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快速道路台66從觀音到龍潭......
About龍潭
龍潭地名由來是因一口天然大潭而來,這口潭舊名菱潭陂,相傳潭南有噴泉,在泉穴中有白石,每逢水降石露必定落雨,也因此菱潭陂永保水盈,即使久旱不雨只要居民誠心祈雨,上天就會降雨,因此這裡也稱為「靈潭陂」。有一回當地又逢久旱,果真在居民誠心祈求後,潭邊升起一隻黃龍,瞬間天下甘霖,此後這個潭改名為「龍潭陂」。
Site1 怪房子
來龍潭除了花生糖之外,不免想到位於中豐、中正路口的怪房子,記得第一次到龍潭來就對這棟奇特的房子留下深刻印象,陸續看過報載的介紹,原來是愛搞怪的主人所為,而且還不斷在增建中,不然留下這張照片,過幾年後再來比一比。
龍潭怪房子
Site2 龍潭大池
龍潭大池是當地居民運動、休閒及宗教信仰的好地方,除了潭邊完善的環湖步道、自行車道、兒童遊戲場、觀景涼亭外,最為顯眼的地標就是觀光吊橋。這座吊橋連結潭中人工島上的南天宮,在潭面上觀光吊橋以及南天宮的倒影,讓湖面增色不少,要是有月色的夜晚,肯定湖面上波光遴洵的,為夜色更佳增添一份美感。
南天宮湖面倒影及觀光吊橋
Site3 聖蹟亭
倉頡造字使得中國的文明歷史能被文字化保存下來,因此古人對於「文字」有一種由敬而生惜的感受,在宋代之時,開始有了惜字聖蹟亭的出現,及至明、清之際,焚化字紙的習俗更為風行,在公家機關(官府)、學校(學堂)常見惜字亭,農村地區因為文風不鼎盛,想藉由提升文風而造亭,焚字紙以祭文聖倉頡。
而興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至今有一百三十年的歷史,在日據及光復後都曾經過整修,不過龍潭的聖蹟亭不像一般常見的惜字亭大都是一座火爐子而已,擁有「三進」式的亭園建築佈局,包含「一進」頭門、「二進」中門、「三進」爐台,一起來聽聽這裡的故事。
爐台及被燻黑的爐口
聖蹟亭三進全覽及第二進石獅子
「一進」頭門
所謂「朝聖之路」就從頭門開始,別以為小小的聖蹟亭就是一個火爐子而已,其中的造景手法可是滿高明的。站在頭門前,你會發現是好幾個「尖頂」呈現在眼前,從近處遠處來看,先是頭門的門柱尖頂,再來是第二進中門門柱以及石筆筆尖,最遠則是火爐子頂端的葫蘆,若是以爐頂為中心畫分,剛好是一的個左右對稱的設計,合計共有七個尖。再就各個尖端來連線,從火爐子連接中門柱、頭門柱共五個尖,剛好可以組成一個等腰三角形。還有兩隻石筆筆尖與葫蘆尖剛好在視覺上是齊高的,剛好連成一線水平橫線,這是這裡最傑出的造園手法。
「二進」中門
二進的主角包含中門、雲牆、石獅子以及石筆,不像頭門只有兩根石柱而已,中門就華麗多了。兩翼微有弧度的雲牆,還有一對石獅子(面對中門左側石獅已被偷)。外側的兩根大石筆,象徵對於文字的最大景仰,因為沒有了筆,就難以將文字呈現在紙本上,其中一支石筆,被當地孩童嬉戲時被損毀。
「三進」爐台
原本以為踏入中門後應可直接瞧見火爐子,不過祭台前的一株扁柏卻硬將視線作了一道遮掩,也許要讓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聖蹟亭的主角火爐子是立在四方形的壇台上(紅磚護欄以下部分),轉角的「醨龍吞腳」是滿少見的設計。整個火爐子是三層的結構,從最底端算來分別是八卦、四象、六氣及葫蘆,底層的八卦是八角形,每一面都有浮雕在其上,而爐體的四象是四邊形,每一面都刻有不同的紀念文字,像是爐口正上方有「文運宏開」、「過化存神」的字樣,正面兩側則有對聯一幅,因為長期焚燒字紙之故,爐口早就被燻黑了。最上層的火爐是六角及葫蘆造型,相傳字紙經過焚燒後,字灰將化成蝶,並從葫蘆頂端飛之而去。
剛來的時候有位老伯正在整理園中花木,見我對這石柱、磚塊瞧了又瞧,又猛拍照,不一會兒見他從工作袋中拿出一本「簡介」說要送給我,順手收下才得知這座三級古蹟被台積電所認養,原本想要離開了,隨手翻一翻手冊才發現聖蹟亭的造亭原來還有上述這段完美的故事。
爐台石獅子(公)及醨龍吞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