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和波西米亞跳舞
2008/11/19 12:33:00瀏覽523|回應0|推薦3

我和波西米亞跳

陳碧月

                                                       

        鐵血宰相俾斯麥曾經說過:「誰掌握了波西米亞,就等於掌握了歐洲。」可以想像波西米亞當時在地理上的優勢,及其叱吒風雲的際會。當時因為鄰國的覬覦、侵犯,一方面造就了波西米亞接受來自四方的文化洗禮,而另一方面也譜成了離合悲歡的歌曲。

          

                                   

在歐洲歷史上,我們曾經念過,1814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後,梅特涅召集了歐洲貴族,商討恢復昔日貴族的統治模式,此為「維也納會議」,此次會議開了一 年,在這段時間內,貴族們盡情享受擊敗強敵後所舉辦的舞會與慶祝活動,夜夜笙歌,縱情享樂;起死回生的中產階級也參與其中;知識份子在咖啡館裡私下討論如何反抗特權,其政治型態影響到後來的藝術發展;而小市民則寄情於清幽恬淡的大自然生活,史稱「畢德麥雅」時期。

我們市售的「畢德麥雅」咖啡,想必取名緣由於此吧!

奧地利曾經是奧匈帝國的核心,影響力撼動整個中歐,漫步在這個曾是歐洲的音樂之都,你彷彿可以聽見「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的音樂,像是依舊迴蕩 在鹽湖區迷人的湖光山色間。

德國人自認為是正統的日耳曼民族,他們極不認同奧地利人也和他們一樣是日耳曼民族;但就奧地利人來說,他們除了日耳曼以外,的確又不同於其他民族,因此就民族尊嚴而言,知識份子的內心相當不平衡,甚至有些自卑,於是造就了他們矛盾、敏感又不知所從的性格。

日耳曼民族是個不敢太放縱的民族,嚴謹、事事計畫、不茍言笑,尤其是準時――如果你跟他們約好時間, 遲到了15分鐘,你絕對別想用塞車的理由搪塞,你一定 得想出一個在台灣遲到兩小時的理由去解釋,且還未必交代得過去。

在維也納有很多著名的咖啡館,在接近城堡劇場處,有一間名為「蘭德曼」的咖啡館,因為心理學家佛洛伊德 過去經常造訪而聞名,有時間的話,到那裡品啜一杯維也 納咖啡吧!看看會不會「夢」見佛洛伊德。

                               

薩爾斯堡在莫札特的故居駐足,悼念這位早年成名的音樂神童――從六歲就開始作曲,年輕的時候,或是江郎 才盡,或是時運不濟,後因不善理財,晚年窮途潦倒―― 實不勝唏噓!

薩爾斯堡的米拉貝爾花園,是當時權傾一時的渥夫大主教為他所鍾愛的女子蓋的花園,花園的設計包括四個主 題――空氣、火、水和太陽。後來,女子先後為大主教生 了六個孩子。主教的高堡正對著米拉貝爾花園,可以想像 戰爭時主教在山上防禦型的城堡上,居高臨下遙望著他的妻兒。愛情的力量果真大到可以衝破宗教的約制與藩籬!

在薩爾斯堡的市集中心廣場,有一間小房子夾在繽紛多樣,高聳矗立的建築物中,相當突兀。原來這是有一 段真實故事的――當時有個窮小子愛上了一個藥局老闆的女兒,因為家世背景懸殊,藥局老闆極力反對,並故意刁難:只要窮小子可以在薩爾斯堡蓋一間房子當作棲身之所,便把女兒嫁給他。地價昂貴的薩爾斯堡豈是窮小子可以去詢價的,於是有一些有錢人被窮小子的真情感動,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硬是幫他在藥局老闆家對面蓋了一間僅一片斜屋頂大小的屋子,形成強烈對比。

                               

進入可以媲美凡爾賽宮的熊布朗宮(麗泉宮),可以輕易感受到奧皇時期的輝煌氣勢。從富麗堂皇的宴會廳到 花園小徑的雕像、噴泉,充分展現了當時的尊貴與炫麗氣 息,無不令人流連忘返。

