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05 13:24:42瀏覽654|回應4|推薦0 | |
最近最讓人討論的旅遊糾紛應該就是:兩個月遊歐洲六國的64人的單車遊歐團吧!帶團的夫妻沒有領隊執照,事前也坦白沒有去過比利時、英國和法國,他說只差沒有告訴大家:「一起去探險。」
旅行原是件樂事,卻弄得敗興而歸,實在可惜,可見事前做功課的工夫是很重要的。因為,旅行的探險,包含了不可預知的冒險和風險。 我想起1990年,在我大學二年級時計劃在升大三的暑假第一次出國,那時自助旅行的風潮剛剛興起,我們三姐妹兼家教打工存了一年旅費,為了一圓遊歐的夢想。 當時有一個「聯合自助旅行服務中心」是專門提供自助旅行者相關的旅遊資料,只要繳幾百塊的會費就可加入會員,不過他們是不提供帶團服務的。他們把要到同一個國家旅行的人集合起來,提供場地、諮詢,讓大家可以參與行前會議。 我記得當時共有30多人要到法國、義大利、瑞士和英國,我們三姐妹是最年輕的,其他都是社會人士,以老師居多。那時在討論租車問題時,需要「信用卡」,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信用卡」這個名詞。一個來自高雄的像是土財主的大哥很豪氣地表示:「我有信用卡,沒問題,到時租車刷我的卡就好了!」結果到了巴黎戴高樂機場,這位被大家捧著的老大反悔了,說他考量後發現團友太多了,萬一出什麼狀況,他會有困難。大家就這樣被放鴿子了,於是30幾個人各自散,沒有信用卡就租不了車,也沒必要全部綁在一起了。 我們三姐妹和另外四位老師成了一團,所有計畫全部打亂,後來,在羅浮宮的透明金字塔前,遇上一個獨自旅行的還在輔大夜間部就讀的社會人士,他知道我們的困難後,二話不說把信用卡借給我們,還和我們一起走了法國南部分擔車資。問他為何獨自旅行?他說他藉由旅行療傷止痛,因為剛和交往了三年的女友分手,女友父母反對他們的婚事,因為他是客家人。然而,這個客家人卻僅僅因為一面之雅的同胞愛就解決了我們的難題,誰說客家人小氣呢!這些刻板印象都是需要消除的。 我很慶幸第一次出國,盡興而歸,遇到許多困難都一一解除,留下美好的回憶。 和善熱情的義大利人是教人懷念的。那次從愛丁堡搭夜車到劍橋,由於沒有事先預定座位,因此,我們一行七人,只能就僅有的三個空位輪流休息。走道隔壁座位四位年輕人頻對我們眨眼,嘴裡還哼著:「莎呦哪啦!」他們以為我們是日本人。從他們的言談中提到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可以肯定他們是義大利人。 我坐在同伴座位的扶手處,試著閤眼。其中一位年輕人起身拍我的肩膀,示意要我坐他的位子,我婉謝他的好意,未料他迅速地從旅行包中拿出一張草蓆和厚紙板,他先將草蓆舖在走道上,然後在厚紙板寫上:“Don’t touch me.” 隨即就躺了下來,然後很自然地將剛剛寫的警告標幟蓋在身上;另外三人也滿心誠意催促著我坐下來,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不好意思再一次拒絕。遺憾的是,在匆忙下車之際,只是再次感謝,而忘了告訴他們:我們是來自台灣的中國人。 記得在巴黎遊賽納河時,結識了一群也是到法國旅行的瑞士人,當告之我們來自台灣時,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MONEY”,然後爭著和我們幾個「有錢人」握手。我懷疑他們所知道的台灣究竟是以外匯存底曾高居世界前幾名而聞名,還是像有的人所形容的「貪婪之島」,玩盡各種金錢遊戲,惡事傳千里才「名滿天下」的台灣。 他們誇我穿的衣服很漂亮,我很自傲地說:“ Of course. Made in Taiwan.”拿出中國結及幾張台灣有名風景區的明信片送給他們,並邀他們有機會也到寶島一遊。 「路不拾遺」這種大同世界的境界在國外隨處可見。 那是教人感動的一幕――開往倫敦的火車遲遲未開,在窗 玻璃外遠遠見到一位身著制服的站務人員,焦急地舉起一 個白色的自製暗袋,最後他在我們這個車廂停了下來,指 著我們這群黑頭髮的外國人,然後,從暗袋中取出護照和 美金,此刻,一位日本女孩驚惶地衝了出去。站務人員向列車長打著稍後啟動的手勢。待那女孩帶 著欣喜,又回到車廂裡,全車的人都為她捏了一把冷汗。 就在結束近兩個月的旅行,懷著歸鄉似箭的心情上飛機的同時,才發現遺掉了一瓶免稅酒,抱著顆希望渺茫的 心趕回候機室,居然發現它依然安安靜靜地躺在那。那種 失而復得的感動,迄今仍無法找出任何完美的形容詞來修飾。 我在旅途中遇到幾位德國朋友,問他們來自東德還是西德,他們既詼諧又正經八百地回答:“In the middle. ” 別了,一面之雅偶遇的人們,可能是在高聳壯麗的愛 丁堡城上,穿著紅白格子裙的風笛手,或許是在馬特洪峰 上一起賞雪的人兒。別了,再回首必然已是百年身了。 時間,撕裂了歐洲落葉的呢喃,昔日美好的足跡,恰似地中海蔚藍海岸的潮水般,也似橫跨英吉利海峽洶湧的 波濤般從心靈的國度流逝,而我只能以無奈和沉默送走凝 注滿杯的記憶;然而,這凝注滿杯的記憶,也將恰如普羅旺斯的陽光愈之燦爛、白蘭地之鄉Cognac的Hennessy酒廠 的陳年葡萄酒愈陳愈香。 回國後,我把這樣的心情寫下第一篇旅行文章刊登於《台灣時報》,1990年12月23日,第27版。又是一個難得的生命經驗。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