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十年」小心變成「沉淪十年」 世界金融市場在歐債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的衝擊下動盪不安,然而非處震央地區的台灣股市跌幅巨大,近期表現甚至不如歐豬五國,以及最大的苦主德、法、英。台灣經濟成長率縱然一再下修,仍在四%之上,何以股市疲弱至此,是否基本面已潛藏重大危機?固然應予深入探討,然而最令人憂心的,乃是金融危機鋪天蓋地而來,執政者卻仍陷在選舉對戰的激情之中,只在意權力的爭逐,未能及早召集國安、經濟、財政等各部會研商對策,因應此一全球級的風暴。
二○○八年金融海嘯,世界經濟急凍,奄奄一息,世界各國極力紓困,挹注資金,雖使垂危的經濟推出加護病房,但病情並未痊癒,反而衍生許多嚴重的後遺症,在最近的歐美諸國爆發出來。有人指出,歐元區綁在一起,於是歐債像火燒連環船,無一可以倖免,然而,在全球化的連結下,世界也像綁在一起的連環船,任何一艘船燒起來,其他國家都會遭到池魚之殃。台灣的經濟規模小,資源缺乏,必須與外面的世界連結,才能創造出最大的效益。而台灣的經濟成長力道,不但大幅仰賴出口貿易,對外投資也日益增多,所以受到全球化的影響與衝擊也日益加劇。
歷來全球性或區域性金融危機,台灣受到的衝擊愈來愈大,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台灣股匯市大幅震盪,但大致上堪稱安然度過,但到了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台灣受創非常嚴重,經濟成長率創下史上最差的負二%以上紀錄,企業大量裁員與放無薪假,股市亦腰斬,民眾都不知道明天在哪裡?當情勢才舒緩一、兩年,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與美國國債上限問題竟又襲來,而從金融市場的反應看來,台灣受創之深恐不下於歐債核心國家,然而,受創如何仍為其次,最重要的在於政府是否了解危機之所在?有否因應對策?
台灣如何防範歐債危機的衝擊?短期而言,金融監理單位應徹底清查金融業與歐債相關的曝險部位,並確實評估一旦歐豬國家倒債,台灣的實際損失為何?歐盟最近重新對歐洲銀行進行新的壓力測試,意味整體情勢似有惡化跡象,台灣上波的銀行壓力測試設定的條件太過寬鬆,現在是重新檢視的時候。其次,此波危機固然侷限在主權債務,但一般公司債與衍生性商品是否也會被波及,不能不未雨綢繆。另外,在產業不景氣之下,金融業對3D1S產業的近八千億元放款,如何控管風險,避免一場金融業大災難的發生,是政府當務之急的課題。其實,四大產業均面臨生死存亡的重大挑戰,何去何從,政府也該擬出完整的產業政策。
台灣經濟的另一挑戰,則為產業的發展與轉型。歐洲是台灣第四大出口地區,歐債危機勢必影響其購買力,如何轉移市場重心,增加對其他地區的出口,降低歐債衝擊,不但企業本身應有規劃,政府亦應出面輔導。另外,台灣對外投資與出口的重心為中國,但中國的經濟也在放緩,產業亦在調整的陣痛期,勢必拖累到台商。中國正在進行產業轉型,亦即所謂「騰籠換鳥」,要以高新產業取代勞力密集、附加價值低、高耗能的產業,而中國台商大部分是屬於要被換掉的鳥,政府應該建構良好的投資環境與產業政策,引導外流的企業回台,扭轉企業西進之逆流,並且輔導其轉型,增加附加價值,才是解決台灣產業空洞化,增加就業機會的根本方法。
歐債問題是挑戰更是機會,端視政府與企業如何因應。中研院院士于宗先與胡勝正日前呼籲,朝野總統參選人不要只忙著選舉,要趕緊收心、研擬對策,因應可能來襲的經濟風暴。吾人擔心的是,馬政府一向只會呼口號,輕忽了歐債問題的嚴重性,只會拚命劃出黃金十年的大餅,卻對眼前的危機視若無睹,如此因循下去,黃金十年可能變成失落十年、沉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