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融海嘯讓孩子學會節儉
2009/04/26 19:48:17瀏覽701|回應2|推薦1
金融海嘯讓孩子學會節儉

2009年04月26日 10:48:43  來源:廣州日報

“爸爸,你給我買那個最新款的滑板吧!”“孩子,不行啊,最近我們家炒股虧了不少錢,這些沒必要的東西還是暫時不要買了吧!”……類似這樣的對話,最近是否時常在你家中發生呢?

    時下,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許多家庭不得不縮減開支,過上節儉的日子,而這也影響了不少家庭對孩子的消費投入,一些家長由此對孩子提出了勤儉節約的要求。不過,大多數孩子對此並不理解:“金融海嘯是什麼?為什麼爸爸媽媽忽然對我變得‘孤寒’了呢?”對此,教育專家提醒家長,借金融海嘯的機會可以結合大起大落的經濟形勢,及時給孩子上一堂生動的經濟課,並重新提倡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這對幫助孩子及早樹立科學的經濟觀大有裨益。

    現象

    大多數孩子沒有節儉觀念

    近來,由于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不少家庭投資失利、收入減少,以至于不得不緊縮家庭財政開支,節約度日。一部分家長會將家庭經濟狀況告知孩子,並由此對孩子提出要節約的要求。但面對家長的教育,大部分孩子卻表現出漠不關心、似懂非懂的狀態。

    教鋼琴的孫老師買了幾萬元基金作投資,目前已縮水大半,但比起其他同事朋友已是損失最小。孫老師說:“我最近常跟女兒探討金融、經濟之類的話題。以前總認為孩子只要讀好書就行,但這次金融海嘯對許多家庭的影響太大,我覺得趁這次機會,剛好可以讓孩子對全球經濟有個大致的認識。”

    曾在銀行工作、去年初辭職做了專職股民的王女士則對兒子目前依然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很是頭疼。王女士的炒股資金大部分套牢了,手頭留了兩三萬元的緊急備用金,但每個月只能依靠先生的一份工資生活,手頭很緊。王女士說:“最近常對上初一的兒子進行經濟教育,告訴他目前全球金融海嘯,家裏的投資套牢了,手頭沒有太多余錢,要他平時省著點花。不過,孩子好像不太明白,還反駁我金融海嘯是美國人的事情,所以他花錢還是像以前那樣,前幾天他還花了800多元零花錢買了一雙耐克球鞋。其實這也怪我,去年股票賺了不少,基本上他要什麼我就買什麼給他,養成了他這個壞習慣。”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孩子平時連家裏的經濟狀況都不怎麼關心,更何況全球經濟大環境了,因此希望借此金融海嘯的機會教育孩子認識經濟環境、養成勤儉節約習慣的家長不在少數。一些家長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在稅務局工作的陳先生說:“面對家庭財政緊縮,全家都有義務一同承擔,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員,當然也不能例外。”此外,也有家長承認,雖然之前也教育孩子勤儉節約,但平時對孩子亂花錢也並不嚴格管制。不過,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家長們普遍都有危機感,因此認為很有必要重新向孩子強調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意識。

    根源

    家庭不重視培養經濟觀念

    據了解,目前許多家庭不太重視對孩子在經濟以及節約方面的教育,造成了不少孩子沒有節約金錢的觀念,養成大手大腳消費的習慣。和歐美國家的孩子從小就學習理財相比,中國孩子對經濟的認識相對滯後,不少中國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只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就可以了,導致了孩子們對金錢觀念的模糊以及對經濟大環境的不敏感。

    此外,孩子普遍缺乏節約意識也是一大問題。在天河一小學擔任班主任的楊老師認為,不少學生對金錢沒有概念,很多家庭在節約教育方面也做得不夠。楊老師表示:“雖然學校也提倡孩子要勤儉節約,不過這方面執行得並不好。在家訪時,有些家長會說,就這麼一個孩子,能負擔得起的話都會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因此,家長的一味滿足也激發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再加上家長自身不重視節約,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在許多孩子身上幾乎看不到了。”父母學堂家教研究會會長許化利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認為由于孩子們不具備成熟的金錢意識,不知道怎樣管理自己的錢,有強烈的花錢要求和欲望,這導致孩子們在用錢方面出現種種問題,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在金融海嘯之下,幫孩子樹立正確的經濟觀,重拾勤儉節約的美德很有必要。

