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彩衣女子立舟頭,笙管似齊鳴,長袖舞端午
下聯: 二月二,輕裝兄弟接寶貝,婆家未允歸,小妹掉眼淚
---------------
上聯:五月五,彩衣女子立舟頭,笙管齊鳴,長袖舞端午
下聯:三月三,素裳雅士臨曲水,老少鹹集,短觴逐清流
注釋:
1、“二月二”:在往昔,北京到了二月二這一天,街頭會出現不少紅包袱,綠衣服的少女回娘家。假如這天婆家有事不允許娘家接回,接的人免不了要垂頭喪氣,大失所望;新媳婦則要哭天抹淚。因此,京諺又說:“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
2、“三月三”:兩晉時文人有三月三曲水流觴的習俗。東晉永和九年(353年),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等親友40多人在紹興蘭亭相會,以觴盛酒,讓酒觴沿曲水順流而下,觴流到誰面前誰就要賦詩,如做不出便罰酒。結果王羲之等11人各賦詩兩首,另15人各賦詩一首,其餘的人均做不出詩被罰酒。會後,衆人把所作之詩彙成集子,由王羲之爲詩集寫序,即著名的《蘭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