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揪特務是革命傳統,李克農是總指揮
2022/06/24 18:44:23瀏覽30|回應0|推薦0


“揪特務”是共產黨搞鬥爭的老招數。江西蘇區打“AB”團,延安“搶救運動”都是毛澤東用“特務”罪名打擊對手的知名案例。後來毛澤東整彭德懷遇到困難,就給彭安個“里通外國”罪名,使彭聽起來像“特務”,再整就順手多了。再後來老毛放倒劉少奇,也少不了給他貼上“內奸工賊”等準“特務”標籤。


在“我軍”爭取戰俘歸國敗績累累的情況下,讓對手統統是“特務”,則“我軍”便“雖敗猶榮”了。“我軍”政委號召戰士蔑視眾神獨尊馬列毛,當然不是“特務活動”。但一個牧師到戰俘營佈道,令志願軍戰俘拋棄共產觀念而成為基督徒。他就是“美帝特務”。這是黨的宣傳要訣。你若說“我軍”政委號召力輸給牧師,是不太好意思滴。但如果說輸給了“特務”,就比較有面子了。台灣一些官員去戰俘營慰問反共戰俘,當然是“蔣匪特務”在活動。聯合國軍從台灣招募了若干國語翻譯和文化教員。這些人也是“蔣匪特務”。國際紅十字會視察聯合國軍戰俘營後的報告不合中共的口味,就成了“美帝走狗”。當他們還想視察志願軍管轄的戰俘營時,更具有美帝“間諜”之嫌。就算本來是同一個部隊的志願軍官兵,只因被俘後反共不歸,即便原先有老黨員老八路的身份,也一律算成“美蔣特務”。


特務的原本含義,應該是那些偽裝身份暗底下搞陰謀活動的人。上述杯中共所指控的特務,並沒有偽裝身份這一條。他們幹什麼說什麼,說什麼幹什麼,言行一致。而志願軍戰俘營裡確有一批人精心偽裝身份,表面說一套暗中卻做另一套的人員。他們就是以反共面目潛伏在反共戰俘陣營裡的中共分子。“白皮紅心”的干活。他們才是真正的特務。


李克農從1951年7月起就秘密進入朝鮮,在開城幕後主持停戰談判和遣俘事務。板門店談判的中朝代表都必須聽他指揮。他的人生風格從來就是典型的特務風格。他在朝鮮停戰談判中的總指揮角色一直保密到1990年代。當時哪怕在“自己人”圈子裡,他和副手喬冠華都不用真名。人們只許叫“李隊長”和“喬指導”。李克農出馬主持朝鮮停戰談判和遣俘事務,必然大量使用中共的特務體系。遂使遣返戰俘事務與特務結下了深厚淵源。


志願軍戰俘群體形成之初,中共尚未能夠在其中建立組織進行控制。大多數戰俘早已厭惡中共,被俘後很快公開反叛共產黨。戰俘中親共人員勢單力薄,加上他們自己也背負“叛變革命”等精神包袱,也採取了隨大流不作為的態度。因此,初期的中朝戰俘與聯合軍當局關係相當融洽。那時美軍覺得管理中朝戰俘比他們幾年前管理日本德國戰俘還輕鬆。他們的管理方式也很放任,甚至不派一兵一卒就把整火車的志願軍戰俘從前線送到後方。戰俘們自己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鮮有逃跑或者抗拒行為。


朝中共方通過派遣特務去圖控制戰俘營的行動是周全的。一部份特務以醫務人員等身份到戰俘營周圍接受聯軍的招聘,或以勞務、經商甚至賣淫等活動常住戰俘營周圍。他們與戰俘營內共產黨組織聯絡並轉運物資。另一部份則在火線上主動向聯軍投降而直接打入戰俘營內。個別軍官在投降時特意申明自己的高軍階,以便在戰俘營中取得領導地位。依照日內瓦戰俘公約,高軍階的戰俘有權管理本國低軍階的戰俘。為了能不斷地向戰俘營傳遞最新的指示,保持對戰俘營的控制,中朝方通過火線假投降的派遣活動一直持續到1953年7月停火的前夕。而1953年6月後派遣的特務在出發前就能得知如何與志願軍解釋代表團聯絡了。因為那時停戰協定細節都已敲定,志願軍解釋代表團已在組建中。


共產黨秘密組織在聯軍戰俘營中活躍起來。聯軍戰俘營的麻煩就開始了。中共組織不但成功地將數千戰俘控制在自己手中,還積極地向反共志願軍戰俘的陣營滲透。受命的特務人員在公開場合下總是“堅強的反共義士”模樣。滴血染旗、刺字紋身等等樣樣不落後。他們在反共陣營內建立組織發展成員並展開秘密活動。用欺騙、恫嚇、裹挾、暗殺等手段分化戰俘,爭奪控制權。1951年秋天起,聯軍戰俘營中騷動、鬥毆和兇殺事件劇增,衝突的規模越來越大,直至次年5月劫持戰俘營司令官杜德的事件達到了高潮。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ml35801&aid=17532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