西西皇后的畫像,貌美動人,想她曾在這樣的宮殿裡忍受深宮的寂寞之餘,會不會反而羨慕當初沒有被選上的 海倫娜。

出生於1937年的西西,是巴伐利亞地區麥西米連約瑟夫大公的女兒。在她15歲那年,他們家族一起到奧 地利的鹽湖區度假,目的是要把西西的表姊海倫娜介紹給當時23歲的奧匈帝國國王――法蘭茲‧約瑟夫;孰料法蘭茲卻陰錯陽差看上了西西。當過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 的西西當上皇后後,她覺得嚴謹的皇室生活,幾乎讓她感到窒息,她生性活潑外向,渴望自由,婆婆為此對她極為反感。喜歡繪畫、音樂和文學的西西,不但面對嚴重的婆媳問題,且和法蘭茲除了打獵,沒有其他共同的興趣,她在日記裡字字句句流露出她的沮喪和孤寂。

尤其後來當她的兒子帶著門戶不相當的小女朋友到梅椰林殉情自殺後,喪子之痛,更讓她痛徹心扉。

法蘭茲和西西先是維持著貌合神離的婚姻,而後分居;西西經常藉著旅行排解寂寞,1898年到歐洲旅行時被人刺殺,享年61歲。

這就是兩個成長背景懸殊的人,要在一起生活的難處,法蘭茲和西西站在不同的流域,操持著不同的言語與 心境,更何況是尋求相互理解呢!

前一陣子,大陸官方送了兩隻熊貓給奧地利,並為牠們取了中文名字,但是奧國人老是發不準這兩個中文名字的音,因此,有人在網路上為這兩隻熊貓入境隨俗取新的名字,結果票選最高的是:法蘭茲和西西。我想,這兩位19世紀末代皇族名的雀屏中選,應該代表了人們對於過去奧匈帝國輝煌時代的緬懷吧!

                               

奧地利的物價很高,一瓶礦泉水要將近台幣80元, 所以當你有機會造訪奧地利時,別忘了帶一個小的寶特瓶 空瓶,因為奧地利的水是可以生飲的。

奧地利人很注重環保,沿著高速公路你會見到很多大型的「風車」,他們不僅利用風力發電,小則玻璃分類環 保回收,還分類白玻璃和黑玻璃;在維也納,小狗搭車除 了要買票,還要戴口罩。

奧地利人也很重視生活品質,如果你家庭院的草沒有推平,圍籬沒有整理,鄰居覺得有礙觀瞻、影響市容, 他是可以打電話到市政廳告你,政府會以行政命令要你改 進,要是你沒有在限期內改善,是會被罰錢的。

此外,奧地利人也很注重個人隱私。一位台灣媳婦嫁到奧地利,婚禮後一個禮拜,媳婦燉了雞湯,準備送去孝 敬公婆。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抵達後,卻不得其門而入。

婆婆隔著對講機和她通話,就是沒有開門的意思。後來,她接到她先生打來的電話,說是去拜訪他人之前要事先預約的,因為被拜訪的人,可能今天不打算出門,沒有梳妝打扮,也沒有見人的心情準備;或者他準備要出門,但因為你的臨時造訪會破壞人家原本的計畫。她婆婆就是屬於後者。

半年後,她婆婆過世了,在喪禮上她第二次見到她公公,而唯一一次見到她婆婆就只有婚禮那一天。

在歐洲,父母老了有自己的退休計畫,小孩長大有自己的天空,兩代之間的生活空間是很獨立的。

車子行駛在往奧地利的邊關,經過加油站,見到路邊高舉著一個寫著“ITALY ”的紙板,原來是兩個要搭便車的女孩子。

到歐洲旅遊,常常會見到手持地圖、背著旅行袋自助旅行的青少年。這些基本上會兩種語言的青少年,在16歲時就離家去旅行,體驗人生,學習流浪,有的家境比較寬裕的,家長會給他們帶一些錢在身上;若是經濟比較普通的家庭,小孩子就要靠自己旅行到一個定點,就在那裡打工賺錢――有人到餐廳端盤子;有人會在街頭演奏小提琴,演奏前打開琴盒,自己先放幾塊錢歐元進去,然後開始演奏。

