣州「南方都市報」統計,都江堰的二王廟片區走山,秦堰樓下沉,三官殿、觀瀾亭、疏江亭等建築和圍牆、前山門古建築全部垮塌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由蜀郡太守李冰在兩千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地震中通過考驗,都江堰文物部門與水利部門已對出現裂縫的魚嘴,做了灌漿加固處理。

  據北京新浪網報導〔詳附件二〕二王廟內,李冰父子〔筆者註:李冰無子,純屬虛構〕的神位,已無法分辨本來面目。泥石流衝垮了戲樓、廂房、52級梯步、照壁、三官殿、觀瀾亭、疏江亭和圍牆。廟宇的前山門已扭曲變形,歷代皇帝御筆石刻和眾多古人匾額,深葬於泥石流中。

 布衣有幸多次造訪都江堰,日後僅能藉由所拍照片緬懷都江堰〔未來文物修復情況如何?很難樂觀期待!〕;也藉以與網友們分享一、二。

圖一:都江堰前山門古建築

圖二:二王廟景區出入口

圖三:二王廟景區文物(七)

圖四:二王廟景區文物(二)

圖五:魚嘴鳥瞰〔纜車上俯瞰〕

圖六:魚嘴二〔觀景區上俯視〕

 圖七:魚嘴三〔由魚嘴前方之河道邊拍攝〕

圖八:寶瓶口〔左側水道,江中孤島,稱為離堆〕

----

附件一

 都江堰 不會因地震被世界遺產名錄除名〔聯合新聞網〕

 

【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 2008.05.28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四川都江堰在汶川地震中受損,不過中國國家文物局表示,這項世界文化遺產不會被除名,相反地,國際上一些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組織和機構紛紛表示願意參與重建工作,並提供資金支援。

 

都江堰和附近的青城山在二零零零年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汶川大地震讓兩處遺蹟遭受了一場浩劫。根據廣州「南方都市報」統計,都江堰的二王廟片區走山,秦堰樓下沉,三官殿、觀瀾亭、疏江亭等建築和圍牆、前山門古建築全部垮塌。

 

都江堰西南的道教古建築群青城山也嚴重受損,屋脊、屋面全部毀壞,大部分古建築傾斜,部分垮塌。

 

不過令專家們欣慰的是,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兩千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地震中通過考驗,都江堰文物部門與水利部門已對出現裂縫的魚嘴,做了灌漿加固處理。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查看紀念李冰父子所建的二王廟片區受毀情況後表示,如果排除這一古建築群地基塌陷等問題,文物修復工作可在兩至三年內完成。

 

他透露,四川地震中受毀文物將傾全國各地文物部門之力,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搶救。完全損毀而難以修復的古建築,也盡可能保留下來,如果安全許可,「也可作為地震受毀文物對外展示」。

 

中國國家文物局的專家組二十六日前往現場調查在汶川地震中遭損毀的文物。據初步統計,四川省境內在地震中,共有六十五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百一十九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館藏文物損失八百四十一件,其中珍貴文物一百四十八件。

--------

附件二

 震後都江堰

 

北京新浪網 (2008-06-03)

 

 兩千余年前,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鑿玉壘山,馴服的岷江水從玉壘山中穿行,被截斷的山丘成為江中孤島,喚作離堆。 

  千年以來,離堆前的江口處漸漸形成了一座城市。城市以離堆為中心呈扇形分布。無論是草廬泥舍,還是後來的高樓廣廈,都像跪拜的臣子,面向離堆,祭祀征服自然的奇蹟。千年以後,這座城市叫做都江堰。 

  都江堰呼吸著青城山的山風和岷江岸的水汽茁壯成長。汶川地震後,都江堰受損嚴重,城區超過50%的建築需重建。所幸城市抗擊自然的精神風骨猶存,為設計重建方案而進行的調查已展開,人們正在為美麗的明天而努力。這座以征服自然為驕傲的城市,正在將驕傲延續。 

  傷懷離堆

  離堆公園曾是都江堰市最安靜的地方。

  公園之內有聞名遐邇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浩蕩的岷江水,從魚嘴處分流為二。內江之水,過飛沙堰,穿寶瓶口,輕擁玉壘山後,直撲西蜀平原。

  玉壘山上修有二王廟,廟內供奉著李冰父子。因開山引江灌溉天府的壯舉,李冰父子被蜀人視之為神明。

  玉壘山對面沿江的甬道上,透明的陽光穿過銀杏樹的枝葉灑落而下。平日,許許多多買有年票的都江堰市民,踩著陽光的影子,悠閒踱步。

  這幅美好的畫卷,在5月12日下午,被無情撕碎。

  大地震從18公裡外的汶川襲來。當時,離堆公園景區工作人員周川好和5名同事衝出辦公室。地面劇烈搖晃,6個人緊緊拉住手,試圖在顛簸中穩住身子。

  震波未消,周川好甩開同事,發了瘋似的向飛沙堰的觀景亭跑去。20余分鐘後,他跑到目的地,看到玉壘山山腰上的二王廟,開始整體滑移和下沉。掩映在樹木中的紅牆黑瓦,化作一片狼藉。

  當時,園內的一切對外聯絡全部中斷。周川好跑回辦公室取來相機,一路察看古蹟受損情況。

  二王廟內,李冰父子的神位,已無法分辨本來面目。泥石流衝垮了戲樓、廂房、52級梯步、照壁、三官殿、觀瀾亭、疏江亭和圍牆。廟宇的前山門已扭曲變形,歷代皇帝御筆石刻和眾多古人匾額,深葬 於泥石流中。

  二王廟內遍地瓦礫,已無可立足。周川好站在廢墟上,呆呆地看著山下轟鳴的岷江。

  岷江水依舊激流如箭,只是顏色從原本的清碧,變為濁黃。

 

