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信仰與生活]如何建立親密的友誼及人際關係?
2006/08/17 16:36:14瀏覽4957|回應0|推薦7

現代人常感到空虛寂寞是個普遍的現象,也常常會感嘆說「相識滿天下,知心影幾人?」一個常見的迷思是,缺乏親密的知心朋友是男人的問題,因為男人在社會教養下被強調男子氣概,因而不好意思跟其他男人建立親密的友誼,怕被認為娘娘腔,甚或是同志,因此很自然的也就缺乏知心的朋友,通常有的只是因為運動或其他外在因素所結合的朋友。這樣的一個迷思當然不完全錯誤,至少的確很多男生沒有也不知道如何建議親密的友誼。有作家就說「美國男人既孤單又沒有朋友,卻又不計代價想維繫男子氣概的形象。」(189頁)[1]可是實情是,即使是女生也一樣常常會感到寂寞,缺乏知心好友。例如芝加哥論壇報的女性專欄作者Marla Paul就在專欄裡坦承缺乏知心朋友的寂寞,該文章一見報,讀者投書就如雪片般的滾來,達平常的七倍之多,大家都想分享自己的沮喪跟疏離感,而且大家發現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問題的時候,都大大地鬆了一口氣(186-188頁)

[成分一:吸引力— 為共同點歡樂]

一段友誼的開始,雙方對彼此必須有某種吸引力應該是不證自明的道理。吸引力的作用是使我們喜歡上對方,進而願意花時間跟對方相處,更深地認識對方。一般來說,相同的興趣或相同的社交、生活型態生活很容易充當這種一開始建立友誼的吸引力。可是單單建立在興趣上的友誼是不夠穩固的,例如艾科卡曾表示,他最震驚的事情不是他從福特汽車總裁的身分被革職,而是其後大部分的朋友都棄他而去,這才是一生中最令他震驚的事!(一九四頁)所以真正高質量的吸引力,應該是奠基於共同的價值觀上。例如大衛與掃羅的兒子約拿單的友誼,是聖經最廣為稱頌的高貴友誼,似乎就是建立在對上帝都有極深地愛而深相契合。(關於他們兩人間的友誼請參見撒母耳記十八至二十章。)所以我們應該常常省察自己跟朋友的關係,問自己「我們的共通點在哪裡。如果把共同的活動抽掉,我們的關係還會繼續嗎?還是因為我們有共同的價值觀,所以關係可能更深入?」(一九六頁)當然,強調共通的價值觀的重要性不等於忽略外表、共同興趣及親和力的重要性,後者仍然是一開始建立友誼的重要因素,只是如果要建立長久穩固的友誼,則共同的價值觀(不一定是宗教信仰)應屬不可或缺。

這邊要強調的是,要接納別人的不完美(特別是別人的不完美可能得罪了我們)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想想自己如果處在對方的境地是否也會做出類似的反應,或是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同但是類似的軟弱。當我們將心比心,以及思考自己的軟弱的時候,我們就比較能夠接納別人的不完美及軟弱。另外一點要補充的是,接納常常需要跟坦誠(下一個要素)結合的,假如朋友根本不坦誠,不肯表明自己的本相,那我們也很難真實的接納對方,因為真實的接納必須以知道接納的客體為何,假如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對方的軟弱跟缺陷何在,那我們根本無從接納起。這就好像我們饒恕別人之前,必須真實地了解對方對自己造成什麼樣的傷害,才有可能去饒恕對方。

 [成分三:真實、坦誠及溝通— 勇於呈現自我]

第三個成份是真實,也就是要勇於呈現自我。我們必須向朋友敞開心靈及自己的軟弱、感覺,朋友才有辦法更進一步地認識我們,加深我們的友誼。耶穌跟其門徒間就有一種真實的關係,例如耶穌在即將被逮捕上十字架前,就在客西馬尼園裡跟他的門徒承認自己內心的軟弱「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馬太福音26:38)聖經裡又告訴我們說「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各書5:16)就是告訴我們坦誠的重要。跟坦誠密切相關的一個要素就是主動跟溝通。任何的關係一定會有摩擦與誤會,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要坦誠地溝通,一方必須提出觀察到的問題,而另一方必須與以回應。假如發現問題沒有一方主動提出,另一方不肯坦誠的回應,那問題就一直無法解決,兩人的友誼也很難進入真正水乳交融的程度。

舉個筆者自己的例子,在高中的時候我發現有一位同學似乎對我有特別的排斥,可是我又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所以有一天我鼓起勇氣跟他說,「我注意到你似乎不太喜歡我,不知道能不能告訴我原因,我好改進我的缺點呢?」結果這位同學跟我說「我就是不願意跟你說」,這樣一來我們自然無從建立起友誼。另外,筆者常常跟朋友通email,雖然大部分的朋友都是遵循著有信必回的法則(當然,有時因為忙碌等因素回信地比較晚也是常發生的事),可是還是有極少數的朋友幾乎從來不回信的,這種狀況如果被我發現了以後,我通常再下一封信就會提出這個問題,想了解對方是為了什麼原因不回信。蓋不回email的可能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對方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或回應原信件;可能是覺得如果坦誠回應會造成尷尬;可能是想晚點回,結果拖到最後忘了或是覺得不好意思回了;也可能是受信者本身不喜歡寫email,或是因為某些個性上的偏好,就是很少回信等等。假如對方有提出解釋,不管理由是什麼,我們都可以進一步了解對方並知道以後要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有效溝通。可是假如對方還是不回信,或是雖然後來有來信,可是始終不肯解釋為什麼先前不肯回信的原因,則友誼恐怕就很難維持下去,或者友誼間很可能會有一個疙瘩在哪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出來。

