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18 00:09:38瀏覽60|回應0|推薦0 | |
comment:筆者完全認同!但關鍵仍在全體國民學習能力嚴重不足! 國際政經情勢讓我相信,台灣將有四年的短期穩定與繁榮,但台灣人應當擔心的是四年以後的長期生存發展。 種種跡象顯示,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江河日下,一九八二至二○一二年間,台灣每年的生產力(以每小時勞工投入所產生的實質GDP產出衡量)成長率的總和比韓國稍低,大致上為百分之一百四十與一百五十,但是累積工資成長率卻有百分之一百五十與三百的極大差距,韓國的工資成長率令人羨慕,是生產力的兩倍;美國有類似狀況,生產力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七,但工資成長了百分之八十七。競爭力已大幅衰退的日本與台灣類似,生產力提高了百分之六十八,但是工資僅成長了百分之四十四,我們的經濟發展遠不如日本,但已有她的老態了。 雖然早期我國電子業慣於員工配股,員工實際工資可能較高,但是不致扭轉上述現象。工資成長低,表示勞動力的附加價值低,所以如何增加勞動附加價值應是我國最大的挑戰。雖然台灣的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重要的製造地位,但在高附加價值的研發及行銷端卻乏善可陳。表示在商業模式的各個層面創新不足,一部分原因是國內巿場的規模太小,無法試驗商機拓展世界品牌;另一部分原因是創新人才不足,導致產品附加價值低,廠商無力投資於創新研發、商業模式或吸引優秀人才的惡性循環,最終社會大眾所付出的代價是工資無法增加。 所以台灣的策略應當就是發展巿場與人才,鼓勵台商在大陸經營內需市場,建立品牌,把利潤投入研發,創造更大的品牌到全球發展後,世界人才自然會為我所用。在國內人才培育方面,必須正視工資低反映的是教育產出的價值低,因此必須大幅改進教育。 過去民眾覺得改善教育是政府的工作,但是美國已經證明,國家競爭力的基礎是具世界競爭力的大學產業,後起之秀的澳洲更因大學產業的蓬勃發展而振興了經濟。我們必須要大膽的讓大學產業化,讓私立大學完全自由競爭,政府致力於建立有利於良性競爭的高等教育環境,停止補助及過度管制,台灣才可能會有一些具世界競爭力的私立大學,進而刺激公立大學的整併及進步。 哈佛商業評論三月號聚焦於討論國家競爭力,美國人也非常擔心競爭力下降,將生產力成長緩慢、國民生活水準停滯、企業外移,歸咎於中小學教育退步、法規繁瑣、稅制複雜、總體經濟政策品質不佳、政治制度難以運作;但美國仍在大學品質、智財權的保護、司法及公司治理、企業經營管理、創業環境、有利創新的基礎建設、產業群聚、聘僱彈性等方面佔優勢。 台灣人應該擔心的是,世界獨強美國不停的反省自己,她的弱點我們都有,但是她的優點我們都沒有,甚至韓國的創新力早已超越台灣,如果我們不勵精圖治,後果可想而知。 我國人民、企業、政府必些要有共識,將創新價值列為大家努力的目標,政府認真檢討法規、稅制、商業環境,吸引優質企業在台營運;企業努力擺脫政府補助,以產品價值及商業模式作為競爭的基礎,即使在台幣升值的環境中仍游刃有餘;個人努力增加價值,以創業或提高對企業的貢獻度回饋社會。 未來四年的穩定與繁榮可能會讓台灣人因福得禍,誤以為仍具競爭力,我們必須善用老天賜的四年窗口,奠基未來競爭的實力,以免泰極否來。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