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8 07:30:00瀏覽1073|回應1|推薦36 | |
「台中放送局」是以電訊技術,向大眾發送聲音、影像、文字等訊號的機構,其落成的年代,電視機都還沒被發明出來,當時最流行、最夯的媒體是「廣播」,其中文譯名應該是「臺中廣播電臺」。台中放送局被推薦的原因為窗戶多,隨著太陽的東昇西落,窗戶映照出許多不同的風貌。園區目前規劃前後棟兩區,前棟以「藝文展覽」為主,後棟則是「有情門故事館」,並在週末假日安排定時導覽。 難得的假期,除了享受美食之餘,還可前往旅遊景點散散心。我們在老四川巴蜀麻辣燙飽餐一頓後,便前往這座超過七十年以上歷史的台中放送局。 台中放送局位於電台街上,剛好就在台中市立體育場的對面,園區規劃小型專用停車場,讓遊客方便停車,撲克馬一開始不知道有停車場,便把車停放在路邊,隨後看到告示:此地會拖吊違規停車,因此才又回頭把車開走,轉個彎後才發現,原來放送局的停車場規畫在後院,約可停放十來輛的汽車,我們將車停好之後,便開始遊覽園區。 維護遊客安全,園區禁止汽機車進入
園區後方規劃小型停車場,約可停放十來輛汽車 我們順著園區停車場開始參觀,一開始遇見的是設置在火頭磚上的鳥籠,約一個半人高的鳥籠,設置在此有何用意?聽說是過去舉辦拋繡球活動時製作的道具。或許嫌這裡空,所以將其擺放在此,讓遊客欣賞。 說是鳥籠,看起來也不太像
而位在鳥籠前方的這棟建築物是放送局規畫的後棟區,名為「有情門故事館」,具有60年代久遠的永進木器廠轉型經營有情門,設計會講台灣話的家具,也透過作品展示及照片傳達向遊客介紹臺灣設計及臺灣製造的內涵與價值。 放送局後棟建築「有情門故事館」
來到台中放送局讓人停留時間最久的地方,也就是有情門故事館,這裡有許多的小物值得慢慢欣賞,也能欣賞到許多新奇及眾多的創意設計作品,空間的情境塑造頗有藝術風,容易讓人流連忘返。如果您對藝術品愛不釋手的話,這些藝術品也都屬於販售品,不過價格不斐就是了! 有情門故事館裡頭展示相關藝術木製作品
有情門故事館充滿藝術的氛圍 雖然撲克馬不是很明白這組家具的作用,但它的設計卻讓我大開眼界 家裡擺上這樣的創意家具好像也不錯呢! 大家有發現嗎!右邊的窗戶下有六格玻璃,但左邊卻沒有,因為左邊的窗戶被拉上去了!(我咧!被撲克馬騙了),不過撲克馬想說的是這一棟建築物光是前面就有六座窗戶,包含房間裡的二座,窗戶是放送局推薦的特色景物之一,除了窗戶多、樣式多,隨著太陽的東昇西落,窗戶也映照出許多不同的風貌 名符其實的廣播電臺,看這些設備就知道了 用唱片做成的時鐘,還有旁邊那台用轉盤撥號的古早電話 美味台灣-餐墊 縫紉機 筆 砌磚起厝 欣賞牆上的掛畫及擺放在地上的創意家具 會講台灣話的家具? 你說啥? 感覺是流體型的收納櫃 這個作品稱為「泊荷」,擁有現代幾合與禪式荷花表情的泊荷,脫俗別緻 突然有股想做木工的衝動 家具設計圖 在有情門故事館欣賞完美美的藝術作品後,我們隨著連接的長廊走往放送局的前棟建築,前棟以藝文展覽為主,包括以生活學習為主軸的志學塾、走廊間展示的歷史文物及歷史記事,以及展覽室等等。 志學塾,以舉辦許多與臺灣、與生活相關的講座為主
這裡也放置了不少書目,可自行取閱,但記得物歸原位 空間寬廣,可自由入座 展覽室 台中放送局大事紀
台中放送局大事紀
