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財政擴張釋股,跟國發會的全民釋股做法一樣,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名稱不同,實際上都是圖利財團
2014/08/23 21:17:42瀏覽516|回應0|推薦14

 

   政府最近宣稱,因為今年的稅收充足,所以暫時不會釋股,可是基於財政擴張政策,還是保留明年釋股的選擇,而且不限政府四大基金,也可能在盤後洽特定人競標。

 

   老實說,政府這種說法其實就是年初國發會全民釋股的建議,只是換個名稱,變成所謂"財政擴張"而已,本質不變,換湯不換藥。

 

   國發會全民釋股(也就是現在的"財政擴張") 的弊端,本人已在之前的文章論述過,現在再把要點摘錄於下 : 

 

   1.全民釋股由於金額龐大,已不可能由一般個人承接,到最後還是交給財團購買。此舉等於讓財團擁有人民和政府的財產,讓財團接管國計民生。

 

   雖然有人會說,財團也是有出錢購買,並沒有白白獲得。

 

   可是問題在於,財團只出一次錢,卻可以賺很久。出這一筆錢,對財團來說不痛不癢,可是他們卻能夠藉著擁有股票賺更多,甚至進一步的接管整個企業。

 

   2.不管財團只是擁有股票,還是接管整個企業,對人民和政府來講都是損失,而這個損失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政府只圖個一時之快,為了自己從不認真解決的財政問題,竟然只會"賣祖產",出賣人民和政府的利益。

 

   政府應該要知道,財產跟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不認真、合理的分配稅收資源的話,"賣祖產"能賣到何時?祖產賣完了該怎麼辦?

 

   3.縱使政府釋股對象排財團,而賣給一般人民,能買到的人民畢竟只是少數,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全民釋股"。

 

   而且股權稀釋掉以後,財團的比重就增加了,財團更可以利用股權優勢來操控企業,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就被侵犯了。

 

   以上是之前文章的概略觀點,除此之外,政府的"財政擴張"政策還隱含著以下問題 : 

 

   1.政府不斷的藉著租稅優惠還有釋股,讓利給財團,不外乎是要藉著財團來完成經濟擴張的目的。

 

   可是台灣的資源有限(其實全世界都一樣),經濟成長總是有極限的,當下一次的危機又來臨時,政府要怎麼辦呢?

 

   由此可見,政府釋股是不務正業的表現,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2.國民黨的做法很清楚,就是要藉著釋股給財團,把自己的利益跟財團綁在一起,其具體目的有 : 

 

   (1)釋股給財團,解決短期財政危機。

 

   (2)讓財團掌控相關資源和企業,加深財團對台灣的控制力。

 

   (3)如此可藉由綿密的政商網路,把國民黨跟財團的利益綁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glove020478&aid=1653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