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平山伐木之旅(一)
2006/12/13 22:13:42瀏覽3358|回應0|推薦12
September 18, 2005

太平山伐木之旅(一)

將近90年前日本人開始開發太平山伐木事業,因蘊藏木材資源豐富,不多久就要居當時台灣三大林場之首,將阿里山、八仙山林場遠遠拋在於後。歷經68年的開發太平山林業帶動台灣經濟貢獻良多,民國71年太平山停止伐木,並轉型為觀光休憩之用,近年來在國人重視休閒旅遊之下,太平山也成為熱門勝地,不過過往這段伐木歷史卻也被淡忘了,這趟旅遊希望能回味當時的伐木光陰。

一起從天送埤文物室出發~

 




天送埤文物室


館長熱心說明伐木過程

這裡大概是保存太平山伐木歷史最完整的展覽室,藉由社區、學校熱心人士的推動,讓小小的文物室卻保留最多的伐木歷史以及宜蘭人的熱情。

造訪當天已將近閉館時分,不過管理員伯伯還是將館長邀請出來,原本想說不必如此,後來卻讓館長花了20分鐘來解說太平山的伐木歷史,也為原本的旅程多了一份回憶。

ps 事後從網站中得知,原來館長就是伐木師的孫子廖本義先生,也是文物室發起人之一 


 

 伐木老照片




 講到台灣林業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算是晚近才開發的,不過這裡的環境保育卻是三地中最有水土保持概念的,館長熱心地這樣解說,他說:當年砍伐樹木時有一個原則,就是保留根部至樹幹直徑高度的樹頭,以上的部分伐木下山,以下的部分雖然也很有價值,但保留下來更能保育山林。


 至於伐木時也有一定之流程,首先由測量人員針對每株樹木進行才積測量,稱之為「每木」,等到真正要砍伐樹木時得先架起伐木平台以利作業,之後要決定倒伏方向,將決定傾倒之一側以斧頭砍出V型缺口(約直徑三分之一),再利用穿孔螺旋以及尖頭鋸從另一側作業,不過不是從另一頭直接就鋸過來,而是先挖空中間部份的根部而保留一部份根部,等到樹木要倒伏前,先通知周邊工人清場,通常是大喊三聲,最後再將最後一部份以斧頭砍斷,如此樹木就會依照原先規劃之方向倒下,否則樹木容易受損。



伐木工具


樹木傾倒後進行造材作業,簡單來說就是將樹木分解為一定規格之原木,如遇砍伐巨木無法搬運時時,通常會由「胴割師」負責將巨木剖成適合搬運之尺寸後再行運下山。

 

 胴割師 






 之後會進行「集材」的作業,簡單來說就是將木材運到山下,不過並不是所有伐木的地方都有索道或運材車,因此得先利用木馬(人工拖曳)或滑道將木材運至適當地點,在透過索道及運材車接駁方式至山下土場,早期這些木頭是順蘭陽溪流放到員山,在沿溪流放途中,逢轉彎處還必須派員指揮木材,簡單來說用勾子調整木頭流向,否則會卡在河床上,後期太平山林鐵修築後,才利用鐵路運抵羅東。









簡單說明伐木的流程,想瞭解更多資料請參考憲明國小「太平山伐木歲月」網站
http://www.shmes.ilc.edu.tw/shm/taipin/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john&aid=59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