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書推薦】我尚未破碎的心(しゃぼん玉)
2017/05/31 11:37:51瀏覽16|回應0|推薦0

 2018611516825b.jpg - 201701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覺得有點像「惡人」。年輕人因為成長背景選擇了一條「歹路」,做了犯法的事情,開始逃亡。「惡人」的重點放在主人翁因為陰錯陽差而不得不殺了人,殺了人之後的逃亡,以及逃亡之後討論著「誰是惡人」的社會結構因素。

 

而「我尚未破碎的心」則主人翁--翔人因為沒錢而隨意搶奪,甚至傷人。是不是「殺死了人」,其實主角並不清楚,因為每次作案都是慌慌張張。本書故事的重點則是放在,主人翁--翔人來到了一個遠離塵世的山區,有一位老婆婆意外地對他很好,連帶著整個村子的人都對他很好。那種「好」是他從未遇過的,意外發現他的一舉一動所作所為在村民看來都是那麼好。好到-翔人感到不好意思地自問:「我真的有這麼好嗎?」

 

如果說「惡人」是現實層面的呈現---告訴我們社會就是這麼現實,社會結構就是這般牢不可破,犯了錯的個體只能接受法律的制裁,絕無第二條路可以走。那麼,「我尚未破碎的心」則是略帶有非現實的童話感。

 

戀風草高中生讀書會最近在討論「做工的人」中,討論到:為什麼工人會對「監獄」、「司法」或「社會」覺得強烈不公平呢?我們有沒有可能扭轉這樣的「不公平待遇」呢?讀書會的成員想都沒想就說,「應該不可能吧?」「很難啊!」

但是從「我尚未破碎的心」這本書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了「希望」。是「希望」嗎?還是只是本書「童話似」的一則寓言故事呢?在我們真實社會中,根本是緣木求魚,幾難達成呢?

我沒那麼悲觀耶!就如同這本書的書名「我尚未破碎的心」一般----「我尚未破碎」、「我尚未投降」、「我尚未絕望」。只是開始的時間點,如果可以更提早一點,就會更好。我們都知道有一個「比馬龍效應」--如果我們對某些人(通常是學生或孩子)期望較高,通常他們的表現就越好。如果我們願意給一個孩子好的評價或期待,那麼這個孩子的表現就很有可能朝我們所期待的方向努力。就像本書的主人翁--翔人在這個遺世的村落受到村民的期待一樣。

很高興看到作者最後的結局---翔人痛定思痛,回到現實社會,面對法律的制裁(他所傷害的人並未死亡)。在服刑幾年之後,依約再次回到這個被世人遺忘的村落,回來找老婆婆。是一個多麼令人渴望的結局。

我想「我尚未破碎的心」一書,就是要再次提醒我們「比馬龍效應」的影響力。足以給身為家長、師長、教育者無時無刻地再次思考。

更高興的是,這樣一個振奮人心的故事已經拍成電影了,希望可以在台灣上映。看電影前,先去找書來看吧!

 

映画「しゃぼん玉」予告編(請點擊)

 

本書基本資料

 

書名:我尚未破碎的心

日文書名:しゃぼん玉

作者乃南亞沙乃南アサ Nonami Asa 

譯者詹慕如

出版日期:2017/03/30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