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兵馬俑一號坑__2017.08.28.下午.臨潼.
2017/09/19 15:56:36瀏覽179|回應0|推薦25

    離開西安東門,準備到臨潼吃中餐。車上導遊盡職的講述兵馬俑與秦始皇陵的歷史背景時,特別提到楊繼德先生。因為掘井發現兵馬俑,而讓村民生活大為改善,所以村民春節貼的春聯,幾乎都是:「翻身不忘共產黨,致富要靠秦始皇。」橫批是:「感謝老楊」。

    我們往老西安飯莊二樓吃中餐時,在一樓看到ㄧ位長者在勤寫書法,有團員小聲的邊走邊說:「他就是楊繼德先生,因為和上面的資料相片一樣。」

    吃完中餐,仍看到那位楊先生坐在原處,不過正在滑手機,團員中沒人找他合影拍照或要簽名的。

   博物館除銅馬車展廳外,另有一號坑遺址、二號坑遺址與三號坑遺址。重點展示區,當然是一號坑遺址,入口處的圍欄邊人潮擁擠,要找空位拍照,頗有難度......。

@銅車馬展廳

     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側20米、距現地表7.8米深的地下發掘出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

    兩乘銅車馬一前一後放置在一個木槨內,因木槨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銅車馬出土時均已被壓碎,但由於未被盜擾,原位沒有大的變動,車馬的構件基本齊全。

    這是中國考古史上發現最早、體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銅車馬,對研究中國秦代冶煉與青銅製造技術、車輛結構等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銅車馬的形制是模仿實實在在真車的形狀。以前考古發現的車都是木質的,出土時已腐朽,銅車馬的出土使今人能夠清楚地看到古代御用車駕的真實面貌。

    銅車馬是按秦始皇御用車隊中屬車二分之一的比例縮小製成的,車蓋以及車輿內外彩繪著精美的紋樣;兩乘銅車馬上的金銀飾品重達14公斤,顯示了銅車馬高貴的等級。

     銅車馬按出土時的前後順序編為一號車和二號車。兩乘車均為單轅、雙輪、四馬系駕。中間兩匹馬稱為服馬,主要用來駕轅;旁邊兩匹馬協助服馬拉車,稱為驂馬。

    為了使四匹馬各處其位,齊力拉車,銅車馬上還裝有防止驂馬內靠及外逸的專用部件——脅驅和韁繩,脅驅的作用就是防止驂馬內靠;為了防止驂馬外逸,在驂馬的頸上還套有一根韁繩,韁繩的另一端系在衡、軛的交接處,防止驂馬過分遠離。

    通過這些裝置,驂馬與服馬始終會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會太遠,也不會太近,可以始終並駕齊驅。

●兵馬俑

    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帝陵東側1.5千米處西楊村南,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

    已發現三座,分別編為一、二、三號兵馬俑坑。

    三座俑坑佔地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內有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近8000件。

    有車兵、騎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種,排列整齊有序。

    陶俑的形象各不相同,神態生動,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兵馬俑一號坑

    1974年3月,臨潼區西楊村的農民打井時偶然發現了一些陶俑的殘片。後經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勘探和試掘,確認它是一座大型的俑坑,即一號兵馬俑坑。

    一號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距現地表深4.5~6.5米,面積為14260平方米。

    根據試掘已出土陶俑、陶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號兵馬俑坑內約埋藏陶俑、陶馬6000件,同時還有大量的青銅兵器。

@兵馬俑二號坑

    1976年4月,在一號俑坑的東端北側20米處,又發現了二號兵馬俑坑。

    二號俑坑的平面呈曲尺形,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據現地表深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

    從試掘的情況推斷,二號兵馬俑坑內埋藏陶俑、陶馬1300餘件。

    二號俑坑較一號俑坑的內容更豐富,兵種更齊全,是兵馬俑坑中的精華。

@兵馬俑三號坑

   1976年5月,在一號俑坑的西端北側25米處,又發現了三號兵馬俑坑。

    三號俑坑的規模較小,平面呈“凹”字形。東邊有斜坡門道,東西長28.8米,南北寬24.57米,距現地表深5.2~5.4米,面積520平方米。 坑內埋藏陶俑、陶馬72件。

    有學者認為,它是統帥一、二號兵馬俑坑的指揮部,古代稱為“軍幕”。

(一號銅馬車)

(二號銅馬車)

(二號坑遺址)

(兵馬俑重點展區___一號坑遺址)

(一號坑遺址)

(三號坑遺址入口)

(三號坑遺址)

●零錢隨手捐:全聯、全家、家樂福、統一超商......。

●發票隨手捐(愛心碼):131(博幼基金會)、299(台東基督教醫院基金會)、620(海外和平服務團)、1717(中華育幼)、5275(肌萎症協會)......。

●博幼基金會:成立於2002年,由李家同先生創辦,針對經濟弱勢家庭學童,透過「課後輔導」提升其教育程度,增加競爭力。

●戶名:「博幼基金會」 劃撥帳號:22482053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bell3366&aid=10855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