通常經過這樣的旅行,回到家後他們更能發掘自己的優缺點,哪些地方有所欠缺,哪些方面是可以發揮所長,然後決定自己要繼續升學或就業。

                               

通過捷克的邊關後,會見到一個特殊的「奇觀」――女「牆」人――身材婀娜多姿的妙齡女郎,每隔二、三百公尺就出現一個,各自站在雙向車道的路邊,招攬生意,這些女郎未必是捷克人,也有的是從外地來討生活的,在大太陽底下站著,等待顧客上門,實在辛苦。

                               

布拉格之所以吸引各國的觀光客前往,在於其自13世紀以來的市中心――舊城廣場的建築保留了最原始的 舊有風貌,有如一座建築博物館,包括了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可、洛可可等建築。這些建築以優美的身段高傲地爭妍著,與襯托著的古堡和石板路,交織成一個詩情畫意的中古世紀之都。

捷克的平交道沒有設柵欄,車輛經過時,見到黃燈亮起,便會乖乖停車,等待火車經過。捷克人的自律,還可以從地下鐵見出,地鐵站僅設有打票機,而不像其他國家在出入口,設了一個個通關欄杆。你在捷克搭地鐵買了票後,要記得把票插入機器孔,打上時間,票務員最容易查的對象是外國觀光客,比如說八塊克朗的地鐵票,如果你被查到投機沒買票,將會被罰四百塊。

查理大橋,橫跨在維爾塔瓦河,連接著東岸舊城和西岸小區,是布拉格的標誌,正因為如此,橋上白天至晚上都是人山人海。我們特地起了個大早,搭上地鐵,去迎接清晨6點的查理大橋,總算見識到他的寧靜之美,橋上兩邊哥德式的橋塔和30尊巴洛克式的雕塑,襯著第一道曙光,把這座「露天美術館」妝點得更為「布拉格」。

                               

提起布拉格,就會想到被譽為20世紀存在主義先趨 的卡夫卡,卡夫卡於1883年生於布拉格,41歲死於布拉格。卡夫卡除了受他猶太商人父親的複雜情感影響外,19世紀末布拉格特殊的氛圍也深深撼動著他。

黃金巷,所以能成為布拉格古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最重要的原因是:卡夫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住在黃金巷22號,有11個月(1916〜1917)之久。

黃金巷,原本是僕役工匠居住的地方,之後,聚集了許多為國王煉金的術士,這些術士堅定地相信可以把石頭變成黃金,因此有了「黃金巷」的名稱;但在19世紀之後,卻逐漸沒落成貧民窟。直到20世紀中期重新規劃,原本的房舍改裝成小巧玲瓏販賣紀念品的店家。卡夫卡曾經住過的22號,如今是一家販售卡夫卡作品集的小書店。

擠過萬頭鑽動的黃金巷,想必這樣的盛況空前是生前默默無名的卡夫卡怎麼也料想不到的。

而更讓卡夫卡始料未及的應該還有那個兩次當了他的未婚妻,又被他解除婚約的菲莉絲公開了他寫給她的四百多封情書,儘管他未曾保留她給他的信。

但更諷刺的是菲莉絲在卡夫卡的創作巔峰其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912年10月24日,卡夫卡連夜寫就 <判決>,這篇作品完成於他給菲莉絲的第一封信的後 兩天;卡夫卡聲稱要把<判決>送給毫無所悉的菲莉絲。五個星期後他寫了一封邀請函給她:「我將朗誦妳的短篇小說<判決>。相信我,妳將在現場,即使妳人在柏林。」――因為這樣通信5年的「柏拉圖」;因為卡夫卡所想要的聚少離多,終於成就了他的作品的確實「存在」。