    對策

    趁機給孩子上堂經濟課

    第一課:簡單認清大經濟和小經濟

    據說在比利時,學校從小學起就開設了專門課程,教孩子了解經濟知識,比如教孩子了解什麼是勞動報酬、如何區別各種商品及其價格等。雖然目前中國學校較少有相關課程,但從家庭教育中卻可以幫孩子補上這一課。教育專家許化利建議,父母應當利用這次金融海嘯的機會,教孩子認識什麼是金融海嘯以及其對家庭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認識大經濟與小經濟的關係,從而增強孩子的金錢意識,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建議家長平時讓孩子多看新聞,多讀報紙,雖然孩子年紀小,還不明白太深奧的經濟關係,但通過家長深入淺出的講述,從而促使孩子開始主動關心經濟,了解大經濟的變化對家庭帶來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金錢來之不易,家長賺錢辛苦,應當好好珍惜的道理。

    第二課: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通過此次金融海嘯,家長們應當讓孩子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幫助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早教專家劉素萍認為,“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因此父母要多讓孩子深入生活、了解生活、體驗生活,從而明白如何更珍惜生活,珍惜付出後得來的成果。建議家長可以在節假日幫孩子創造參加勞動服務的機會,比如讓孩子幫忙做家事,可以付給孩子一定的酬勞,目的在于讓孩子明白金錢來之不易,它是經過艱辛的汗水換來的,從而培養孩子養成自力更生的好習慣。此外,在家裏家長也要注意言傳身教,自己先為孩子樹立節約的好榜樣,不該浪費的,小到一張紙、一滴水也不能浪費。不僅如此,家長們還要做到對孩子的要求不盲目答應,合理的才給予滿足,不合理的一定不遷就,要跟孩子講道理,不要因為孩子一鬧,家長就妥協。

    第三課:培養合理科學的消費觀

    孩子亂花錢常讓家長們感到很頭疼,而在金融海嘯的影響下,除了讓孩子樹立節約意識之外,養成合理科學的消費觀更為實際。許化利認為,要孩子懂得科學合理的消費,就要讓他們首先學會花錢,建議家長們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實際用途定時定量給孩子零花錢,比如每天給一次,或是一周給一次,但要求孩子不能將零花錢都用于購買零食、垃圾食品上,一旦犯錯誤時,就會扣零用錢。家長一定要過問孩子的錢都花在什麼地方,可要求孩子記賬,並進行監管,用得不當,應當及時給孩子進行提醒。此外,還可以採用“存錢激勵法”,如果孩子能把錢存起來,便繼續給零花錢,如果發現孩子一下子把零花錢都花光了,就減少給孩子的零花錢,這樣一來,會促使孩子在花錢之前多想想,這個錢究竟花得值不值得。(記者 陳薇薇)

●相關新聞→

比利時孩子從小節儉

時間:2008-11-17

 

現代消費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商品不斷更新換代,它們不僅吸引著成年人的目光,對喜歡追求時尚的青少年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誘惑。
   
然而,生活在富裕國家比利時的孩子們,卻從八九歲起就懂得了如何“精打細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錢。在比利時,常聽到孩子們說“我還沒有攢夠錢,不能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的錢要等到商品降價時才能用”之類的話,因為他們知道,父母在給零花錢方面是絕不會遷就他們的。在比利時家長眼中,零花錢是孩子們初學理財的工具,而不是提供單純的物質享受條件。
   