瞭解了一下台中放送局的來源歷史後,撲克馬便朝園區的庭院走去,看似一個簡單的庭院,卻蘊藏著諸多歷史遺跡,只能說撲克馬有眼不識泰山,對這一切完全不瞭解,直到回家用功才知道,台中放送局的庭院當中有幾個知名的景點文物,舉凡日月池、BCC紋飾、石燈籠、衛哨亭、防空洞等等,不過撲克馬認為來到此地的遊客,也都直接走進眼前的這棟建築物,壓根不會去注意到庭院上有何景緻,如果沒有導覽人員特別帶隊解說的話,這些古跡真的會讓人遺忘呢! 美美的建築物就在眼前
建築物的前方就是放送局的庭院,中間是一座池塘,構成一個圓形的廣場,廣場上不乏鳥籠景緻,可沿著步道繞一圈看看 廣場上最高的樹,不由得讓人多加留意 日池 1935年5月11日,台中放送局啟用時,日池就在這兒了。就整體的庭園配置來說,設置在建築物前的圓形日池,具有巴洛克庭園的強烈幾何、軸線感。但是在中國的風水理論中,注滿水的日池則是權力的象徵。然而,對現在的台中放送局而言,日池充滿著盎然的生機,有魚、有蛙、還有花。 廣場上的生態池,此為日池,月池於日池前方,但已乾枯 衛哨亭 這兒可不是間迷你版的警衛室,這座長寬都只有140cm的衛哨亭,在當年可是配備著一座機槍堡的呢!據推測,這座衛哨亭應是日治期間憲兵單位所留下的警戒亭哨,內部除了配備了機槍堡外,還設有地道一座,但現已封閉,無法使用。 我們沿著步道走一圈 防空洞 這座看來著生了許多植物的假山,其實是覆蓋著土坵的防空洞,推測應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置的防空避難設施,內部的空間大小約為180cm x 180cm x 160cm,牆體上方留著直徑約10公分的通氣口,直到現在,壁面上都還留著插座與燈座,推測應該是作為避難時的簡易供電使用。除了這座防空洞之外,後方那座隆起的小小土坵,則是另一座類似的避難空間(現已封閉,無法使用),但因為埋藏在土坵底下,入口還用鐵板遮蓋,因此不易查覺,卻也同時為園區裡增添了一抹的神秘感。 防空洞,目前已封閉,無法使用 石燈籠 應該是日本神社才會設置的石燈籠,為什麼台中放送局的園區裡也會有呢?這是園區的謎團之一。柱上鐫刻著「大正七年六月十八日創建」、「昭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建之」,兩個相距12年的日期,分別代表著石燈籠的製造日期和設立日期。至於昭和5年12月28日那天,要在台中放送局設置石燈籠的理由,則是另一個未解的謎團。部份文史工作者認為,這應是原台中神社境內的石燈籠,推測應是神社拆除後而將燈籠置於台中放送局的庭院內。只是根據現有石燈籠上鐫刻的字樣,以及目前取得的史料,石燈籠之身世判斷仍有爭議。 BCC紋飾 台中放送局二樓的陽臺外側,有著7個白色的紋飾,這七個紋飾除了中間三個明確地寫著「BCC」之外,其餘四個紋飾則結合了台中市市徽與中國廣播電臺的商標。台中市現行使用的市徽圖案是以「中」字對稱,圓形表示團結一致,是相當簡要的設計。這個市徽是日治時期大正十年(1921年)為配合台中市役所辦公廳的落成使用,由當時的市役所(市政府)公開徵求設計,並在2,099件參選圖稿中,經歷二次評選而產生。 BCC紋飾清楚可見於建築物外側
台中放送局充滿人文風情及藝術氣息的歷史建築,目前積極提供藝文休閒活動及展演空間。電台街一號的美名相信永遠在這屹立不搖,如果前往一中街附近的遊客,不妨也可以花三十分鐘的時間到台中放送局走走,見識一下這富有藝術及創意事物的空間,體驗一下這一趟人文之旅。 原文請參考:[台中北區]永進木器廠.臺中放送局:全台唯一的電台街1號 [44張圖] 追蹤撲克馬旅遊筆記本:Google Plus, Facebook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