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都選舉之選戰定位篇-一場對朝野兩黨期中檢驗的大選
2010/11/27 10:22:04瀏覽196|回應0|推薦0

五都選舉之選戰定位篇-一場對朝野兩黨期中檢驗的大選



  • 2010-11-27
  • 旺報
  • 【本報訊】



     今天是台灣歷史上首次五都選舉的投票日,在今天晚上,台灣將出現五位直轄
市市長,他們主掌的政府將握有龐大資源,分配眾多預算,受市政府治理影響包括了近1380萬民眾、無數的國內外企業,以及因商務、工作、旅行而暫住的外來
人口。雖然五都選舉的主要意義是政黨與候選人在地方治理能力上的競賽,但五位市長的施政方針,以及他們與中央政府的互動關係,不可能不牽動台灣以至於兩岸
的政局,我們深盼所有選民能慎思支持對象,踴躍參與投票。


     朝野各黨派各陣營對五都選舉自有其不同定位,民進黨尤其希望將此次選戰定位成地方治理能力之爭,而非台灣發展方向之爭。其實,這場地域涵括北中南、選民占全台60%的選舉,首先是一場對朝野兩黨進行期中檢驗的大選。


     對執政的國民黨來說,重掌政權兩年多來,或許漸有倒吃甘蔗之感,從金融海嘯、無薪假與失業潮、江陳會群眾衝突事件、八八風災,再到
ECFA爭議,台灣政經局勢似乎漸趨穩定。在選戰前夜,國民黨也積極主打「經濟牌」、「繁榮牌」,不斷強調台灣經濟數字的亮麗表現:投資環境評比排名世界
第4;世界競爭力評比,排名世界第8,較去年上升15名;失業率由去年的6.13%,持續下降至4.92%;經濟成長率達13.1%;消費者信心指數近7
年新高;民間投資大幅成長69.7%等等。


     國民黨所舉的數字固然反映了台灣經濟的好轉,也和兩岸經貿的活絡有相當關係,但我們仍必須提醒,在亮麗數字的背後,有比較基數過低因素存在,更重要的是,向來強調經濟發展至上的國民黨,要如何讓經濟成長果實由基層民眾真正地分享,而非被特定財閥集團所壟斷?


     和抽象遙遠的統計數字相比,對基層民眾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日常生活切切實實的改善,更在意的是貧富差距究竟是擴大或縮小。如果執政當局
無法消除、緩和基層民眾的相對剝奪感,那麼即使經濟數字再亮麗,也無助於增加政治支持度,畢竟「經濟利益取向」選民原本就多為國民黨支持者。同時,如果這
種相對剝奪感不斷擴大蔓延,更將不利於兩岸開放政策的推動,執政黨當局豈能不察?又豈能不拿出具體妥善的因應辦法,真正落實「庶民經濟」路線?


     相對於選戰策略凌亂的國民黨,在野的民進黨,在這次選戰中主軸相當清楚,就是在戰略上將選戰定調為地方治理能力之戰,在戰術上主打溫和路
線,淡化黨派色彩,降低統獨對立,吸引中間選民。毫無疑問,民進黨是精於選舉,其策略似乎也是見效的。問題在於,在這次選戰過程中,民進黨路線的調整更像
是一時性的策略,是一種「化妝術」,而非黨體質脫胎換骨的改變。


     民進黨自2008年兩次選舉大敗以來,的確比預期中復原的更為迅速,然而,這並不是因為民進黨對過去的失敗進行過徹底的檢討,而是立基於
對手的錯誤上。蔡英主擔任主席以來,的確希望開創一個新的政治取向,少扣帽子,少意識型態掛帥,似乎也希望在兩岸政策上走出一條既堅持台灣主體,又務實理
性的道路,但內部對此並無共識。民進黨的首腦可能已經蛻變,但其軀幹四肢卻仍各自亂舞。


     在這次大選中,民進黨勢必也得接受期中檢驗,檢驗該黨是否真能走向務實理性路線,檢驗該黨跟過去貪腐結構的牽連,檢驗該黨被深綠極端派綁
架的程度,更要檢驗該黨一再宣稱的「照顧三中(中下階層、中小企業、中南部)」路線,是否真的能具體落實,還是淪為選舉口號、政爭工具。


     明天過後,五都選戰的激情終將結束,然而選戰的結果也會深刻地衝擊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我們相信選民的集體智慧能做出最有利於台灣的決
定。更深盼兩岸三黨在選後仍能「按既定方針辦」:國民黨能堅持兩岸和平發展道路,把兩岸開放與庶民經濟更好地結合起來,民進黨能繼續堅持中道理性路線,同
時徹底澄清該黨在兩岸問題上的基本路線,至於大陸中共當局則能繼續堅持彈性務實的對台政策基調,如此則將是兩岸億萬黎民百姓之福。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4640819