 零花錢要算計著用
    翻開比利時孩子們的德育課本,你很難在裏面找到專門教育孩子要節儉的話語或經典故事,因為學校和家長們更注重從生活道理上對孩子言傳身教。
    在比利時,通常從8歲開始,孩子們每週就能從家長那裏得到零花錢了,但金額不多,多是幾枚硬幣。孩子們要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一點一滴地慢慢積攢。雖然每個家庭給孩子零花錢的標準不一,但家長們培養孩子節儉意識的原則是一致的,即不會給孩子額外的“補貼”,他們必須有計劃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錢。當然,如果孩子攢的錢還不夠,而他又確實想儘快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可以先向家長借,然後再用以後的零花錢慢慢償還。這種辦法不僅能讓孩子體驗到滿足消費欲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還能幫助他們從小避免任性消費和節制消費欲。布裏吉是5個孩子的母親,其中3 個孩子用慢慢攢錢的方法買了手機,目前還有一個孩子正在攢錢,準備3—5年後買一台電腦;還有1個孩子用向父母借錢的方法買下了自己喜歡的一張遊戲碟,但後來三個月的零花錢也被陸續扣掉了。“這張碟對孩子來說得之不易,他付出的是三個月沒有零花錢的‘代價’,學到的卻是在消費面前應有的謹慎和思考”,布裏吉女士對記者說。
   

花錢時要制訂消費計劃
    對孩子來說,從小養成節儉意識既是一種美德,又是一種生活能力,這需要家長和學校的相互配合。在比利時,學校從小學起就開設了專門課程,教孩子了解成年人的各種職業、什麼是勞動報酬、如何區別各種商品及其價格的確定等。同時引導兒童理解媒體、廣告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讓他們了解廣告對消費者的行為影響。此外,學校還會經常告訴孩子:並非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一樣的,有的家庭生活富裕,有吃有喝,有的家庭非常貧窮,甚至吃不飽穿不暖,以此來告誡孩子一定要節儉。如果說學校的教育只是理論上的,那家長的消費方式和行為則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這方面,家長的做法非常謹慎。通常情況下,他們花錢之前,都會先制訂一個消費計劃,告訴孩子哪些該花、怎麼花。同樣,家長在給孩子零花錢時也會建議他們存一部分,並幫他們制訂一個有計劃的消費“目標”。
    為了讓孩子們認識商品與價格、勞動與報酬的關係,比利時的中小學校每年還會辦一些集市,鼓勵學生將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拿去出售,從而讓他們理解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同樣,學生們也可以在集市上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每個人的消費額不能超過2歐元。這樣,孩子們在買東西前就會再三權衡自己最需要什麼,由此學會選擇並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擁有所有喜歡的東西。
    另外,在比利時,凡年滿14歲的孩子就可以出外打工掙錢了,如洗車、修剪草坪、掃雪、照看年幼的孩子等。至於像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間等家務活則是分內事,不屬於拿報酬範圍內的“打工”。
   

根據家庭情況給零花錢
    據悉,比利時85%的未成年人都可以從父母那裏得到固定的零花錢,大部分孩子拿到錢後會先存入銀行,或者放進存錢罐裏留待以後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有6%的孩子會把零錢直接花掉。從12歲起,孩子們就可以擁有自己的銀行卡,父母則開始教他們如何理財,指導他們怎樣儲蓄、管理和使用零錢。正是因為有了家長和學校的雙重教育,比利時的大部分孩子才從小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他們很少隨便買東西,更不會在學校裏互相攀比。
    心理學家認為,家長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零花錢標準,尤其應該符合孩子的實際需要,不能一味地張口就給,更不該給孩子買大量禮物、品牌服裝和時尚用品。因為錢來得太容易對孩子們來說並不是件好事,它不僅會。造成孩子自命不凡和不合群的性格,還會使他們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給他們將來的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

[出處:蘇州日報]

 

●延伸閱讀→

獨立之路要從小起步

 2009年04月23日 10:04:59  來源:上海家庭報

    專家提示,獨立之路應始于孩童時代,需要父母一步一步地培養行走。

    案例:在人才市場上,一位母親滿頭大汗地在各個招聘點來回穿梭,向各個招聘單位散發著簡歷,並且頻頻向招聘人員咨詢各類問題。這位母親最近只要人才市場一有招聘會,她就會過來分發她兒子的簡歷,咨詢有什麼崗位適合她兒子做的。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她兒子始終沒有自己去過招聘會,而總是讓媽媽把招聘信息抄回去給他挑,結果至今沒有一家單位錄用他。