可是關於坦誠跟主動溝通還是有幾件事情要注意。首先,就是坦誠跟敞開自我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對方未必能接納我們的本相,冒然地過度敞開自我可能反而會損失一位朋友,所以在敞開前必須先憑估彼此的關係,友誼的發展可能性,或者如Lee Strobel所建議地,在敞開前先向對方提出進一步發展友誼及敞開的請求,如果對方同意再進行(204頁)。另外,不論是多麼親密的關係還是有人我間的界限的,因此我們不應該過度地將自己毫無保留的呈現,否則彼此就不像是朋友,而像是治療師跟病人間的關係了!

 [成分四:幫助— 用愛心說誠實話、互擔重擔、把朋友放第一位]

第四個成份是幫助,或是可以分成勸戒跟互相擔當重擔。朋友會幫助彼此成長成熟,正是孔子所謂的「友直、友諒、友多聞」。所以幫助朋友成長的一種方式就是以愛心說誠實話(以弗所書4:15),溫柔地規勸朋友。關於朋友間的規勸,說得最好的應該是箴言第二十七篇。該篇告訴我們說「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膏油與香料,使人心喜悅,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27:5,6,9,17)此外,聖經也教導我們互相擔當彼此的重擔,「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成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2)。

朋友間互相間督彼此的成長,可以稱為相互負責,Swindoll給相互負責下了個定義「包含願意解釋自己的行為,願意將自己的動機公開、不加提防、不自我防衛,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告知所有的原因。」(二零六頁)很明顯的,相互負責也是以前面所說的第二個要素接納,以及第三個要素坦誠為基礎,否則沒有辦法有效果的互相負責成長,因為沒有接納,我們不會打開自己;沒有坦誠,我們無從進入對方幫助其成長。最後Strobel提醒讀者,假如我們發現在質問朋友的過程使我們得到樂趣,那我們就需要停下來好好察驗自己的心,我們有可能是說誠實話,但出發點是否真是愛就有商榷的餘地了。

 [成分五:肯定— 作你朋友的啦啦隊]

最後一個友誼的要素是肯定,也可以說作朋友的啦啦隊。鼓勵對方也可以說是幫助朋友的另一個方式。沒有肯定,很容易會造成傷痕。以弗所書告訴我們「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的益處」(4:29),這邊所謂的造就人的好話雖然不限於肯定的話語,可是應該也包括肯定別人的讚美。聖經裡還有許多的榜樣告訴我們肯定別人的重要,像是保羅在他寫給眾教會的書信裡常常都會提到他的同工或是眾聖徒的辛勞,例如羅馬書第十六章幾乎整章都是在問候並肯定羅馬教會的眾聖徒。根據筆者在美國的經驗,東方人(華人、日本人、韓國人)可以說是最欠缺肯定跟讚美文化的族群之一了(但也不僅限於東方人),至少對親人的讚美是非常少見的,父母對子女常常只有責備而沒有讚美,事事要求一百分,不到一百分會慢,拿到一百分則是應該的,所以不會讚美。根據小弟在美國朋友的經驗,這常常造成親子關係的嚴重受損。Strobel跟他父親的經驗更是令人遺憾(208-209頁)。所以肯定在任何人際關係裡都是很重要的,讓我們多多地讚美我的親人、朋友跟伴侶吧!

 [1] Jim Conwey’s words, cited from David Smith, Men Without FriendsLee Trobel,上帝出難題,一八九頁。

----

http://www.wretch.cc/blog/barnabas&article_id=5112968

 [成分二:接納— 在「如同」的基礎上]

友誼的第二個成份是接納,保羅就跟我們說「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一樣」(羅馬書15:7)所謂的接納,是指可以依照我們的本相來接納我們,而不是要我們成為特定的樣子後才接納我們。不過接納不代表我們對朋友不道德或不正確地行為視而不見,或是認同他們個性中的缺陷。相反的,我們應該一方面用神的恩典來接納他們的不完美(畢竟,每個人都是罪人,都是不完美的),另一方面應該溫柔地規勸他們改正其行為或改進其性格。如加拉太書中說「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以免被引誘。」關於規勸幫助朋友,會在第四點再補充說明。  

 Lee Strobel在他的「上帝出難題」(God’s Outrageous Claims,中文版為校園出版少出版)乙書中,就整理聖經裡面的教導,以及耶穌或其他使徒先知們的榜樣,提出了建立持久、穩定、以及滿意的友誼的五個基本成分,分別是吸引力、接納、真實、幫助、與肯定。這篇文章參考Strobel的文章將這些原則補充說明如後。此外,本文以為,這五種原則除了適合於友誼外,同樣適用於親人以及情人之間。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rnabas&aid=40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