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個減數而已!
2013/06/20 14:56:23瀏覽375|回應0|推薦0

每個人對於自己生命的運算,一開始不一定很清楚。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延長,有的人明白了:我們的生命,在一天天地消磨。可另外有一些人呢?他們仍舊不懂得這一點,他們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就在前一個月,一位鄰居的孩子從外地回到了家裡。說是再也不想出去了,就打算在家做點事兒。這男生年初已滿二十四歲。nuskin 香港因一直沒談過女友,家人想:正好趁這個時候,讓他在家處個女友結婚。


哪知男孩子根本不聽父母親人的,他說男人要先事業後家庭。所以他必須先創業。有了經濟基礎後,再談朋友們。


在父母眼裡,結婚雖說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的的事業能夠做得風生水起,也是件好事兒。於是,父母轉而支持他幹事業。要他的自己確定方向,然後,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一定會盡全力支持的。的確,雖然,他也是從十八歲開始外出打工到現在,畢竟“工”字不出頭同,真正要拿出夠自己創業的資本,他還很困難。


於是,在他確定方向後,聯繫好設備廠家,準備去進設備時,便向父母開口要錢。


天底下有哪一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進?又有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做一個堂堂正正的老闆呢?他們拿出了自己用血汗積攢下來的有限資金,然後,找信用社貸了一點款,便幫著孩子購進了他創業所需要的全套設備。


也許,創業本身就要經歷許多艱難的。也許是沒經驗。孩子偕同夥伴把進來的設備裝備完成後,準備開始生產了。可關鍵時刻,問題出現了。他們竟然發現這套設備不能生產出他們想要的產品。明明好好的設備,怎麼就不能生產出產品呢?在進之前,不是已經看到過別人生產了,並且還賺了大錢麼?而且,樣品明明可以用的,試用時也沒有問題。要說是兩位年輕人的疏忽,可一同去進設備的明明還有自家幾個操作了幾十年機器的大人。他們該不會錯吧。可是,不管怎麼樣努力,如新香港機器就是發不動。


經過反復諮詢,並與產品銷售廠家仔細研究,他們才發現這套設備所需要的生產原料根本與自己家鄉的那種不配套。而合同上白紙黑字:買家退回設備,必須有一半的賠償。也就是說他們退回設備後,只能換回原來一半的資金。如果不退回掉產品,就必須進設備生產廠家當地的原料進行加工生產,而如果真那樣的話,原材料加上運費,成本就要大得多,不僅沒有賺頭,反而有可能要賠本。這豈不是一半的本錢都拿不回來麼?沒辦法,幾經努力之後,終於只得屈服。他們把設備原封不動地退給了廠家,而自家只得自認倒楣了。


這樣來回一折騰,不僅沒有賺到第一桶金,反而折了老本,創業的信心也沒了。再想創業的欲望都沒了。


沒辦法,小夥子自認為不是做老闆的命,於是,又發出了求職信。


因為在外面幹了這麼多年,也算得上是一個熟練的老工了。再加上現在正值用工荒,南邊很快回信說:工作已找到了,工資比上回辭掉的工作要高好幾百。這麼一算來,他又動心了。


“創業維艱,無論是誰,只要想創業者,都會經歷這一遭。可我們不能因為創業維艱就放棄創業。”


長輩勸說他繼續在家發展時,說出了上面一段話。可男生說自己不是那種百折不回,越挫越勇的人。再說回家一趟,把父母的老本也賠上了,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還是去賺現成的錢吧。畢竟,老闆也不是人人都當得上的;也不是那麼容易當得上了。


“既然知道,那怎麼就不能再試試別的門路呢?”


長輩仍不死心。再說孩子的父母也希望他留在他們身邊的。古時就說:父母在,不遠遊。父母都年近五十,自家的一家米粉廠也需要人幫忙,而且效益也不錯。兩個兒子都出去了,兩個空巢中年人有個三病兩痛的也沒個照應。


可孩子卻說:他並不神奇。不可能受一次挫後,功力增加一倍或多少倍。只能讓他越挫越害怕。人的生命本來就是一個減數,在家多耽誤一天,他的人生就少一天;年輕的生命少一天,nu skin 如新就意味著他要少積累一天的財富。所以他輸不起。


也許這也是一種運算方式吧。他終於不顧旁人的勸說和父母的挽留,走出了家門。他要用自己廉價的勞動,賺來可以用來創業的成本。


二十四歲,並不是一個怕老的年齡,但按照他的的運算,他的生命的確在一天天地減少,他所積累財富的時間也在一天天的減少。


由此推之,每一個人的生命,不管是青年,還是中年,還是老年,都是一個減數。也許這是一種消極的說法,但對於抓住生命的每一天的人來說,何嘗又不是積極的呢?


但願我們能認真過好每一天。不過我還要奉勸年輕的朋友們,不要害怕挫折,雖不能說越挫越勇是一件好事,是有韌性的表現。但我也不願意朋友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輕言放棄。我們要吸取創業中失敗的教訓,理順好思路,做到未雨綢繆,儘量走對路子,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eccm&aid=778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