    分析:以上案例雖然有些極端,但父母事事包辦,使孩子缺乏獨立性是這一案例的關鍵。獨立,簡單而言,就是讓孩子最終可以脫離父母獨自生活,這需要父母在和孩子生活的每一天中都向著這個目標靠近。而最輕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地帶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獨立生活。

    嬰兒期:給予愛和信任

    在孩子嬰兒階段,父母最需要做的是與孩子建立牢不可破的愛和信任,而不是把他晾在小床裏鍛煉獨立能力。及時有效地滿足寶寶的基本需求和情感需求,這對稚嫩的寶寶非常重要。

    提示:用拍一拍、搖一搖,或是注視他、對他微笑、碰碰他的癢癢肉、好好抱抱他等舉動告訴此時的寶寶:“親愛的,媽媽就在你的身邊,有什麼事盡管告訴我!”

    幼兒期:放手讓他發現

    經過一年多的培養,親子之間已經建立信任。而此時孩子會開始顯露出獨立的需要。通常這種需要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是他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二是他具備了初步的爬行或行走方面的自立能力。于是,孩子會迫不及待地發表他的“獨立宣言”。父母在此時應該順應孩子的要求,放手讓他去發現。

    提示:父母需要更多地給孩子耐心、盡量少的懲罰和比較妥貼的防護措施。此時的孩子從外界獲得的信息越多,他就會越自信。

    少兒期:引入集體之中

    孩子就要去幼兒園學習了,這是一項非常艱巨、復雜,並影響他一生的事情。如何與人相處、學習社會技能等,是孩子真正邁向獨立的重要條件。所以,他需要和小夥伴在一起。作為父母要盡可能為他創造機會,要有組織的、有規則的,引導他去適應和參加群體活動和遊戲。

    提示:當孩子在參與集體活動時,成年人應站得遠一些,由幼兒園的小夥伴和鄰裏的玩伴成為你最好的助手。

    學齡期:要有生存目標

    6~10歲是孩子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可以借助孩子智力的提高和興趣的增加,幫助孩子確立一個目標,然後以制訂一個實施計劃。這個目標不必很大,但必須堅持。

    提示:可以讓孩子每天堅持晨練20分鐘,或是臨睡前讀半小時課外書籍。此外,還可以培養他一個愛好,並且鼓勵他要持之以恒,這將會成為他獨立之路上最好的同伴。

    前青春期: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到了11~12歲,是最讓不少父母犯愁的年齡。此時的孩子會嘗試擺脫父母,更願意和同學在一起。這時父母應給他更多的耐心和寬容的環境,並要允許孩子犯錯。

    提示:實踐證明:引導比拒絕更能讓孩子成功。當然有些規矩必須堅持:如不能夜不歸宿、不能撒謊等。在孩子真正獨立之前,確保他明白自由和責任之間關係。 (子君)

●延伸閱讀→

別讓孩子在暗示中卻步

2009年04月23日 10:00:32  來源:上海家庭報

    有些事,說多了就會變成現實,這就是暗示的作用。對于還缺乏辨別能力的孩子來說,更容易受到暗示的影響。

    案例:揚揚又一次被媽媽帶進醫院。就診時,媽媽對醫生說:“我生揚揚時難產,醫生曾給他吸過氧,並告訴我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有智力問題。”媽媽嘆了口氣:“現在揚揚9歲了,和其他孩子確實不一樣,由于腦子受過傷,學習上有困難,成績總是排在最後。”媽媽越說越激動:“我已經帶他去好多醫院看過,都沒有檢查出問題,可能就是我生他時落下的病根。”這時,醫生轉而看了看揚揚,揚揚緊接著說:“我腦子不好,所以學習上不去,我也沒辦法。”經醫生再一次檢查,揚揚的智力根本不存在問題。那揚揚的學習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A  說多了會真成笨蛋

    醫學分析:醫學上判定孩子是否屬于“精神發育遲滯”,要符合這樣一些條件:孩子在18歲以前發病的;智力表現明顯低于平均水平;智商低于或等于70。同時還得存在以下各方面適應功能中至少兩種缺陷:彼此交流、自我照料、家居、社交技巧、工作、閒暇、健康和安全等。顯然,在揚揚身上不存在類似問題。

