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9 12:41:38瀏覽1420|回應0|推薦2 | |
讓心情隨歷史痕跡踏浪
陳碧月 從學生時代陸續到歐洲國家旅行,對於各國人民也有不同的感受--自視甚高的法國人本高不可攀,日耳曼民族如德國人、捷克人嚴肅、不茍言笑,義大利人浪漫,西班人熱情,而荷蘭人真是以親切友好聞名,連另外兩個低地國--比利時和盧森堡的人也給我很敦厚實在的印象。 我和另一半搭火車到比利時在布魯塞爾車站下了車,因為預定的旅館在有限的地圖裡找不到,於是便前往旅客服務中心詢問,服務人員為我們翻地圖,然後打電話到旅館詢問,後來才發現我們下錯站了,我們應該在中央車站下車,卻在北站下車,所以一個站務員用著他不流利的英文帶我們去找另一個會英文的人,然後又帶我們去搭電鐵,上了地鐵還特別交代司機說:「他們要到黃金廣場站下車,要記得提醒他們下車。」 布魯塞爾市區略呈五角形,名勝古蹟甚多,是歐洲著名的旅遊勝地。城區分爲上城和下城。上城依坡而建,爲行政區,下城爲商業區,鱗次櫛比的商店,熱鬧非凡。市中心的「黃金廣場」曾被維克多‧雨果稱爲「世界上最美廣場」。廣場屹立著許多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其中以市政廳最爲壯觀。每年夏季的夜晚,這裏都會舉行燈光古典演奏會,聲光效果美得讓人目眩神迷,像是置身仙境。 有四百年歷史的「尿尿小童」噴水池則是遊客必定造訪的景點。關於「尿尿小童」的由來,有很多傳說,但其中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在過去的一場戰爭中,敵軍包圍了布魯塞爾城,企圖點著火藥炸毀城牆時,布拉班特公爵的小王子,正好在火藥的導火線上面撒了一泡尿,就這樣保住了城池,而且後來還獲得勝利。於是「尿尿小童」雕像,便成爲布魯塞爾的古祥物。關於「尿尿小童」身上的衣服,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是:路易十五時,有一個喝醉了的士兵把小童偷走了,這引起當地的市民示威遊行。國王懲罰了士兵,並且賜給尿尿小童一件用金線剌繡的豪華的宮延服裝;之後世界各地紛紛贈送服裝給尿尿小童雕像,布魯塞爾市政府爲了表示謝意,有關部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爲小童雕像換上另一套世界各地所贈送的服裝。我們去的那天,看見好多人擠在尿尿小童旁邊,搶著接過一杯又一杯,小童尿出來的有顏色、有泡泡的飲料,我也奮力地擠到前面,幸運地搶到了一杯,原來是櫻桃口味的啤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尿尿小童旁邊有一面牆,上面雕刻的人物是旅遊者的守護神,據說摸一下就能夠確保遊客旅遊平安。我們也跟著爭先恐後的人,去摸了摸那一面旅遊者的守護牆,貪心的希望不止是這一趟旅行,期待未來生命中的每一趟旅行都能一路平安。 離開人群我們被食物的香味所吸引,原來那個香味就是比利時的國菜--淡菜鍋--道地的比利時特產的蛤仔,加入白酒、大蒜和當地類似九層塔的配菜所烹調的食物,配上熱騰騰的黃金薯條和啤酒,在浪漫的火爐旁,享受著飄著酒香的淡菜鍋。我們在露天座享受人間美食,也享受路過的人因著我們面前的淡菜鍋而對我們的回眸一笑。 飯後我們誤闖一座好大的公園,公園裡有人在慢跑、有人在湖邊的情人座餵鴿子,好不愜意。我們想找洗手間,右前方出現了一間尖屋頂,紅綠相間的小木屋,我們想循著小路往上走時,有一個溜狗的老太太,問我們是不是遇到了什麼麻煩?我們還想她真是未卜先知,於是跟她說我們在找洗手間,她說附近都沒有,可能要去找餐廳點一杯飲料比較快。道了謝後才發現,往小屋子的方向的地上插著一個很不起眼的“Police Station”的牌子,這讓我們有兩點感想:一是老太太真是好心;二是比利時的治安應該不錯,這麼可愛的警察局想必不常被拜訪吧。 隔天我們繼續前往盧森堡,盧森堡雖然是一個半天就可以拜訪完的小國,但他的特殊還是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盧森堡有「千堡之國」之稱,境內大小城鎮都可以見到中古世紀的城堡建築。尤其是盧森堡市,綠境深邈,搭襯著古色古香的城堡、教堂,山勢險峻又古典樸實,站在最著名的亞道爾夫橋上,可以眺望盧森堡市街景、聖母院和大宮宮殿,景色遼闊,無爭人間。而憲法廣場(Place de la Constitution),有「歐洲最美麗露臺」的美譽,站在憲法廣場最高點上,放眼眺望,就能望見阿道夫(Pont Adolphe)和夏洛特(Pont Grande Duchesse Charlotte)兩座大橋,它們攀過峭壁,連接著新舊城區,氣勢盛大如虹。 整個盧森堡市,簡直就是個西歐各民族文化的展覽場,歷史上曾佔領過這裡的每個民族都曾留下足跡,於是它有所謂的三多:語言多,建築風格多,各族食譜多。街上隨處看,房屋就有德國人的歌德式,荷蘭人的洛可可式,法國人與奧地利人的後巴洛克式,甚至地中海風情的西班牙式;餐廳連北非菜、摩洛哥菜都有。 走路是遊覽盧森堡最好的觀光方式,因為景點集中;但是因為當天天氣不佳,又有時間壓力,所以我們搭乘觀光的小火車,車上有各種語言介紹的耳機,耳機流洩出來的還有相當雄偉的配樂,彷彿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再加上途中的一場大雨,朦朦朧朧的中世紀情懷,疑幻似真地在眼前,馳騁你的想像。 教堂的鐘聲響起,驀然回首,原來我的心情正隨著歷史痕跡在踏著浪呢! (原載於《今日生活》,2006年6月,第380期。)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