卡夫卡在德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到保險公司上班,這個工作提供他穩定的收入,使他得以在工作之餘, 安心創作,據說他常常到深夜還在振筆疾書。

卡夫卡的好友在他死後為他出版他的作品,讓世人得以去追尋敏感纖細、不善表達的卡夫卡的曾經「存在」。

Hybermska街十六號的CafeArco是卡夫卡最愛的咖啡館,有機會的話也應該在這裡坐下來喝一杯咖啡,閱讀卡夫卡的作品,也許可以超越時空遇見卡夫卡――

《蛻變》裡的薩姆薩每天不眠不休地努力工作供養家人,他沒有時間與人交際,也沒有錢談戀愛,單戀的對象是家裡懸掛的美女圖,生活索然無味。有一天他突然變成一隻大甲蟲,不必再辛苦地外出工作,每天就是待在家裡爬來爬去;他的家人在驚嚇之餘,也只能把他當蟲一樣地養在家裡,後來,薩姆薩死了後,被當成垃圾丟棄,他的家人也終於解脫了。

《審判》裡的K是平常生活規律的公務員,也追求愛 情、娛樂,是一個正常不過的普通人。突然,一個無預警的逮補令降臨,兩名男子告知他被逮補了,將受到審訊,卻不說明罪名,然後將他釋放,因為他仍被允許自由工作、生活。

然而,對K而言,此衝擊已經讓他的生活起了大風浪。 K遭受一連串的被傳訊、被釋放,他無法再像從前一樣靜下心來工作,他在審判中堅稱自己沒罪,同時也驚覺自己對法律所知甚少,並不斷為脫罪而努力。

但後來時間久了,他卻陷入幻滅的邏輯思考,精神失去原有平衡,性格呈現萎縮,思維也產生麻痺,那尋求真理的反抗細胞,像是根蠟燭燃燒殆盡。一連串的審判、辯護交錯,他看不到目標了,甚至放棄抵抗。在尋不著任何代表意義、價值的打擊下,終究,黯然接受莫須有罪名所安排的死亡。

                               

在優雅的國度,學習內斂地遠離塵囂,洗盡塵俗煩囂,在紅塵滾滾的世間,耽溺於建築、文化、美食、音樂和歌劇中,只要用心體會,不管是巴洛克時期的巴哈、古典時期的莫札特、海頓、貝多芬,還是浪漫時期的舒伯特、舒曼,都會很容易地和我們靠近。

旅行是開啟心靈世界的另一扇窗,這扇窗可能是在卡羅維瓦利的溫泉迴廊;可能是在克勒摩花木扶疏的花園;可能是在聖渥夫岡的湖畔;也可能是在庫倫諾夫街 頭轉角的巷弄間。你可以凝神細聽你所拾級的每個石階,也許會見到歲月流變的軌跡;你也可以隨著眾聲喧嘩而去,跳脫原有的框框,和川流不息的觀光客,看看街頭的藝人表演。

旅行有時就是要心不在焉,心無定所隨著身體隨意地遐想,任性地流憩,無盡地漂流,享受寂寞的冒險,你將容易體會,郁達夫所說的淒涼的孤單。

閒情踱步在潔淨的街道、優雅的小店、美麗的路邊水果攤和色澤鮮豔的花店,可能突然轉進一條粉牆紅瓦的小巷,驚艷到眼前意想不到的美景,而墜入時光的洪流中。到歐洲旅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在路邊的咖啡館點 一杯咖啡,品嚐不同風味的咖啡,因為時空、環境、語言的不同,心情就會隨境遇改變――然後,發呆。還要,看一齣黑光劇、聽一場音樂會,那是垂手可得的幸福,卻也是難能可貴的體驗。當以後在記憶的光碟裡搜尋時,你會發現棧戀難捨的是喝咖啡時的心情、是看劇時的心情、是聽音樂會時的心情……。

( 原 載 於 《 明 道 文 藝》 , 2003 年10 月 , 第331 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moon2288&aid=239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