    提示:即使孩子確實存在一些智力上的先天缺陷,也不要常在孩子面前說他腦子有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潛能成為一個最好的自己。無數事實證實,即使一個天才,如果每天告訴他是笨蛋,他也可能有一天真成了笨蛋。面對孩子現在如此缺乏自信,父母和孩子都應調整心態,或盡快進行家庭心理治療。

    B  消極心理影響智力

    心理分析:走進醫院,楊揚和媽媽要診斷的是大腦問題,但他們的問題卻是無法單純用醫學手段解決的。很明顯,楊揚的大腦是受了心理暗示的傷。揚揚之所以會出現學習困難,完全是由于媽媽不良心理暗示的結果,而他媽媽接受的是生產時醫生的暗示。種種不良的潛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揚揚生活和學習上的種種困擾。而揚揚也把自己平時學習不努力,遇到學習難題不想辦法解決的習慣很自然地歸咎于自己腦子有問題。

    值得提醒的是,長期對孩子施加消極暗示,會影響他的認知思維過程。而對于缺乏辨別能力的孩子來講,消極暗示反應很容易被形成和固定下來,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

    提示:父母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盡量多給予孩子積極健康的心理影響和實際幫助。並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這將有利于他成年後在社會上找到正確的位置。

    C  別亂下智力缺陷定論

    教育專家:有很多因素會構成孩子出現學習上的問題,譬如學習動機不足、學習方法、學習堅持力不夠強等。智力水平並不是學習成績的決定因素。實踐證實,充足有力的學習動機、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能夠堅持的品質才是學習成績的決定因素。

    此外,要想讓孩子進步,別隨意給孩子智力上有缺陷的定論,而要信任孩子是能夠成功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綻放的理由,父母需要做的是找到屬于他們的機會。

    提示: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父母可以給孩子制訂一個他能夠達到的目標,讓他能體會到成功,然後再逐步提高要求。當孩子進步時,要和他一起分析進步的原因,讓他明白自己也是個聰明的孩子,並且讓他感受努力比聰明更重要。此外,多與老師溝通,找到孩子學習存在問題的真正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子君)

●延伸閱讀→

孩子玩電腦遊戲上癮易引發“反常行為”

2009年04月22日 08:24:1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洛杉磯4月20日專電(記者高原)

美國每日健康新聞網站20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許多孩子因為玩電腦遊戲上癮而出現了一係列“反常行為”。

    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在對全國8歲至18歲年齡段的孩子進行抽樣調查時發現,被調查者中玩電腦遊戲上癮的現象嚴重,其中8.5%的孩子已無法擺脫電腦遊戲。

    調查發現,由于玩電腦遊戲上癮,許多孩子出現了一係列“反常行為”,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與家人關係冷漠、不願與人交往、愛打架以及身體健康每況愈下等。

    報告說,在玩電腦遊戲上癮的孩子中,出現“反常行為”的概率為25%,而那些雖玩電腦遊戲,但能很好控制自己的孩子,出現“反常行為”的概率只有11%。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調查僅涉及部分美國孩子,事實上美國玩電腦遊戲上癮的青少年難以計數,他們陷于其中難以自拔,這一現象令人擔憂。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iss02&aid=2889127

 回應文章

ghuhg
so good a book
2011/01/21 11:23
直有聽聞這本書很好看,上週去找來看之後,真的覺得很不賴唷!還沒看的人趕緊去找來看吧!真的很不錯:)講給小朋友聽反應也都很好,很適合親子一起閱讀的呢!

childq
怎麼跟孩子溝通
2011/01/18 11:04

孩子睡前想與他說說話,卻被被嫌無聊嗎?找不到與孩子共通的語言嗎?趕快來看這本《孩子的美德書》就對了!本書的大故事內容及寓意,使用小故事的篇幅,同時書本的編排也讓孩子有發問的空間,增進您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同時與知名兒童插畫家麥可‧海格合作,書本色彩鮮豔,圖畫豐富更是可以輕易的吸引孩子的目光。

書本中還有一些您雖耳熟能詳的故事,透過美國前教育部長威廉‧J‧班特奈的轉述,重新塑造新的意義,您與孩子除了互動增加外,您也可以從書中看到不同的人生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