  這座始建 於1500年前的古剎,歷史在這一天定格。

 

  當日下午,千余名遊客被緊急疏散。在公園門前的廣場上,驚魂稍定的市民聚集在一起,他們開始打聽二王廟的情況。周川好想瞞住這個消息,但消息很快被疏散出的遊客傳開。

 

  大量市民試圖湧入公園,看一眼二王廟的現狀。出 於安全考慮,周川好拒絕了,『我理解他們的心情』。

 

  周川好在離堆公園工作逾10年,二王廟如同親人一般。對許多都江堰人而言,李冰父子就是城市的精神圖騰。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被都江堰人視為李冰父子的生辰。祭祀傳統可上溯千年。

 

  上世紀90年代後期,當地政府將祭祀活動改為廟會。彼時,二王廟前人流熙攘,各類商販雲集,大殿前的52級梯步上,市民們摩肩接踵,表情虔誠。

 

  每次,周川好都負責維護景區秩序。他記憶中,總有市民帶著年齡尚小的子女,去二王廟的主殿,許願後敬上一炷香,然後給孩子講李冰父子的故事。

 

  主殿對面的戲樓內,古老的川劇正在上演。而在離堆公園門前,搭建有舞台,受邀而來的明星們,演唱著現代歌曲。傳自不同時空的聲音,演奏著都江堰人自己的節日。

 

  而今,這一切不複存在。除二王廟外,園內的伏龍觀等多處古蹟受損嚴重。國家文物局專家勘察後表示,垮塌的古建築基本上無法修複,只能重建,二王廟的修複重建方案需兩三年後才能論証得出。

 

  在玉壘山腳,記者問周川好,今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會不會在倒塌的二王廟前祭奠。

 

  他沉默了,許久不說話。

 

  岷江邊,江鳥鳴聲陣陣,好似嗚咽。

 

  半壁青城

 

  都江堰市區西南16公里是青城山。穿梭 於市區和青城山的長途車上,時常可見『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的字樣。

 

  這是都江堰人的驕傲所在,拜水是城市的精神寄托,問道則為城市的文化底蘊。

 

  73歲的袁中友祖居在青城後山的泰安古鎮中,青城山是他童年時的玩伴。他在山內的竹林中採竹筍,在山前清可見底的河水中洗澡,在山對面的祖屋中居住。

 

  後來,青城山漸漸熱鬧,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尋訪古蹟,來看細雲繚繞的群山。

 

  1988年,袁中友和3個兒子開了泰安古鎮內的第一家旅館,取名叫龍溪苑,生意紅火。隨後,越來越多的農戶不再耕田,開起了農家樂旅館。

 

  上世紀80年代後期,青城山的旅遊資源被逐漸開發。散落的飯館旅店,綿長的白牆黑瓦,泰安古鎮以獨特韻味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青城山覽勝的人們,喜歡在這裡駐足。

 

  在青城前山,景區工作人員陳剛也為熱鬧的生意動心,他以員工優惠價格承包下了前山的游仙驛站。剛進前山的客人,可以在此飲茶。旺季時,每日進山遊客達萬人。

 

  2008年,他得知,景區定下的年度門票預計收入目標為1.7億元。

 

  地震前那一刻,陳剛正給客人倒著毛峰茶,數十名客人在驛站前的涼棚下打量著青城山。而在後山的泰安古鎮內,袁中友在自家旅館的院內擺上3桌酒席,席間還有數名外國遊客。席上剛擺上一鍋當地名菜『白果燉雞』。

 

  然後,地震發生了。

 

  14點28分,大地發威。青城山開始搖擺,前山的道觀開始坍塌,觀山纜車搖晃如鈴鐺,海拔1260米的青城最高峰上,老君閣幾乎被夷為平地,一位遊客在搖晃下被甩出峰頂護欄。後山的山脊地面從中間開裂,巨大的泥石流瞬間湧向兩處山谷。後山的千年古剎泰安寺內,佛像倒地,大殿移位。青城山不再寧靜

 

  陳剛扔掉茶壺,帶領著客人跑出涼棚,瓦片如雨飛襲而至;後山的小院內,袁中友死死抱著院中的大樹。他親眼看見,對面的房子塌了,一對從成都過來的夫婦被埋其中。

 

  因需疏導大量遊客,且已無路進山,青城山景區後山處的處長劉寬是在震後第二天上午,才通過一條小路爬上被大自然封鎖的青城後山。

 

  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頂,劉寬第一次看見震後的青城後山全貌。

 

  三分之二的游山道路被毀,架 於山腰的龍隱峽棧道全部被毀,百余處觀景亭被泥石流淹沒得僅剩簷角。五龍溝內,著名景點三潭瀑布水流斷絕,瀑布下面積約20平方米深約6米的水潭被完全填平。

 

  青城山直接損失超過20億元。後山百余景點只剩7處,幽絕天下的青城山僅余半壁。

 

  『找不到合適詞語來形容心情,大自然太殘酷了』,劉寬說uL當時腿發軟,口中發苦,想哭卻哭不出來。

 

  工作9年,劉寬是青城山後山景區的締造者之一。2002年和2005年,他曾參與對景區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改造。而今,這一切被淹沒在碎石和泥土中。

 

  比劉寬更牽掛後山情況的是老人袁中友。

 

  地震後,兒子勸他,全家搬走到別處居住。老人執拗地不願離開青城山。他說,青城山已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每天晚上,袁中友就住在院子里的帳篷中。

 

  帳篷後是倒塌的賓館。帳篷對面是巍峨的青城後山。後山蒼翠的林木中,一道道土黃色的滑坡猙獰刺眼,如同一道道淚痕。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yamboy&aid=196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